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数字命名任务,对启动阶段目标或干扰刺激进行突出或不突出处理,探讨刺激突出性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反转成正启动,启动量为19.99ms;在目标刺激突出、干扰刺激完全被忽略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实验二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启动阶段目标刺激个数无论是1、2或3、4,负启动效应都消失,反转成正启动。结果不支持知觉负载理论和刺激突出性假说,支持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标签: 负启动效应 刺激突出性 知觉负载理论 刺激突出性假说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简介: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的相似性是如何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中个体情绪判断的。相似性被划分为重遇刺激与过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质相似三种水平。结果表明:当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完全相同时,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多,其次是本质相似,表面相似情况下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少。本研究得出结论为消极刺激相似性会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的认知,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越相似幼儿的消极情绪越多。

  • 标签: 幼儿 消极刺激相似性 未来事件 情绪
  • 简介:本文采用错误监控和阅读理解任务,比较了高级口译学习者初级口译学习者和普通双语者在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信息加工的差异,旨在探索口译训练水平对源语加工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级口译学习者的句法错误和语义错误检测绩效显著优于初级口译学习者和普通双语者,且有更高的整体理解绩效;(2)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增大,且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绩效的相关也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说明,口译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口译学习者的源语信息加工能力,为水平翻译观点提供了实验支持。此外,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绩效之间关联的建立,依赖于系统的口译训练

  • 标签: 口译训练 错误监控 工作记忆 水平翻译观点
  • 简介:采用Most(2000)的持续动态的实验范式,以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为非期望刺激,研究其生态意义信息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被试对负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更高;而对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无显著性差异;(2)相对于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高,而抽象面孔与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负性的、精细的非期望刺激的无意视盲率更低,即生态意义信息强的非期望刺激更易捕获注意。

  • 标签: 无意视盲 非期望刺激 生态意义信息 注意捕获
  • 简介:通过个案跟踪和控制实验探讨了词汇飞跃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命名洞察具有现实性,且词汇飞跃与命名洞察的出现紧密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儿童词汇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命名洞察的获得促进了词汇的快速增长,标志着儿童建立起词汇与指称之间的匹配关系。词汇飞跃之后,儿童很快建立起词语间的符号关系,并最终促进了儿童语法的发展。基于此实证结果,本研究还建构了诠释词汇飞跃本质的理论模型。

  • 标签: 词汇飞跃 命名洞察力 实证研究 理论模型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0。

  • 标签: 社会创造力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自我肯定 自我贬低
  • 简介:正念自从被卡巴金引入心理治疗领域以来,其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有大量研究关注正念对注意的影响。本文将正念对注意影响的相关研究做了一定的梳理,发现正念训练对注意产生异向的影响,即既可以保持对单一目标的专注又可对不同刺激时刻警觉。本文认为正念对脑机制的改善和正念的两种不同训练方式这内外两个原因导致了此现象的出现。

  • 标签: 正念禅修 注意 专注 警觉
  • 简介:本研究总结了已往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出发,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般状况,并选取15名师范类大学生,采用团体心理训练这种形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研究。通过量表评估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团体心理训练能通过提高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人际关系问题。(2)本研究所使用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方案对于改善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可行的、有效的。

  • 标签: 师范类大学生 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