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质特征就是:立足现实、剖析现实和构建现实的有机统一。从方法论上看,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等都寓于这种统一中。这种有机统一也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功能或精神。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则不同,它包含但绝不等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学术发展形式上,“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当然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研究”显示出来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逻辑结果,但并非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精神,其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现实批判 主体
  • 简介:电影《武训传》主要描写乞丐武训吃苦受难,忍辱负重,为兴办义学而四处奔波的过程,以正面歌颂为主,公映后好评好潮,引起毛泽东关注。他经过思考后认为,《武训传》涉及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问题,它的后面存在一个深刻的问题,即我们党迫切需要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去教育人民的问题,涉及到用新的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使新的意识形态反过来去促进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问题。

  • 标签: 《武训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 批判 思想文化阵地 意识形态 人民政权
  • 简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中,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观点是需要批判的,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批判,从"剩余"概念出发,否认马克思剥削对象即"剩余劳动"的界定。吉登斯的"剩余"概念与马克思的"剩余劳动"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从"剩余劳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出发,否定马克思"剩余劳动"概念;更不能忽视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对"剩余"的作用而抽象地谈论"剩余"。剥削正义与否,是与所属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 标签: 剥削 剩余 剩余劳动 吉登斯 马克思
  • 简介:合理推进当代中国的“新启蒙”,需要从历史性和结构性两个维度来充分发掘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继承与批判。从历史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逐步深化为针对“市民社会一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扬弃,始终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所理解的启蒙传统也先后呈现出三重面向:一是作为精神运动的启蒙;二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启蒙;三是作为物化的经济制度的启蒙。从结构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形成了三个彼此关联的问题域:一是政治“异陌化”即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问题;二是经济权力的主导即市民社会的自我分裂问题;三是资本的统治即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问题。在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方式上,马克思与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及其自由主义、非理性主义后裔具有本质差异。当代中国需要规避启蒙思潮与反启蒙思潮的抽象对峙,自觉汲取马克思反思和超越启蒙现代性的精神资源,实现发展道路的合理选择。

  • 标签: 马克思 新启蒙 现代性 继承 批判
  • 简介:今天我们讨论马克思主义如何切人现实的问题,仍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去吸取经验和营养。马克思早期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与青年黑格尔派、激进批判家发生了理论视野的分歧。在马克思看来,国家、宗教、人们的观念、道德等的异化应该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异化中去理解。他因此与恩格斯一起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由宗教、人们的观念、道德等领域转向其经济关系,由国家领域转向市民社会领域。

  • 标签: 历史语境 马克思批判思路 现实意义
  • 简介:现代性批判是近现代以来人的生存境遇及其反思的哲学话语表达。马克思针对现代性问题批判了异化劳动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扭曲,并以资本批判为核心来重塑人的社会性。现代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因此马克思在现代性批判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方案——人学道路,对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形成了自己的批判理论,将现代性批判问题融进了人学意蕴,并对我们现代的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问题产生了重要启示。

  • 标签: 异化 资本 现代性批判 人学
  • 简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坚持唯心史观,妄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颠覆历史认识,搞乱理想信念,消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及逐步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成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有力批判的武器。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思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批判
  • 简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追求真理的思维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肩负着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教学和宣传的艰巨使命,肩负着引领社会主流思潮的方向,守卫着指导思想战略堡垒的地位,因此,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哲学思维方式。

  • 标签: 批判性思维 马克思主义 思维方式
  • 简介:异化劳动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核心范畴,在《资本论》中已较少使用。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已经抛弃和否定了早年的异化劳动思想。然而纵观马克思的研究和思想历程,异化劳动思想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还是占据重要位置,它是马克思打开政治经济学研究大门的钥匙,也为发现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 标签: 异化劳动 剩余价值 《资本论》 商品拜物教
  • 简介: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露了传统贞操观念的虚伪,批判了其对女性的摧残,号召打破传统的贞操观念,树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对等的贞操观念,进而要求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先进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和要求,开始动摇传统的贞操观念,具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统治者的有意提倡,更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贞操观念依然禁锢着广大女性。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先进知识分子 贞操观念 《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