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计算,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负向作用,这一过度集聚带来的区域内产品同质化以及过度竞争减缓了产业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繁荣。进一步的分样本检验则表明,过度集聚现象主要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并未饱和。此外,在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都普遍存在产业过度集聚现象。本文研究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过度集聚所产生的负向外溢效应提供了实证经验,也为我国如何应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过度集聚、缓解产业集聚拥挤效应以及如何稳定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产业集聚 溢出效应 地方经济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 过度集聚
  • 简介:本文不仅考虑地方环境污染,同时也考虑环境污染的跨界影响,不再把区域视为没有空间维度的"点",认为每个区域包括城市与农村地区,产业集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仅存在本地影响,同时也存在跨界影响,每个地区有三个生产部门,不仅生产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同时也生产资源产品,资源产品的使用具有功能上的二重性,资源产品既能用于生产,也能用于消费。由此,本文将这些新的内容融入到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增强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 标签: 资源产品二重性 环境污染 经济地理均衡 对称结构 新经济地理学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不断完善并走向系统化。中国共产党人在起草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草》和1947年《后甘泉后期宪草初稿》过程中,并未盲从效仿苏联“民族自决”,而是规定实行“民族自治”。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终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定新民主主义宪法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进行法制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 标签: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 民族区域自治 制宪 探索
  • 简介:鄂伦春族是典型的森林民族,在漫长的狩猎、迁徙、发展和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深厚而独特,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深人,鄂伦春非遗保护得到高度重视,摩苏昆、古伦木沓节、桦皮船制作技艺等均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但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渐缺失。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刻不容缓,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和开发则是更为迫切的问题。

  • 标签: 鄂伦春族 非遗项目 传承研究 对策建议
  • 简介:为探究我国道教研究近年来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文以1991—2015年期间立项的190项与道教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458篇成果论文为研究对象,从项目信息、成果信息、研究热点、相关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全面地展现我国道教25年的研究与发展的状况。研究表明儒释道三教关系、道教史、典籍研究与整理等为道教研究的热点;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为我国道教研究的重镇;《宗教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是刊载道教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论道教的洞穴信仰》、《论道教与科学》等论文被引用频次最高。

  • 标签: 道教 国家社科基金 信息计量
  • 简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和传承脆弱等特点,许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减少和消亡的态势,亟需抢救和保护。本文在对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从行政法、刑法、知识产权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法律保护的建议。

  • 标签: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