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新见的西夏文献和文物,对西夏佛教的一些问题作了新的探讨。作者搜集了多种西夏皇室发愿文,为历朝稀见,并指出它们的学术价值;西夏有三位帝师反映出西夏帝师制度的形成,并对元代帝师制度产生直接影响;众多的国师也是西夏佛教的显著特点,国师在西夏佛教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西夏后期佛教法事的铺张,表明了西夏佛教的繁荣,但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扭;西夏不同形式的佛塔展示出佛教建筑的多样性,也透视出佛教信仰多民族融合的风格;西夏首刨以活字版印刷佛经,形成实用规模,并保存了很多早期的活字印刷实物。

  • 标签: 西夏 佛教 中国 历史发展 民族风格 佛事活动
  • 简介:本文认为:(一)盂兰盆会是印度佛教原有的仪式,远源于婆罗门教的“祖灵祭”,近源于原始佛教以来的“腊佛”,非汉邦所新创;(二)现存文献不足以证明《盂兰盆经》为伪经,反而证明它可能是真经;(三)汉地流行腊佛仪式或盂兰盆会时间约始于5世纪初,保守地说也应在南朝萧齐初年,旧说该仪式始于梁大同四年(538)是错误的;(四)唐代以前的文学文本也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盂兰金会在汉地流布的时间和范围,并且透露出当时世俗奉行该仪式的情况。

  • 标签: 盂兰盆会 起源 真伪 流行时间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陆续有人对明末翻译大家李之藻的翻译思想进行归结,主要涉及翻译标准与原则等,经考察,相关意见经不起推敲,因为体现相关思想的文字要么找不着出处,要么属于张冠李戴,要么被误读。李之藻谈论翻译的文字不少,从中不难捋出些许翻译思想,主要包括翻译的重要性、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可能性等。

  • 标签: 李之藻 翻译思想 他人归结 辨误 新探
  • 简介:晚明以降,国运日衰,'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引起了时人深深的忧虑。至于明清易代,在一般性的叙述中,'天崩地解'、'宇宙剥落'等词语更是常见的表达。但是,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激昂的声音,这就是以觉浪道盛为代表的'反乾坤为再造'的自觉主张。通过研究可知,觉浪道盛对天地这一维度有着自觉而充分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调整,不仅有着'为天下造新命'的现实关怀,还秉持'佛圣英雄'的人格理想,以'盘今'自任,在实践路径上自觉指向'天下人共成之天下'的精神维度,体现了强烈的共生精神。可见,在时代变迁中,佛教不再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存在或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时代洪流,甚至成为文化整合中最为积极的力量。

  • 标签: 觉浪道盛 天地 “逃禅” 为天下造新命
  • 简介:佛陀跋陀罗作为60卷本《华严经》的翻译者,娴于禅定功夫,且曾居庐山两年,向慧远传授佛法,尤其是“念佛三昧”,其对中国华严宗、禅宗与净土宗三大宗派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分析大正藏及元以前经典记载,有一些失译佛经事实上可以归于佛陀跋陀罗名下。比照佛陀跋陀罗、慧远时期和隋唐以后对“念佛三昧”的理解可以看出早期与隋唐后净土宗对念佛三昧所能达到境界的理解。他和鸠摩罗什对色空的理解更阐释出他所传达的佛教中观见,尽管历史上龙树的大量中观论著由鸠摩罗什所翻译。

  • 标签: 佛陀跋陀罗 华严宗 禅宗 净土宗 念佛三昧
  • 简介:五祖寺近来多了很多新气象,除了焕然一新的寺院殿堂建筑和环境.颇具现代特色的惮门书局、处处体现禅意生活的禅林宝阁等,都给五祖寺增色不少。它们既是五祖寺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又可作为寺里弘法的途径和平台。

  • 标签: 寺院 学校 大众 生活 禅意
  • 简介:末法时期的我等凡夫,舍净土一门,决无当生了生死脱轮回之可能,而欲往生净土,只有信靠弥陀之慈悲大愿,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才行。本愿法门强调得信(它又称为金刚信),说得信之后,即得往生,不用任何自力修为。又说得信之后的念佛,只是为报恩。认为对弥陀的信仰也

  • 标签: 本愿法门 佛教文化 慧净法师 教义思想
  • 简介:天主教从明末利玛窦神父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教务发展状况,以及教友的人数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教友的传教使命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平信徒的福传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如何提高教友

  • 标签: 天主教 教友 素质 信仰意识 平信徒 公教生活
  • 简介:关于灵修方面的论著,海内外都有不少,可谓汗牛充栋,而且还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有研究某一个灵修学派的、有研究各大宗教灵修合一的、有从灵修史的脉络中找出新意的;当然教会的不少传统灵修方式无论对于现代的人或为今后的人还是实用的,不可轻易丢掉,因为任何灵修方法都在于帮助人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有此标准,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切实可行的,什么是不当的。教会过去灵修的特征教会传统的神修学中,一般都是先提出圣德或成全是什么来作为讨论的开端,努力把圣德、成

  • 标签: 跨世纪 “天人合一”观念 “天” 基督徒 天主教 天人合一观
  • 简介:所谓“宇宙”,就是无尽的空间与时间。宇宙的大统一,就是时空的统一,时间的统一,空间的统一。简单的说,就是古今一如,十方不异。正如佛经上的六种成就中的“时成就”,佛经上的“时成就”就用“一时”来表达:“一时佛在……处。”这“一时”就是机感相应之时。既不言古.也不言今,所以佛法中的时间观念,是很符合宇宙大统一规律的——古今一如。

  • 标签: 《现代万法唯心论》 宇宙 时间观念 佛法
  • 简介:宗教典籍的翻译与其他学术著作的翻译一样,都是将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的技术过程,其核心标准是信、达、雅。然而,宗教典籍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学术著作。在信、达、雅中,宗教典籍更注重强调的是信——忠实原典、原词、原意——在信的基础上争取译文的达和雅。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穆斯林译经习惯,即用“传闻中的先知言行”和泰伯里所搜集编纂的《古兰经解总汇》作为解读翻译经典的依据,必然会产生人为的歧见,导致教派争端。历史上,中国穆斯林学者一直沿用古代中亚人的传统方法翻译、注释《古兰经》,实践中,给信仰者带来诸多的困惑。

  • 标签: 以经解经 《古兰经》汉译 原则
  • 简介:近代的中国佛教界,在东西文化纷纭多变的时节因缘中,曾涌现了一大批护教的人材,其中堪为佛教青年工作表率的僧人当推常惺法师。①《佛法须社会化》是常惺法师著作中的一篇演讲词,其中关于教理、环境、时势和经济四大理由的探讨,反应了当时佛教界对时势的呼应,至今亦不乏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剖析其“佛法须社会化”思想的现世价值。

  • 标签: 常惺法师 近代佛教 革新思潮 佛法社会化
  • 简介: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浓厚的国家。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巨大影响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引起信仰上帝的美国人民的共鸣,历任美国总统都会在就职演讲中或引用《圣经》典故,或效仿《圣经》文体,以增强演讲的感召力和鼓动性。另外,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圣经》用语翻译方面,存在盲目照搬《圣经》中文本译文的问题,造成了中文译文与《圣经》原文的意义和精神上的不对等。为此,本文指出译者应遵循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进行独立翻译,力争最大限度地使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思想和精神。

  • 标签: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 《圣经》 宗教用语 照搬 独立翻译
  • 简介:赵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明、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赵、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赵、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赵、刘嗣派净明之说,却可以追溯至刘渊然的嫡传弟子邵以正。邵以正有意将赵、刘传记增补入《净明忠孝全书》,尊为净明嗣派,从而自命为净明正宗。他的此种宗派建构意图在景泰、天顺之间发生变化,在其授意下撰写的赵、刘碑传即不再提及净明。那么,其一时间的宗派意图是否符合赵、刘的自我认同及宗派史实便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

  • 标签: 道教 净明 清微 赵宜真 刘渊然 邵以正
  • 简介:本文以“少林寺被上市”为案例,集中探讨此案例所涉及的法律与相关政策问题,引发对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佛教发展商业化问题、道风问题、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和财务管理问题、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宗教活动场所经营活动问题、“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及其中隐含的政教关系进行反思。

  • 标签: 少林寺被上市 法律政策 宗教政策 政教关系
  • 简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佛教学者对房山云居寺辽、金两代刻有《千字文》编号的石经和辽代《契丹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是其中关于《契丹藏》和辽、金刻石经之本藏部分(第1-480帙)的编目问题,以及辽、金对经之本藏部分所据底本的问题,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学者们曾经提出过一些看法,如《契丹藏》是据五代石晋时可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进行编目;“辽刻房山石经是以《契丹藏》为底本的复刻本”,但是近十年来,我们经过《中华大藏经》的编辑、校勘,对上述看法发生质疑,认为上述的观点有不正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值得商榷。

  • 标签: 契丹藏 房山石 《中华大藏经》 世界宗教 千字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2016年11月21—23日,“自然灾难·宗教·人文关怀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的近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受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所长委托,周冶副所长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辞。李刚教授、詹石窗教授、木村敏明教授、陈建明教授及高仓浩树教授依次作了主题演讲。会议围绕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的主要议题及代表性观点大致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宗教文化 自然灾难 人文关怀 综述 四川大学
  • 简介:金朝曹洞宗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为元、明、清三代曹洞宗南北二派不祧之祖,在曹洞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历代禅宗史及近人所著禅宗史书对此一系僧人之传承与生平行履涉及甚少,或有舛误。本文以《宝公禅师塔铭》、《体公禅师塔铭》、《才公禅师塔铭》等金朝石刻史料为中心,探讨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之传承事迹,以补禅史之阙。更多还原

  • 标签: 金朝 曹洞宗 青州辩 大明宝 王山体 惠才
  • 简介:金朝曹洞宗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为元、明、清三代曹洞宗南北二派不祧之祖,在曹洞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历代禅宗史及近人所著禅宗史书对此一系僧人之传承与生平行履涉及甚少,或有舛误.本文以、、等金朝石刻史料为中心,探讨青州辩、大明宝一系之停承事迹,以补禅史之阙.

  • 标签: 金朝 曹洞宗 青州辩 大明宝 王山体 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