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心理控制:外控型、内控型)×2(自我道德感:内疚感、羞耻感)两因素被试问实验设计,考察了外控和内控大学生在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不同的自我道德情感下反事实思维内容的差异。结果表明:(1)心理控制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不同内容的诱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外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内疚感和羞耻感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影响;(2)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受到了心理控制与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自我道德情感的交互影响:外控者在羞耻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羞耻感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以中西方不同被试而得出的内疚感和羞耻感与反事实思维关系的矛盾结论。

  • 标签: 心理控制源 反事实思维 内疚感 羞耻感
  • 简介:知心友:您好!真不好意思,我又来打扰您了!我又遇到麻烦了,是学习方面的,希望您可以帮助我。每天每个老师都要留作业,而且每位老师都会说:“我留的作业不多。”虽然是每个老师的作业量都限制在半个小时之内,可对学生来说就是是单纯的半个小时了,九科加起来就是4个半小时,再加之我们还要先巩固课上知识,再写作业,最后还要预习下一节内

  • 标签: 学习需要 快节奏 有效率 意识 作业量 老师
  • 简介:近年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学习问题的研究颇为关注重新探索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找到可操控性强的有效学习策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三项经典研究的进展体现了这一研究趋势:一是学习时间间隔的动态分配,相比较于传统的学习时段分配.适当扩大各学习时段的时间间隔可使学习结果的保持更为长期有效(学习间隔时间控制在测试间隔时间的5%-10%左右是最佳的);二是不同学习事件的交错式安排,相对于批量式安排,学习事件的交错式安排可极大提升学习效果。三是提取练习对知识识记的作用,研究发现提取练习相比较于其它学习事件(编码)可更为有效地促进学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三方面有关研究均发现,学习者所觉知的许多学习策略很可能是次优的甚至是低效的.对其加以纠正将有助于实现有效学习。

  • 标签: 记忆 元认知 学习策略 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