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山上清宗的传承从第一代宗师魏华存,到第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其传承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这一点可以从《茅山志》中和茅山元符宫九层台宗坛祠上清四十五代宗师石刻上得到佐证。然而在继刘大彬宗师之后,关于上清宗师的传承记载则几乎绝迹,甚至于在专门撰

  • 标签: 道教 茅山上清宗 传承关系 《茅山志》 刘混康 刘大彬
  • 简介:江西贵溪境内的上清宫,是龙虎山张天师供祀神仙之所。自唐朝会昌以来,由于历代帝王赐帑修建,其珍馆琳宫被称为“神人所都”而名扬海内。是道教正一派著名的道观之一。以东汉张道陵为始祖的天师道(后亦称道教正一派),是中国道教中创建最早,嗣教时间最长的一个道派。在我国宗教史上有一

  • 标签: 上清宫 张道陵 正一派 道教史 大真人 张与材
  • 简介:光德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眼前浮动,沉重的情绪依然锁住我的心头。

  • 标签: 光德道长 中国 生平 学术会议
  • 简介: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重。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这是郁达夫所作的一首题画诗,真不愧为大手笔,虽信手拈来,寥寥数语,却点出了武夷山水的概貌。秀水奇峰,宛在眼前。

  • 标签: 白云寺 题画诗 郁达夫 山水
  • 简介:光阴荏苒,春去秋来,许信有大师仙逝已近十一年了.在深切缅怀他老人家的日子里,我们无量观四众弟子,心潮澎湃,百感交集.阴阳相隔,再也不能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法语训诫,惟有大师驻世的点滴风范仍萦绕于脑际,历历在目.

  • 标签: 许信有大师 中国 道教 生平
  • 简介:我与赵朴初先生相识已有12年了。1987年冬,在京城静谧的南小栓1号院,我有缘得谒先生慈颜。那时,我是一名尚在大学读书的青年,而赵朴初先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又在佛学、诗词、书法等领域被世人尊为一代大师,在海内外备受推崇。记得在那间叫“无尽意斋”的书房内,我与先生相对而坐,在一派蔼然和气中与之款语,聆听教诲,其是如沐春风,让我激动不已。

  • 标签: 先生 大学 读书 中国 赵朴初 诗词
  • 简介:我与真禅法师的认识,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但多限于工作上的联系。真禅法师曾想以玉佛寺领衔举办一次国际佛学研讨会,找人与我商议。当时我对佛协的情况并不清楚,总认为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佛教协会的名义举办,代表面会更大些,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现在看来,自己想问题还是太简单,我慢心毕竟大了些。

  • 标签: 法师 八十年代 佛教协会 复旦大学 玉佛寺 佛学
  • 简介:佛教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觉悟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在佛国斯里兰卡的古城阿努那普拉,有一棵菩提树,是阿育王女儿从印度带来种到那里的。风刮千年,雨刷千年,他虽显沧桑,但仍根扎深土,干擎云天,枝繁叶茂。朝圣者,为之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 标签: 赵朴初 中国 佛教事业 工作业绩 思想品德 兴趣爱好
  • 简介:能海法师俗姓龚,名学光,字缉熙,1886年腊月22日生于四川省绵竹县汉旺场。父名常一,母亲张氏,有一位姐姐。他10岁时,迁家县城,父以摊贩为业。不数年,父母相继去世,姐弟相依为命。他在私塾读书,也还留心国事。当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就决意离家,去寻求救国之道。14岁上,他到了成都东大街恒升通匹头业商号当学徒,号东钟体乾见他敏慧,令随其私塾老师学习,受到器重。不数年,遂通诸子;又浏览了不少新出书刊,故

  • 标签: 五台山 海法 戊戌变法 《四分律》 佛教协会 广济寺
  • 简介:唐代大中年间(公元847~859)曹洞宗祖师介来到江西宜丰县同安乡石坡大队的洞山(又名新丰山),得到当地善士雷衡大力支持并捐田地三千多亩,创建了著名的“普利禅寺”。

  • 标签: 唐代 良介大师 普利禅寺 佛教文化
  • 简介:得悉赵朴老仙逝,我和老伴杜春华都非常悲痛。朴老住院期间我们多次想前往探视,都未去成。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大姐说,朴老长期患病,体质很衰弱,对病菌几乎是无抵抗力了,外面的人最好少去,免得把感冒病毒或其它病菌带进去,加重他的病情。大姐还说你们的盛情厚意我一定转达到,等朴老恢复得好一些时,我给你们打招呼去看他。大姐的一番话说得直率而又诚恳,我们只好作罢。不料现在朴老竞乘鹤西去,想到未能再当面问候一次,真是深感遗憾和疚歉!

  • 标签: 感冒病毒 住院期间 探视 病情 病菌 抵抗力
  • 简介:本文之完成,特此向周阮郇瑶师母之弟阮郇标医生(旅居波士顿纽顿镇)、前女传道会执行干事倪栗爱华传道、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妇女部主任蔡丽敏传道、怀恩堂俞寿平传道、周联华办公室陈芝熙姊妹等人致谢,阮医生提供了周师母基本的家史数据;倪粟传道仔细看完本文并给予意见和指正;蔡传道、俞传道对于文中有关台湾女传道联会的若干历史,提出了指正;陈姊妹在本文写作过程,提供了许多的协助。

  • 标签: 传道 写作过程 波士顿 部主任 基督教 办公室
  • 简介:李商隐(公元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人,终年四十六岁。是一位“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大诗人。李商隐信佛,史书不载。但在《宋高僧传》卷六《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传》中,说到他“久慕知玄之道学,后以弟子礼事玄”,并在他卧病

  • 标签: 李商隐 佛教文化 诗歌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 简介:在道教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叫做“柔弱”,在“柔弱”精神中,又以“至柔”更为纯粹,更为深远,《道德经》第43章中即这样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道教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高道或隐或显地展示出了这种精神——“至柔必强”。

  • 标签: 精神 道教 上清派 生平 茅山 《道德经》
  • 简介:慈悲的佛陀在他八十岁那年,已明显感觉到自己体力不支。佛陀知道自己住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世界、为众生做了那么多有益的事,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他完全可以停下来休息、疗养。但佛陀没有这么做。想到住世不久了,为了真理的弘传、为了让更多的众生从痛苦、迷茫中解脱出来,佛陀仍然不顾自己年迈虚弱之体,一如既往地投身传教事业。

  • 标签: 佛陀 真理 传教事业 知道 解脱 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