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它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学意蕴上来看,精准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的践行,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从过程的视角来看,精准扶贫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从历史的尺度来看,对于精准扶贫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避免单一性;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意义。

  • 标签: 精准扶贫 人学意蕴 过程思维 全球视角
  • 简介:政策问题界定规定着后续政策过程的走向,充斥着各种竞争、偏见和冲突,是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西方的研究表明:政策问题界定是寻找可以被解决的问题、表达不满、明晰产生问题的原因、处理政治竞争的一个场域,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公共性与排他性、稳定性与动态性,深受问题属性、政治环境与制度、价值观、政策倡导者、利益团体、大众媒体的影响,问题创建、问题命名、问题归责、要求采取行动、进入政策议程是问题界定过程的主要阶段,阈值模型、焦点事件和信息处理所形成的过程机制是解释政策问题何以界定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西方 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界定 公共政策 政策过程
  • 简介:风险社会中,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等新型风险与前现代社会以及工业社会中的各种风险汇聚在一起,共同筑成风险社会特有的风险图景。“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只包括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下需要刑法应对”、“刑法下应积极应对具有下确定性的新型风险”等主张,均是刑法学者对风险社会理论的误读,下利于刑事立法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正确回应。风险刑法在刑法体系中的应然定位,是对传统刑法的补充而非替代,其适用范围直限于规制新型风险。风险社会中的新型风险具有下确定性,刑法的规制范围应限于具有导致严重实害结果的高度可能性的新型风险。

  • 标签: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技术风险 下确定性 刑事立法
  • 简介:延安时期,党在极其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实现了局部执政,培育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在五个维度: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基本前提;构建科学的法规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障;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有力武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关键环节;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应充分总结和吸收延安时期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并在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意义。

  • 标签: 延安时期 党内政治生活 正常化 新时代 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