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以28名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和28名汉语母语者为被试,运用眼动技术,阐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句子加工机制。研究发现:在句法歧义结构加工过程中,语义和语境在早期加工阶段即时起作用,符合句子加工理论中的相互作用模型和基于制约的模型。在本实验中,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接近汉语母语者水平,其L2句子晚期加工也与汉语母语者趋于一致,符合L2句子加工的会聚假设。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汉语句子加工是限制性并行的,符合相互作用模型和基于制约的模型。

  • 标签: L2句子加工 眼动研究 句法歧义
  • 简介:以往关于内偏私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做解释。近期,自我锚定(self-anchoringprinciple)原理被证实可用于解释内偏私的原因。基于中国人及美国人在内偏私的目的、方法上的不同,我们采用最小群体范式,验证这两种理论在中国大学生上的适用性。410名大学生(其中前测94名)在互联网上完成以认知能力评估为名的实验,实验控制反馈类型,要求参与者对自身、内及外在不同维度上评分。实验证明内偏私存在;分化理论成立;采用演绎策略时,个体评价与内评价的差异显著小于个体采用归纳策略时两者的差异,符合社会认同理论的假设。

  • 标签: 内群偏私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锚定 最小群体范式
  • 简介:在写作《1912:中国宪政年》、《中国水泥史话》以及《千秋功过袁世凯》过程中,发现在近代史上,有那么一人,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着各种姻缘或血缘关系,梳理着他们的关系,心底充满无限的温暖与感动一他们是怎样的一人?他们是谁呢?严复,清末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自1880年来津,出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开始,在天津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其间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翻译,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他第一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 标签: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中国近代史 中国宪政 北洋水师学堂 生物进化理论 西方国家
  • 简介:对面孔刺激敏感的ERP成分N170,其特异性至今仍有争论。本研究记录正立脸、倒置脸、动物脸、马赛克脸及七类物体类别图片刺激的ERP,分析ERP成分的峰值和潜伏期。正立脸比倒置脸、动物脸所引出的N170的峰值和潜伏期都高和早。其他类别刺激引出N170,其潜伏期早于脸刺激,峰值低于脸刺激。正立脸和动物脸VPP潜伏期显著长于其他类别刺激,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脸刺激与其他物体类别刺激相比,N170和VPP是其特异性的脑波成分。

  • 标签: 面孔识别N170 VPP 特异性
  • 简介: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辆豪华轿车停在调查事务所的门中,一位白发苍苍、却依然风度翩翩的老人径直走进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说:“请你为我做一件事。”

  • 标签: 偷拍 豪华轿车 事务所 办公室 光明 老人
  • 简介:一、50岁老父想成女人,女儿将改口叫姑辽宁沈阳50岁的农民老陈(化名)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十几年来,他一直想变成一个女人。2010年11月17日,老陈在美容医院接受了面部轮廓重塑手术。

  • 标签: 女人 2010年 女儿
  • 简介:社会认知理论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元刻板印象威胁对际关系具有破坏作用,且际焦虑是元刻板印象威胁和际关系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因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将47名医生和58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元刻板印象威胁组和无元刻板印象威胁组。结果表明:威胁组被试的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医患关系评价显著低于无威胁组;医生群体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显著低于患者;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与医患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医患关系 元刻板 印象威胁 群际焦虑
  • 简介:际接触理论指出,群体间的互动和接触能够显著影响际信任。本文假设就医形式影响医患之间的际接触有效性,进而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因此,基于CGSS2011调查数据,本文探查了不同就医形式如何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以及媒体传播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有住院就医经历的被试比没有住院就医经历的被试具有更高的对医信任水平;(2)在只有门诊就医经历的被试中,门诊就医(西医)经历越频繁,对医信任水平越低,而门诊就医(中医)经历对对医信任水平无显著预测作用;(3)媒体传播对有住院经历和只有门诊就医经历(西医)被试的对医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只有门诊就医经历(中医)的被试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群际接触 就医形式 媒体传播 对医信任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政治效能感的内在机制及文化特异性,并探讨社会个体化在中西文化共生背景下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本文首先就'个体化倾向'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建构出以'政治认知'为中介变量的模型,并对中西文化下的'政治认知'及其与'政治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假设;最后对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N=10771)中的18~70岁的成年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个体化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效能感'特别是'内政治效能感'产生影响,两种政治认知——'情理型政治认知'与'法权型政治认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个体化进程中政治参与的复杂性。

  • 标签: 社会个体化 政治认知 政治效能感 群己关系 中西文化
  • 简介:<正>苏联心理学会于1983年8月18—2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代表大会,大会听取了中央理事会自1977年第五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总结报告、以及洛莫夫的"从苏共26大与1983年六月中央全会的决议看心理科学的任务、"A.M.马丘什金与H.B.库兹明娜的"儿童、年龄与教育心理

  • 标签: 苏联心理学 第六次代表大会 心理学问题 心理科学 理论问题 教育心理学
  • 简介:<正>浙江省心理学会第十届第二心理学学术会议,于1993年12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市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70余人,来自全省的高等院校、研究所、教师进修学校、医院、司法公安机关等。他们中既有老一辈的著名心理学家,也有许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心理学工作者和一批朝气蓬勃的研究生。24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由第十届理事会副秘书长许树铭副教授主持,理事长朱

  • 标签: 学术会议 心理学会 应用心理学 理事会 浙江省 省心理学
  • 简介:<正>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工作会议于1981年12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燕山宾馆召开。大会由编委会主任潘菽、副主任陈立、高觉敷、陈元晖主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生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杭州大学、东北师大、华南、广州、湖南师院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心理学专家和学者44人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总编辑姜椿芳、出版社副社长唐宋愚、阎明复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会主任潘菽在讲话中指出,编撰《心理学卷》是我国心理学界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提供一个宝贵的学术活动的实践机会,全国的心理学队伍在编撰《心理学卷》的过程中定会得到一很好的锻炼。会议期间,编委们认真研究和讨论了心理学卷的编

  • 标签: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 编委会 工作会议 生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