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杰里米·边沁(JeremyBentham)在他的功利主义理论中提出了苦乐计算,要求对快乐和痛苦的值进行量的估算,从而较精确地估算出任何一个行动或事件所造成的苦乐倾向,并且最终通过对苦乐估算的结果来让人们选择出能给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快乐的行动方案,让政府制定出能给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快乐的政策。但是,他的这一苦乐计算却遭到了后世一些哲学家们的批评和诘难,自称为边沁继承者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StuartMill)对此进行了一些反驳,并对边沁的苦乐计算进行了局部修改,将只有量的区别的快乐拓展为既有量的区别又有质的区别的快乐,将其粗糙的'快乐'概念进行了精致化的改造,并提出'幸福'是一个比'快乐'更加丰富的概念。但是,密尔在理论上所进行的这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并未将边沁的苦乐计算从众多的批评中解救出来,在实际的估算过程中,功利主义的苦乐计算仍然面临着实践的困境。

  • 标签: 功利主义 苦乐计算 幸福 高等快乐 低等快乐
  • 简介:在《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人为什么需要德性》中,麦太尔诚挚地对之前所犯的理论错误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即"不该认为有可能存在一种独立于生物学的伦理学"。1在这里,他从人类的动物本质出发,揭示了人类的苦难、脆弱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据此推断出人对他人的依赖本质与程度,由此揭开了隐藏在每个本地共同体之中的社会关系的神秘面纱,并且给出了其关于给予和接受关系的独特论述。

  • 标签: 麦金太尔 理性动物 社会关系 依赖性 伦理学 生物学
  • 简介:"自我"作为一个反身代词指的是每个独立的人类个体。现代自我具有什么特性?怎样理解现代自我?是当代哲学家、思想家讨论自我的一个基本方面。麦太尔对现代自我的观点,是通过他对现代自我的批评中体现出来的。麦太尔的这一批评,在其重要著作《德性之后》中有着集中的表述。一情感主义的自我麦太尔是一个伦理史学家,他对现代自我的批评是从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野为出发点的。

  • 标签: 现代社会 麦金太尔 批评 自我观 反身代词 情感主义
  • 简介:气候问题的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的重建。道德律在普遍伦理的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的困境。但是道德律体现出的德性练习与正义原则有助-t-~t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的行动。

  • 标签: 普遍伦理 道德金律 气候问题 共识
  • 简介:<正>从对人类社会生活诸领域起作用的深度和广度来讲,当代所有重大的科技成果中没有哪一项成果可以和计算机相比。今天,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微处理机和自动化系统不仅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生产与工艺的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的管理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已深入到人类实践与认识活动的各个领域。比如,它们改变着劳动、学习、科学研究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并以新的方式提出了人类智力与个性发展的

  • 标签: 计算机化 人类文明 电子计算机技术 微处理机 技术救世主义 经济与社会
  • 简介:德性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德性?从麦太尔至今,"德性"一直是人们所追逐和关注的话题。一种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实践而言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1德性是人运用理智或智慧,根据其谋求生存得更好的本性的要求,并以生存得更好为指向培育的,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的善品质,即道德的品质。

  • 标签: 麦金太尔 德性 理性动物 人类 依赖性 读解
  • 简介:<正>作为本世纪最为令人瞩目的新技术之一,计算机技术已经对社会发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就有必要对这种技术进行重新的审视,尤其是进行关于计算机伦理问题的反思。本文将从科技伦理学的角度,对软件设计中一些主要的道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以期推动计算机软件研究中的道德建设。

  • 标签: 计算机软件设计 计算机行为 伦理问题 计算机伦理学 重道 软件人员
  • 简介: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的断言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理解。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多),须对无休止的道德争论负责。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性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的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的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太尔引入传统合理性。但亦存在问题。生活境遇的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之见,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世性(一)与道德分殊性(多)的话语范围。

  • 标签: 启蒙的道德筹划 不可公度 道德普世性(一) 道德分殊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