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宪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它们的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这是我国立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 标签: 地方性法规 人大常委会 法规草案 自治区 直辖市 组成人员
  • 简介:今年5月26日,《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并将于2010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农民教育培训而制定的地方法规,《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将逐步步人法制化轨道。

  • 标签: 农民教育培训 地方性法规 天津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首部 教育培训工作
  • 简介:地方法规适时进行清理,是地方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围绕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按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标签: 全面清理 吉林省地方性 地方性法规
  • 简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由简单复制母国的网络到与当地企业形成新的合作网络的发展遏程。本文从合作网络的角度分析了追前後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为了解决“以外资企业为核心的合作网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从全局考虑封合作网络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最後结合这些因素,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合作网络 外资企业 当地企业
  • 简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世界各国都充分意识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纷纷通过立法将未成年人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根据“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格局。但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欠缺系统的,各地方省市需要充分认识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的基础作用,根据上位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指导和操作地方预防条例,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科学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地方立法 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
  • 简介:自近代以来,乡村社会就一直存在两套规范体系在相互较劲,一套是现代国家的法律体系,它服务于现代国家的建构和公民社会的形成;另一套是传统的地方规范,它是维护地方秩序的根基。但是直到20世纪末,在乡村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地方规范。乡村真正发生质变是在2000年以后,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地方规范及其赖以为支撑的社会结构逐渐解体,国家法律呈现出主动下乡与被迎接的态势。法律下乡进一步肢解了乡村地方规范。

  • 标签: 地方性规范 地方性共识 法律下乡 彩礼 农村纠纷
  • 简介:村委会作为“上下”间多重话语的中转站与加工厂,成为政策变通执行现象讨论的焦点,既往研究主要从“结构-制度”与“过程-事件”视角对基层政府政策行动策略及其背后所交织的“权力-利益”博弈网络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双重话语”分析视角,结合大巴山区东溪村退耕还林政策地方实践的个案研究发现,村委会作为政策基层行动的核心主体,运用地方知识构建“上下”之间的双重话语体系回应和解读一系列行动策略,即非正式权力运作的“公平”,土地耕种为本的生存逻辑优先,坚持“弱者补偿”原则的博弈等,进而揭示环境政策基层执行的行动逻辑:即“回应任务为中心”的准政府逻辑以及“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共同体逻辑。本文的创新在于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政策变通执行现象背后存在的合法根源,即村委会运用地方知识构建的双重话语对行动策略及其背后交织的“权力一利益”网络进行持续的解读与包装,从而使政策地方实践获得合法认同。由于科层制的特殊,仅针对村委“上下”之间多层级话语的简化分析,可能会影响政策实践中话语转换策略与规则的延展性讨论。

  • 标签: 社会转型 地方性知识 双重话语 基层执行逻辑
  • 简介:民国各省颁行的地方刑事诉讼规则对中国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初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革命根据地颁行的刑事诉讼规则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和制度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影响。地方刑事诉讼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增强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性,有利于加强公民权利的保障,对于解决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探索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仍将长期存在的中国地方刑事诉讼规则。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启示
  • 简介:(2017年12月1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下列地方法规作出修改和废止:一、对《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作出修改(一)删除第十五条。(二)将第十七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进行勘察设计、修筑工程设施、开采矿藏,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的,按照《中华人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 修改废止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简介: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者,地方政府常为谋取私利而背离地方公共利益,引发自利性行为。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人为制造住房需求;片面追求高地价,谋取巨额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托市”;地方政府直接介入房地产市场及部分行政人员的寻租、设租等自利性行为无疑都是影响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重要因素,导致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失灵,破坏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危及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合法,引发了居民家庭高负债。

  • 标签: 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 地方政府自利性 房价
  • 简介:地方人大的代表功能的发展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回应的提高?现有的研究对该问题的探讨十分有限。基于深圳市的案例,通过访谈资料、文件材料、新闻报道及统计数据,揭示了地方人大的代表功能的发展促进了民众各方面诉求的表达,扩大了民众诉求的政策影响力,推动政府回应特定社区、特定群体及民众对特定公共服务和特定政策的诉求,从而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回应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 政府回应性 地方政府 深圳
  • 简介:黑龙江五大连池:认真破解基层组织工作难题。;山东烟台: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吉林珲春:深入开展“同心筑堡垒”活动。;河北宣化: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山西汾西:在大学生村干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

  • 标签: 基层组织工作 五大连池 山东烟台 帮扶机制 黑龙江 党组织
  • 简介:浙江省温州市探索提高民主推荐科学和真实办法。一是实行定期民主推荐。结合年度考核或换届考察工作,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以书面形式非定向推荐近期可提拔任用的干部,推荐结果一年内有效。

  • 标签: 动态 民主推荐 领导干部 考察工作 年度考核 书面形式
  • 简介:辽宁省鞍山市探索规范市直部门正职干部平职调整交流提名办法。一是适度扩大提名主体,增强推荐提名的广泛。将提名主体扩大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市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既扩大了干部平职调整交流提名环节的民主,又防止了提名主体无限扩大。二是发布空岗预告,增强推荐提名的针对。提前一天向提名主体公布空缺岗位、提名范围、任职资格条件等,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

  • 标签: 动态 领导班子成员 正职干部 人大主任 政协主席 任职资格
  • 简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在我国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上的博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中央政府发现并惩罚地方政府不采取限购政策的概率越高,地方政府通过"阳奉阴违"欺骗中央政府的概率越低,地方政府执行限购政策的概率越大。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13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房地产开发活动越活跃、行政级别越高、GDP增长率越低、财政收支缺口越小的城市执行限购政策的概率更高,而房价增长率的影响则不显著;该结论在进一步考虑了住房限购政策实施时间强度与综合强度两方面异质的实证检验中仍然是成立的。因此,住房限购政策在我国的实施面临体制困境,难以作为一种常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改革当前财税体制与协调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是住房限购政策切实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住房限购 博弈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 简介:在社会转型期,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危机问题.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严重地制约着地方政府合法的提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因此,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是解决地方政府合法危机的关键.

  • 标签: 地方政府 合法性 行政执法改革
  • 简介:利益是影响和制约社会个体和组织的根本性因素,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也不例外。地方政府在不断追逐公共性的同时,也带暗含着相当自利。公共政策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公共性活动,客观上也必然受到其自利性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官员的自利是引发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冲突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地方政府 政府自利性 公共政策冲突
  • 简介:地方政府自主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产物,很大程度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地方政府自主导致地方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及背离公共利益,亟需对其进行制度化约束与规范。

  • 标签: 地方政府 自主性 制度环境 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