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呈现缓慢的社会代际流动性。利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CHNS数据库22年的家庭追踪收入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比较,城市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农村;从性别差异看,女儿对父代的依赖性更强;从地区差别看,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中部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从阶层差别看,中收入阶层流动性最高,高低两极阶层固化显著。为降低阶层固化、缩小贫富差距,应提高代际流动性,缓解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

  • 标签: 代际收入弹性 代际收入流动 收入差距
  • 简介:俄罗斯正面临从未有过的非战争性人口危机。不久前举行的俄罗斯政府工作会议公布,俄人口最近10年减少了1000万,到2008年以前,每年俄都将减少60万人口。

  • 标签: 俄罗斯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危机 政府工作
  • 简介:<正>一、上海人口现状与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趋势根据1991年度上海市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全市人口自然增长为1.18‰,已处于历史的最低点,12个城区中有7个区出现负增长,其人口自然增长静安区为—2.12‰,卢湾区为一1.42‰,黄埔区为—1.00‰,虹口区为—0.60‰,南市区为—0.49‰,闸北区为—0.30‰,普陀区为—0.11‰。据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计划:1992年城区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的将提高到10个区,城区人口自然增长将为—0.72‰。1992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数仅占人口增长总数的39.34%,而机械增长为人口增长总数的60.66%。若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1994年前后全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将出现负值。根据有关专家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 标签: 人口自然增长率 上海市 人口自然变动 人口负增长 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增长
  • 简介:二战以前尤其是20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史前时期上万年、上千年还增长不了1%,17世纪以后稍微加快,但年均增长也不过是增长0.5%左右。在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接近2%。

  • 标签: 人口增长速度 世界人口 史前时期 17世纪 70年代 40年代
  • 简介:台湾不仅经济不景气,失业创新高,离婚率同样也创新高,今年7月份离婚人数4965对,8月份更高达5571对,创下岛内单月离婚最高纪录,直到9月份才略为下降为4039对。今年1到9月统计,每2.9对夫妻就有一对离婚,更让人怵目惊心。2000年全年离婚不过每3.5对夫妻就有一对离婚,今年前9月却突然激增到每2.9对就有一对离婚,凸显社会问题在经济问题的催化下,已经日益严重。

  • 标签: 离婚率 中国 台湾省 社会问题 人数 夫妻
  • 简介:<正>世界人口问题始终只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面地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90年代是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也是世界经济进行重大调整和带来各种动荡的时期,在90年代前半期世界经济将处于低潮,90年代后半期将会好于前半期,整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则可能与80年代持平或高于80年代。世界人口年均增长可能比80年代略有下降,预计平均每年增长在1.66%左右,比80年代仅下降0.08%,低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世界经济发展 最不发达国家 世界人口 人口增长过快 年代
  • 简介:<正>人口问题是我国发展战略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1982年人口普查后的五年来,全省人口增长速度已显著降低,但人口基数大,年递增高总人口超出本世纪内人口控制要求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加上当前已进入新的生育高峰期,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更有成效,才能在2060年将人口发展规模控制在发展目标之内。

  • 标签: 控制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工作 发展目标 人口普查 出生率 人口增长速度
  • 简介:本文采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2010年广州青年人口数量增长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变动特征.广州青年人口绝对规模扩大、增速下降和相对规模收缩.人口迁移流动是青年人口增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由中低层次向中高层次转变,未婚为主、已婚有配偶居次的婚姻构成更趋向未婚状况,职业以体力劳动者为主、正逐步向高级化转变.这些社会构成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 标签: 广州青年 青年人口增长 受教育程度 婚姻状况 职业
  • 简介:韩国去年成为全球人口出生最低的国家。人口专家担心韩国会因劳动力严重不足而导致经济无法发展。

  • 标签: 人口出生率 韩国 劳动力
  • 简介:乡一城人口转移作为城市化过程,总体上有利于生育下降或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但是,由于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水平具有既不同于城也有别于乡的差别特征,因此这种转移对城乡生育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别效应。通常认为,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水平介于城乡之间,即低于乡而高于城。但是,有关研究认为,我国乡一城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转变为低于城市。对此,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乡生育的变化和区域差异,然后对乡一城转移人口的总和生育进行尝试性的推算,最后聚焦讨论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流动性问题。

  • 标签: 乡城转移人口 生育率水平 流动
  • 简介:<正>去年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认真重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12年来首次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初步扭转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喜事。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来之不易。回顾去年的工作,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做到了三个加强:

  • 标签: 计划生育工作 控制人口增长 重要手段 人口与计划生育 社会总需求 计划生育政策
  • 简介: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仅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生育迅速下降是政策力、经济力、文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力对生育的下降起着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和鼓舞力的作用.在文化力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中国城乡育龄夫妇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且这种变化还远没有完成.

  • 标签: 文化力 生育率 人口文化
  • 简介:通过对日法两国生育状况进行对比(法国1.98,日本1.29),挖掘日本总和生育急剧下降的原因。两国都采取了政府干预的行政手段以及在实用主义的右翼政党支持下进行家庭政策改革,以期提高人口出生,但是两国家庭政策的作用效果却不尽相同。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植根于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文化:它使得年轻夫妇若中断他们的职业生涯来抚养孩子需要付出高额的机会成本:使得理想的雇员无法拥有太多的时间来安排家庭生活:同时假设并强化了一种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将女性推向非正规劳动力就业市场,迫使她们只能在“正规工作”与“生养孩子”之间做出取舍。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宁可选择单身并推迟结婚,也不愿轻易结婚生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理想雇员 婚姻 家庭 移民
  • 简介:房价与失业是社会与经济波动的主要振荡源,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而目前国内外对房价与失业关联性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基于此,本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内房价与失业的数据为研究依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房价与失业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价与失业存在关联,房价的变动对失业会产生显著影响,且房价对失业的短期效用为负,长期效应为正;而失业对房价的影响微弱。为维持房价稳定和保证充分就业,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 标签: 房价 失业率 关联性 VAR模型
  • 简介:本文分析了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发展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它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后果.为了既充分发挥低生育水平的积极作用,又逐步消除或缓解其不良后果,一方面要适时地调整现行生育政策,选择适当的总和生育水平,另一方面要构建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予以支撑.

  • 标签: 总和生育率 经济增长 经济后果
  • 简介:<正>近两年来,湛江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认真抓了以二女户节育措施落实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广大基层干部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了,工作方式由过去的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二是大动数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提高了,从过去的比较难落实节育措施转变为比较自觉地去落实。“七五”期间,我市增加了69万人,年均增长13.8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2.75%,高于

  • 标签: 计划生育工作 节育措施 贯彻落实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 湛江市
  • 简介:与隔代抚养在中国生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的是,隔代抚养从定义到测量都鲜有讨论。这集中表现为有关隔代抚养的数据差异悬殊。文章认为,其原因在于各数据对隔代抚养的测量并不一致。进一步,文章梳理和比较了各数据中相关测量的异同,发现各测量主要存在“替代”测量、“支持者角度”测量、“主观”测量和“孙辈年龄未限制”测量等问题。本文主张,在家庭生育决策视角下,隔代抚养的测量应向“直接”测量、“被支持者”角度测量、“孙辈年龄受限制”的测量、“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相结合的测量方式转变,因为并非所有的隔代抚养都在家庭生育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隔代照料 生育决策 测量 角色
  • 简介:<正>一、引言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尽管由于城镇统计口径变化,给有关速度估计带来了一定困难,但许多学者(例如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一书即持这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城镇化实际水平可能略高于9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水平,大约近于30%。十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今后半个世纪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与较明显的城镇化过程伴随。从表1可见,下世纪中叶左右,中国人均GNP可望达到4000美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超过50%,甚至达到1985年苏联、东欧、以及中上等收入国家65%之平均水平也是可能的。城镇化今后变化如此之大,必然对我国人口趋势形成重要影响,这点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这种影响在于:1、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往往不是乡村人口结构简单平移到城市,而一般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的人口迁移。这种迁移必然对城乡人口结构形成相

  • 标签: 城镇化研究 城镇化过程 人口老化 城镇化水平 中国城镇化 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