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人有多重智力”人们可以轻易地测出高度,但智力却没有这样简单。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具有多重智力,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智力。总的来讲,我已区分了七种形式的智力。在现代社会得到高度评价的两种智力是语言和逻辑数理(Logical-mathematic)能力。当人们认为某人聪明时,往往是指这两种能力。因为个体有了语言和逻辑数理能力,就能在那些所谓测量智力的测验上获得好分数。但是,另外的五种智力,每一种都是同等重要的:空间关系理解能力,音乐能力,躯体运动感觉能力(bodily-kinesthetic)和两种个性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inter-

  • 标签: 理解能力 语言能力 逻辑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 多重智力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考试发挥着两个作用,一是选拔学生升级或升学,二是检查教育水平。这两个方面是各有侧重的,选拔测验或考试是侧重于学生潜在能力大小,而水平考试是侧重于检查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标准。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考试把这两方面混淆在一起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准,导致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我国的升学制度是一锤定音式的,完全忽视了考生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业情况和许多重要的心理品质,忽视了教师可能提供的对学生的评价。

  • 标签: 非智力因素 评价标准 学习品质 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学大纲 思维能力
  • 简介:基于成就目标的三分法,Harackiewicz等人提出多重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类型的成就目标将会带来最佳的适应性结果,这种观点与单纯强调掌握目标正性作用的传统目标理论相对立。根据多重目标对成就结果的作用模式,理论学家分别提出了四种模型:累加目标模型、交互目标模型、特定目标模型以及选择目标模型。最近的实证研究支持了选择目标模型的观点。并为如何提升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成就目标 多重目标理论 三分法 成绩-接近目标
  • 简介:采用价值取向滑块测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普遍信任量表,对329名在校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了大一新生的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同情关注与普遍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同情关注和普遍信任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和同情关注均可正向预测普遍信任;观点采择和同情关注在价值取向和普遍信任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大一新生群体中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同情关注和普遍信任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初步有效的数据支撑。

  • 标签: 价值取向 观点采择 同情关注 普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