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瓷器发展到宋代已臻完美,它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起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的完美,也要思考那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的钥匙。宋人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制尚象”说,

  • 标签: 宋代 道家思想 精神世界 《通志》
  • 简介:磬在古诗中时能见到,“清磬几僧邻”即引用自唐代诗人姚合的《过钦上人院》。这句诗说明了“磬”和僧人的密切关系:僧人时时在敲磬,以至于一听见磬声,就联想到僧人,联想到僧人诵经。现代的寺院中,磬也是主要的法器之一。“钟磬”并举以概括佛教的呗,自古依然如此。还是举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名句以证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用“典了磬”和“典了钟”来说明僧人穷到极点,真是入木i分。众所周知,“相如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做看家本领用的宝贝是不能离手的呀!

  • 标签: 佛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故事 唐代诗人 《金瓶梅》 僧人
  • 简介:"边疆"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文化、社会、象征的概念。边疆社会文化则是中国边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无论是美国边疆学派,还是早期中国边政学派,抑或是后来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边疆社会的研究,都表明边疆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民族、族群文化互相交往、渗透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文化杂糅(culturalhybridity)。以往表现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更多地关注单一民族文化类型,强调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民族志影片《游走的呗玛》为例,提出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和表述都不应忽视边疆社会文化类型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的复合性、杂糅性以及文化的链接(articulation)。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关系到在摄制边疆社会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 标签: 文化杂糅 边疆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 民族志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