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康德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哲学研究,并把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的全部追求。他在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的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了三个基本方向,即:能认识什么、应当做什么、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永远处于走向真理的途中、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的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是什么,但是,他对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他那里,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的有限。康德对的这种理解使他的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的方面看,他的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 标签: 理性 有限性 无限性
  • 简介:康德的往来书信包含着大量有关康德哲学体系形成、发展的信息。通过研读这些书信,我们发现,康德的代表作之一《纯粹理性批判》的孕育实际上不是通常说的12年,而是长达16年之久,其中有5个关键的时间点,它们分别对应着特殊思想的形成和特殊问题的解决。这些信息不仅使我们理解康德为什么要用10多年的沉默来苦苦思索这部著作,也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把握康德批判哲学的体系。

  • 标签: 康德 往来书信 《纯粹理性批判》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海德格尔有两本书专注"存在史叙事":《哲学论稿》是"纯粹存在史叙事";《黑皮书》仅涉及"具体存在史叙事"。《黑皮书》当然也主要是"存在史叙事",但因某部分引申到或联想到"犹太"或"犹太族"可资例证而变成专论的具体叙事。今天人们太过追讨海德格尔的"反犹太主义",而可能根本忽略了其中真正意义上的"预言性质的不安"。否则,海德格尔不会保留下来放到最后出版。稍后,我会随着"读"的伸展将何谓"预言性质的不安"揭示出来。

  • 标签: 具体存在史叙事 反犹太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