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达浦生阿訇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生平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国家认同生成的社会框架,以及其个体实践中三种认同的互嵌与互惠。这展现了近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征,揭示了现代背景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成功的原因,彰显出达浦生阿訇不愧为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典范。

  • 标签: 民族认同 宗教认同 国家认同 伊斯兰教 中国化
  • 简介:在泰国社会,云南华人被当作一个不明确的“族群”,经过陆路到达泰国,被归类为“陆路上来的中国人”,被笼统称为“霍(Ho)”或者是“秦霍(Chin—Ho)”,以此与通过海路来到泰国的广东人、福建入相区分。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族群认同 泰北 “族群” 泰国 中国人
  • 简介:组织边界问题作为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关系到组织活动的效率及组织成长。从人类学的族群认同理论出发,结合当今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对组织边界的讨论,将组织看作族群来展开研究,不仅能够对组织边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而且能够丰富组织边界研究的理论,从而弥补人类学在组织边界研究领域的缺失。

  • 标签: 族群 组织边界 认同边界 人类学
  • 简介:"文化革命"以后,在知识界、学术圈中,曾兴起一股所谓"基督教热",出现了一批被基督教界称之为"文化基督徒"的群体。这个群体对基督教的关注和热忱,不仅体现在对其历史、学说、教义、人物的研究、评价和译介、形成一个重新认识基督教的氛围;而且,在这个热潮中,有的知识分子步入基督教的段堂,拜倒在十字架的祭坛下。其中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中国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文化革命 信仰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明清时期,不少汉人避难至闽东畲村,世代与畲族通婚,习得畲族文化,但仍然保留自己的汉族姓氏,这便是汉姓畲族.他们展现出汉族与畲族双重的族群身份与认同,日常实践中会根据情境表现相应的族群身份与认同,同时在族谱和传说中进行汉人正统和畲族身份的双重建构.通过对汉姓畲族双重族群身份获得的历史过程和实践的研究,会发现汉姓畲族展现出了复杂的能动性,他们并不像华南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单纯去摆脱地域社会标签以拉近与国家的距离,实际上,他们还会去获得畲族标签,以把自己整合进地域社会之中去.

  • 标签: 汉姓畲族 族群身份 族群认同 建构
  • 简介:本书由李丰徘(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林长宽(国立政治大学阿拉伯文系副教授)、陈美华(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宗德(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研究所教授)、蔡源林(国立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等学者合著。本书的的特色在于,介绍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伊斯兰教、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伊斯兰教 宗教学 出版 信仰
  • 简介:产生于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在1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传播之广泛和对世界历史发挥的重要影响,决不逊色于其他世界宗教。尤其是在当代,随着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开展,伊斯兰主义成为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如今几乎占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各穆斯林民族遍布于世界各地,但在所有信仰伊

  • 标签: 宗教信仰 认同心理 波黑 穆斯林族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