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广西民族大学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1月9日,由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八桂学者”李俊清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该中心以广西民族大学校内研究力量为依托,开发和协调区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吸引了谢尚果教授、李珍刚教授、齐爱民教授、黄素心教授、周伟萌副教授等一批校内外专家学者,成立了公共安全政策法规与制度、公共安全监测与预警和应急管理三个研究团队,现有成员15人。中心依托广西“八桂学者”岗位,致力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和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着眼于广西和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 标签: 中央民族大学 边疆民族地区 安全治理 广西 公共政策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
  • 简介:《山海经》中保存着上古东夷地区大量珍贵史料,学界缘于对《山海经》神怪“谬悠难信”的认识,未能对相关史料寄寓的东夷上古史迹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山海经》所记东夷地区原始宗教中鸟崇拜史料与文献、考古和民族志资料进行多重互证,揭示了《山海经》相关史料编撰的古老渊源。

  • 标签: 《山海经》 东夷 古史 鸟崇拜 可信性
  • 简介: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中,中国人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国家"天下体系"为核心的地理观和民族观来认识海外民族,但是到《清史稿》中却是以世界近代化的话语系统来认识海外民族,没有了"海外民族"的传记,也没有了"外国传",而是出现了"邦交传"。古代中国人以华夏中心的民族观、以农业民族的心态和视角去认识海外民族,所有对海外民族的记载都是以文化为中心,用白描的方式记述。中国古代的海外民族史志就是当时中国人自己写的"世界史",是中国人最早认识世界的民族志文本,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世界文化史"。

  • 标签: 中国正史 海外民族 民族史志 华夏中心 世界史
  • 简介:"寨子文明"是潘年英在多年的田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概念,脱胎于他之前提出的"山地文明论"和"西南土著文明论",也与他提出的"相对贫困论"紧密关联。通过这场问答,潘年英从学术概念辨析、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学术伦理等多种角度展开学术对话,力图厘清"寨子文明论"的立论逻辑,也拓宽了"寨子文明"研究的学术视野。

  • 标签: 山地文明 西南土著民族 相对贫困论 寨子文明
  • 简介:瑶族起源于中国,瑶族研究也发轫于中国中国学术界在不断深化国内瑶族研究的基础上纷纷走出国门,展开了海外瑶族的考察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的海外瑶族研究成果(特别是关注度比较高的族群迁徙、历史、文化、经济、身份认同等主题)进行系统搜集和分门别类的梳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国内学术界海外瑶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而更好地构建中国瑶学史的知识谱系。

  • 标签: 海外瑶族研究 中国瑶学史 学术谱系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历十余年而不衰,其中固然有对前几十年文化偏差反思的历史背景,更因为西方文化思潮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东方传统文化及时尚文化的审视与再审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节日文化、思想文化、区域文化、地理文化乃至更为具体的烟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只要稍微留意报刊新闻中形形色色的“XX文化节”便可对当前的“文化热”略知一二。近些年先后出版的各种冠以“文化”之名的学术、普及读物,粗略统计.也不下百余种,其中沉积精思、出类拔草者自是不少。然而,综观近二十年的文化研究著作,常使读者有种美中不足的憾意,其症结莫过于三

  • 标签: 书评 中国 鼓文化 文化研究 《中国鼓文化研究》
  • 简介:历史民族志是人类学与历史学互动交融的产物。它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互动,注重事件或现象的历史、过程与结构,提倡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关注事件或现象的生成动力及发展过程;以历史民族志为指导,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应将其置于中国历史的广阔背景下,从各民族的主位观念中建构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应关注文化现象的历史性,在具体历史过程中探究其结构、功能和意义。只有在不同的文化体系比较中,才能准确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才能厘清文化发展、演变的逻辑,才能深入阐释文化的种种象征意义。

  • 标签: 历史民族志 历史 过程 结构 少数民族
  • 简介:"重叠共识"是罗尔斯提出的概念,指多元社会在保持各方合乎理性的哲学、宗教和道德的学说的同时,能够求同存异,在较高的认知层面上达成共识。在当今中国,促进民族和睦、信任与团结,探寻中国各民族间的"重叠共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条件。

  • 标签: 重叠共识 中国梦 各民族 符号研究 工作坊 综述
  • 简介: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建国后中国依次经历了非城市化的工业化过程,弱城市化的工业化过程,正在建立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其中关键的环节是通过新型工业化之路,建立以现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装备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而拉动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力转移浪潮的持续推进,为城市化奠定经济基础.其次,城市化进程将有力拉动市场扩张,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效市场空间.为此需要加快制度创新:简化、降低城市设置标准,赋予国民以自由迁徒权,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滚动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城市对主导产业R&D投入,关注贫困等.

  • 标签: 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 互动机制 装备产业 制度创新
  • 简介:2008年10月24B,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南湖之畔,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4次年会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揣振宇、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原会长何耀华教授、四川民族研究所李绍明研究员以及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各位理事。中南民大党委书记陈达云教授到会祝贺,校长雷召海教授致欢迎辞,副校长雷振扬教授、段超教授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中南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许宪隆教授主持。

  • 标签: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中国民族学 人类学 发展历程
  • 简介: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其发展壮大及入主中原过程中,与周边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有过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作为传导媒介和交流工具的民族语言曾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者被称为译士,王朝统治者和专设译事机构则成为译事的重要推手;借助译士们的语言信息翻译,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 标签: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译事 译士 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 简介:山寨,是中国山地民族的主要聚落形态,也是中国山地社会的基本单元.凡是对中国的山地民族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或者有过一定经历的人,对于山寨一词都不会陌生.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书籍目录,即可知当前该馆收藏有70余部以山寨为题名的专著(包括民国初年出版的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所撰《四明山寨记》),其中的15部虽然也以“山寨”为题,但谈的却是关于产业仿造的另类“山寨”,与中国语文词汇系统中常规使用的山寨一词不可同日而语.

  • 标签: “山寨” 中国语文 民族研究 山地 “他者” 社会文化
  • 简介: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充分保障了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 标签: 新中国60年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尊重和保障
  • 简介:浅析中国桃文化金宝忱桃树原产于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一种树木,被赞颂为“神木”,花、果、木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文试就我国桃文化的起源、发展,来看桃文化在宗教信仰、民俗事项、审美情趣等方面所占有的...

  • 标签: 中国 桃文化 宗教信仰 民俗事项 审美情趣
  • 简介:以川藏公路和鲁朗社区为例,基于田野调查以探讨旅游语境中道路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分析道路变迁对沿线地方社区产生的影响,以及边缘地区如何借助道路变迁卷入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借此寻找偏远社区去边缘化的基本逻辑。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川藏公路实现了意义转变和功能重构,道路与社区的关系因而引申为景观空间乃至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社区被纳入道路旅游空间,实现旅游联结,推动社区从被动卷入向主动参与、从单向发展向多元现代化的转变。鲁朗社区也依托重要道路而进入国家政策话语中并构建政治联结,边缘社区借助川藏公路而实现'旅游中心化'及去边缘化。

  • 标签: 道路人类学 川藏公路 鲁朗 旅游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