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斗氏是春秋早、中期活跃在楚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公族,地位显赫。关于其族源问题,传统看法是其出于两周之际的楚君若敖熊仪(前790年–前764年),熊仪生斗伯比,斗伯比生斗谷于菟(子文),这即是斗氏的早期世系。寻检诸史、志,传统说法经不起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推敲,藉此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然而众多的观点如非模糊,即属武断,在此很有必要对此问题重新做一番新的梳理。依托于文献资料,我们认为斗氏之得氏宜始于斗緡,斗緡为若敖熊仪之子,别封于斗而为斗氏之祖。

  • 标签: 斗氏 族源 斗緡 春秋时期
  • 简介:孟子从"学孔子"的儒家一统取向出发,构建了孔子与《春秋》的文化关联:一是作《春秋》的时代背景——"《诗》亡然后《春秋》作";二是孔子作《春秋》的两难心境——"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三是《春秋》的儒家政统意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一构建在残酷、现实的权力斗争之外发展出冷醒、理想的政治批判传统,承诺并敞开了传统儒家孜孜以求、念兹在兹的政统视界。

  • 标签: 孔子 孟子 《春秋》 批判性关怀
  • 简介:在瑰丽多姿的祖国诗歌海洋中,宋代的五、七言诗乃是继承了唐朝和五代十国以来诗歌发展的优秀文学遗产,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的产物。文学评论界往往以“唐诗、宋词”并称,以体现宋词伟大的艺术成就。但我们认为,与唐诗、宋词相比较,宋诗也并不逊色。宋诗从最初的效仿唐诗发展到思想内容、形式技巧都极为充实丰富的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复杂的阶级矛盾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为杰出诗人们提供了一个恣意挥洒的广阔舞台。

  • 标签: 宋诗 形式技巧 艺术成就 文学评论 官僚地主 瑰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