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中印友好,利在双方,惠及亚洲和世界。中印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渊源,是在轩辕黄帝的上古道统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姜太公的道学理论、孔子的儒家思想,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同时,法显、唐玄奘和义净等大德高僧到印度求法,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传播到印度,奠定了中印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基础。

  • 标签: 传统思想文化 中印关系 文化交流 思想文化渊源 思想文化基础 轩辕黄帝
  • 简介: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 标签: 文化交流 新航路 彭树智 华夏文明 历史进程 地理大发现
  • 简介:为加强福建与台湾的道教文化交流,共同探求两岸道教界在新时期继续开展友好交往的途径与方法,6月14日,福建省道教协会与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共同在厦门举办“闽台道教文化交流座谈会”。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张金涛,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谢荣增,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以及两岸道教界人士与道教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座谈会。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文化交流 座谈会 厦门 闽台 道教文化研究
  • 简介:中缅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佛教交流历史。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两国佛教文化交流过程,对佛教的传入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缅佛教文化交流始自于汉代,发展于是唐代,鼎盛于明清。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的文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大乘佛教对缅甸佛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而缅甸佛教则是通过玉佛表现出来的,此外,对近现代两国的革命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缅甸佛教 云南佛教 大乘佛教 文化艺术
  • 简介:【本刊讯】2014年2月19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坚永所作的《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工作报告》。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 标签: 协会理事会 宗教事务 文化交流 中华 北京 协会工作
  • 简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是国与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对于推动民众相识相知,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阿拉伯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文化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在阿拉伯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

  • 标签: 文化交流 阿拉伯国家 战略合作关系 伊斯兰文化 双边关系 合作伙伴
  • 简介:厦门市与台湾一衣带水.海峡两岸佛教同根同源.高僧大德亲如一家。随着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岸佛教界亦在弘法、慈善等方面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南普陀寺充分发挥厦门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在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上先行先试.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台交流活动.成效显著.为两岸和平发展和佛教文化弘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佛教文化交流 南普陀寺 厦门市 海峡两岸 两岸文化交流 和平发展
  • 简介: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吴越佛教 天台宗 湛然 华严宗 澄观 五台山佛教
  • 简介:五台山与天台山佛教文化交流周祝英五台山,原名紫府,为紫气仙人所居,是道教的一个道场。其在山西省东北部,为太行山之北端。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其中,东、南、西、北四台,拱立四方。而中台巍巍,独立中间,大有群臣咸服之势。五台中心区左襟右带,犹若...

  • 标签: 五台山 天台山 天台宗 佛教文化交流 五台山佛教 中国佛教
  • 简介:梁发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华人宣教士,与英国来华传教士马礼逊、米怜等过从甚密。为了传播基督教,他翻译、编撰了多种基督教布道小书。他采取派发布道小书给科举考生,在医院给病人布道等独特的传教方式传播基督教福音,他为此所做的诸般努力,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理应予以肯定。

  • 标签: 梁发 译经传教 基督教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11月8日至14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张乐斌副会长率团赴台参加世界宗教博物馆十周年馆庆活动,并拜访了台湾佛道教团体和场所,与台湾佛道教代表人士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负责人进行了友好交流

  • 标签: 文化交流 世界宗教 协会 中华 活动场所 馆庆活动
  • 简介:12月1日至2日,首届中华五显大帝信仰文化交流暨研讨会在台湾基隆天显宫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华五显大帝庙宇发展协会和江西省道教协会联合主办,基隆天显宫承办,邀请中国道教协会、中华道教团体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顾问朱秉发,江西省民宗局副局长梅仕灿,台湾基隆市市长张通荣,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道教协会会长张金涛,中华五显大帝庙宇发展协会会长吕镇渊,以及江西道教界、台湾当地五显大帝信众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 标签: 文化交流 中华 台湾 中国道教协会 信仰 省人大常委会
  • 简介:一山一宁禅师以元朝使节身份赴日,为传播中国禅宗文化,恢复和推进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友好交往,并对日本的禅学、宋学、文学、书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一山一宁 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五山文学 元代佛教
  • 简介:97断想:明天更美好(续)———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赵经农主教来华耶稣会士中许多都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如邓玉函(瑞士人,1621年—1630年在华,卒于北京)、汤若望(德国人,1622年—1666年在华,卒于北京)、罗雅各(意大利人(1624年—163...

  • 标签: 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交流 图书馆 中国文化 利玛窦札记 汤若望
  • 简介:公元4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韩国。从那时起,为探求佛法义理,一批又一批韩国僧人来到中国。据专家统计,从隋末到唐末300余年间,仅见于中韩双方史籍记载的新罗来华僧人即达117人之多,至于无名可稽者更是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这些韩国僧人一方面将中国佛教的义理思想和主要宗派传到海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佛教体系。

  • 标签: 佛教文化交流 北宋时期 佛法 中韩 中国佛教 义理思想
  • 简介:11月3日上午,佛门圣物——释迦牟尼佛螺髻发舍利供奉法会在杭州净慈寺隆重举行。海峡两岸众法师及居士近三干人双手合十,虔诚恭敬,唱起高亢梵呗。在台湾佛光山星云长老,中国佛教协地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方丈戒忍、允观、诚信、定本、界源、继云等诸山长老、高僧大德及仪仗队的护送下,五彩幢幡簇拥,释迦牟尼佛螺髻发舍利被恭敬地安放在佛坛上。

  • 标签: 佛教协会 佛教文化 杭州市 舍利 法会 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