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论语》“斯举矣”章向来难解。前人解此章,多由文字训诂而入,就文本说文本,而乏史料以为佐证。今据《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所记卫灵公与孔子事,并参以理据,对“斯举矣”章予以新解。

  • 标签: 《论语》 色斯举矣 新解
  • 简介:"仁"是孔门儒家思想体系之核心。仁之具体意义为何,前人所论甚多,胜义纷陈。据清人阮元《论语论仁篇》所论,大抵仁须并为,离群独处则不能成仁。《论语》中有"巧言令,鲜矣仁",以及"刚、毅、木、讷近仁"二句,前人在理解二句之时,每多以为多言者不能成仁,少言者则近仁,其实皆与儒家传统慎言之文化相关。可是,在适当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孔门儒家绝不反对。细究多言"鲜矣仁"与少言"近仁"之原委,对理解"仁"为何物当能有所裨益。

  • 标签: 巧言 令色 刚毅 木讷
  • 简介:著书立言,既是“不朽之盛事”,也是不朽的成名之路。“岂有文章惊海内”,其实是杜甫极为自负的话。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国人对文化传承和流芳世的重视,它不但成为铸就中华文明绵延和辉煌的一个动因,而且对今天仍在从事学术研究、学术整理和编辑出版的人,仍然是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和支撑。当他们通过努力而寂寞的工作,为人们奉献出一道道文化的盛宴,而自己的名字也与传世的煌煌巨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心灵的满足、个中的滋味是难以言表的。他们的生命,也随着典籍的流传而得以延续。

  • 标签: 编辑出版 集成 道学 学术研究 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
  • 简介:元代江南地区容纳了因政治、军事需要,经济动因及其它原因前来定居的蒙古、色目人.本文深入分析了元代江南蒙古、日人和江南住民之间,以及他们本身之间形成的千姿态的民族通婚关系,归纳了民族通婚的主要形式,并指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元代江南也不例外.

  • 标签: 元代 江南地区 民族通婚 蒙古人 色目人 民族融合
  • 简介:逻辑和哲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20世纪30年代的逻辑鼎盛时期出现的以“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为代表的元逻辑和以“塔斯基形式真理论”为代表的逻辑语义学等理论成果影响和鼓舞了当时处于萎靡状态的哲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的方法论有了巨大变革,“哲学逻辑”迅速崛起。之后,逻辑在哲学中的影响开始衰退,哲学家对待逻辑方法的使用有了积极和消极这两种对立的态度。逻辑学的研究也转向计算机科学或语言学等领域。语言是逻辑和哲学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

  • 标签: 逻辑语义学 哲学逻辑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20世纪 计算机科学 鼎盛时期
  • 简介:《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均有关于“”和“礼”的论述。《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两者相同,有讨论“”(情、欲)和“礼”(外在规范)关系的问题意识,也有“札”来自干情欲,是对情欲之调节或引导的表述,《孟子·告子下》则不讨论这些问题。对情欲和礼之关系的认识,《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的思想倾向更接近《荀子》。用诗来改变人的情性之观念,《孔子诗论》和《毛诗序》一脉相承。

  • 标签: 孔子诗论 五行 孟子 荀子 毛诗序
  • 简介:汉武帝“罢黜家,狡尊儒术”似成定认我、汉、通鉴记此事相异。董氏对策不在建元;建元尊会面归自御史大夫赵绾。《汉书》移秦“丞相绾奏”黜李斯奏议补建元元年,司马光移董超过凶元年,始成此说。汉武尊儒未罢家,而是“兼容并包”、“霸王道杂之”,以醇儒传经,能者为治。汉武删《今上本记》,杨恽等多人缮站《史记》,刘歆为刘氏中兴迪汉武,尊古文、神秘《周礼》,是易王绾奏议为卫绾奏议始作俑者。司马光以《通鉴》说宋神

  • 标签: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兼客并包 司马光
  • 简介:知彼知己,战不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在《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中,用简洁的语言"知彼知己,战不殆"概括出一个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的,它是《孙子》的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 标签: 《孙子》 《孙子兵法》 齐鲁石化公司 劳动保护服装 孙武 企业经营
  • 简介:晏婴以极忠尽谏闻名,而其劝谏的主要内容便是要齐君效法古之贤君爱民、重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本文以为据,描述晏婴的谏诤形象和高超的进谏艺术与技巧.

  • 标签: 《晏子春秋》 晏婴 谏诤形象 民本思想
  • 简介:王艮作为阳明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人格理想的理解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基于特殊身份与经历的开新。主要表现为:在承继“万物一体”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位”的有意忽略,突出个体生命的社会担当感,将现实中呈现的达圣路向的士人阶层的格限向平民敞开,将践行圣人情怀的现实领域由庙堂转向了在野修身讲学;同时,恢复了原始儒家鲜活的人生智慧,突出了圣人人格“智”的内在规定,使其展现为“仁且智”相统一的人格模式。

  • 标签: 王艮 万物一体 为天下万世师 仁且智
  • 简介:在环保领城里,公民社会的两类主体应当包括环境利益受到危害的社会公众与从事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ENGO)。他们本来该作为并列的公民社会组分而存在,但在现实中,社会公众虽然可以被赋予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且他们的参与在相关政策中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他们代表环境利益时的组织能力不以与表达环境价值时存在满洞,因而与理想的公民社会组分有一定的偏离。社会公众的缺陷恰好能够由ENGO的特点得到补偿,作为环境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持有者,ENGO有潜力成为一种辅助与引导社会公众的精荚性社会力量.并在二者间建立起合作型的公民社会结构。

  • 标签: 农村 工厂排污 社会公众 环保NGO
  • 简介:《战国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王京龙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书,是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近日翻检品读,颇有味道。

  • 标签: 体育精神 百家争鸣 构架 传统 中华 战国
  • 简介:<正>6月2日,河北省第一个周易研究团体——北武当山周易气功研究会在河北沙河成立。沙河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周易、气功方面的学者及研究人员参加了成立大会。河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肖永庆应邀到会。这个研究会是沙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学术研究团体。广泛联络与吸收热心周易和气功研究,并取得相当学术水平的专业或业余研究工作者,用现代科学观

  • 标签: 气功研究 河北省 武当山 周易研究 研究团体 沙河
  • 简介:<正>苏州儒学研究会,在原老年大学儒学研究会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7年2月25日至27日召开正式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与会者大多是已离休的老同志,也有部分中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各届人士。在会上交流的论文有十二篇,涉及的课题较为广泛,而且带有苏州地方特色,学术讨论气氛极

  • 标签: 儒学研究 学术讨论 苏州市 社会 中青年知识分子 地方特色
  • 简介:由淄博人民政府、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临淄区人民政府和淄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承办的淄博第五届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8月6日至8月10日在古代齐国故地、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当代工业重镇淄博隆重举行.

  • 标签: 齐文化 学术研讨会 经济理论 《管子》 民本思想
  • 简介:<正>华东六省一社会科学院第六次协作会议于1990年11月5日至10日在江苏省苏州举行。上海、山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江苏等华东六省一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及各院科研处、办公室、人事处、情报资料研究所、外事处(室)、图书馆和刊物

  • 标签: 协作会 社会科学院 地方社科院 图书馆 情报资料 苏州市
  • 简介: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人的日常行为大多属于交换行为,这种行为不同于市场行为,但也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个人与群体、组织、社会之间的交换行为也是如此。作为农村健康传播者的乡村医生,在被社会赋予相关的角色定位时,必须提供合理的社会报酬——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与乡村医生进行“等价交换”,只有这样,乡村医生才能很好地扮演其乡村健康传播者的角色。实证调查表明,社会与乡村医生之间的“等价交换”还未实现。

  • 标签: 社会交换理论 健康传播 乡村医生
  • 简介:政策如何下乡及有效运作,是乡村传播学及乡村治理研究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江苏省J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主要探讨了国家对农传播过程中信息沟通或实际运作的背后,存在着由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所构成的政策下乡传播系统,其中体制性渠道与非体制性渠道的传播博弈,将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对农政策在乡村社会的认知、理解与传播效果。

  • 标签: 政策下乡 乡村传播 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