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正>1988年10月16-19日,由联邦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为主发起,在该市举行了一次关于考茨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民主德国、波、荷、英、意、美、日和联邦德国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7个专题探讨了考茨基的生平和事业:一、考茨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教皇”的道路;二、考茨基在一战前德国社民党内的作用;

  • 标签: 考茨基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未来 工人运动 联邦德国 德国社民党
  • 简介:国际问题的政策研究是一种学术研究,与理论研究、政府决策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链条。中美两国在三者关系上存在着不同问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需要有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和经过理论及方法训练的政策研究。提高政策研究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强调学术独立、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化,以及政、商、学、媒之间的互动。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政策研究 学术研究 研究方法 国际关系学科建设
  • 简介:2008年10月6日,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热罗尼莫·德索萨在葡共网站http://www.pep.pt发表了关于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危机的声明。随后在10月27日,葡萄牙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又专门召开会议,分析了资本主义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在葡萄牙的表现,提出了必要的应对措施。现根据葡共网站的相关材料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资本主义危机 葡萄牙 共产党 国际性 中央委员会 内容介绍
  • 简介:201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举办"欧洲替代左翼力量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学术会议,来自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与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的系列会议之一。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会议 左翼力量 空间 欧洲
  • 简介:近年来,中国学界提出了创建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命题。创建中国学派的要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问题意识”,二是反映中国之国际观或国际政治哲学。中国学派的基本进路就是“既要研究问题,又要思考主义”。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学术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只要整个学界有一种自然的分工,研究的是真问题,或构建的是具有知识增量的理论,中国学派就将在健康的研究生态环境中成长起来。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政策性 学术性
  • 简介: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主办的"任弼时与青年工作"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2日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3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任弼时与青年工作"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丁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驯致辞,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任弼时研究中心主任王均伟、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郑昭红发表了讲话。

  • 标签: 青年工作 研究中心 会议综述 中央文献研究室 管理干部学院 科研机构
  • 简介:<正>1989年是第二国际成立100周年。为纪念这一日子,第25届林茨国际历史学家会议两个讨论主题之一是“1889—1914年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第二国际”。在提交大会的论文中,不少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或是从新的角度评价了某些问题。本文选择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评述。

  • 标签: 第二国际 历史学家 工人运动 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 殖民政策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该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TCL集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提供支持。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关系 政治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北京大学 教育创新工程
  • 简介:<正>1995年7月6—8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大联合举办了题为“联合国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与中国的近60位专家、学者到会。今年是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为纪念这两个50周年,也是国际政治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为加强与海内外有关机构

  • 标签: 联合国 东亚区域合作 研讨会综述 东亚安全 安理会 人权保障
  • 简介: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关系 政治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公告 北京大学
  • 简介:1945年10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致辞:“文明社会之希望在于国际安排,如果可能,这种国际安排可望禁止使用和发展原子弹”。同年11月,美、加、英联手向联合国提出倡议:消除所有核武器,用于和平目的的核技术应在严格的国际监控下为世界所共享。随后而至的冷战及其问的军备竞赛表明,国际社会似乎并没有因为杜鲁门总统的“无核”呼吁而变得“有希望”,相反各国已经无可挽回地被纳入了“核时代”。1945年11月,仅有美国拥有两枚核弹,

  • 标签: 国际社会 核不扩散 卡内基 侧记 会议 展望
  • 简介:<正>今天,我想谈谈三个国际所起的作用,以及曾经鼓舞它们的基本思想——国际主义思想。因此,我讲话的题目是国际的成败和国际主义的生命力。我想着重谈一个关键的问题;贯穿于现代整个工人运动史中的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相互作用和冲突。第一国际是由英法两国的社会主义者发起,在伦敦成立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英

  • 标签: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民族主义 工人运动 第一国际 社会主义者 资本主义
  • 简介:2016年1月19日下午,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和中央文献翻译部共同举办了2016年第3期学术沙龙活动。弗吉尼亚大学国际事务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布兰德利·沃马克做了题为《不对称的平衡--后霸权世界中的中美关系》的报告。

  • 标签: 中国问题专家 中央编译局 学术沙龙 国际事务 世界 弗吉尼亚大学
  • 简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汉城召开1997年8月17-22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汉城召开,会议由美国萨福克大学的约翰·伯格教授组织和主持。来自10个国家的3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当代社会主义、资...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 现实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 简介:2009年5月22日,由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中央编译局《资本论》研究小组联合举办的“新自由主义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编译局举行,会议讨论了新自由主义与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自由主义和当前金融、经济危机的未来演变前景等问题。下面将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自由主义 经济危机 全球金融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
  • 简介:2017年11月7日,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斯托克在多哈出席首届重大赛事安保会议并发表讲话。施托克指出,当前重大国际赛事面临的安全威胁严峻复杂,2016年欧洲杯期间的足球流氓和里约奥运会期间的网络犯罪等就是鲜明例证,这使得各个执法组织间的合作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 标签: 国际刑警组织 国际赛事 秘书长 安保 安全威胁 网络犯罪
  • 简介:<正>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1992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0月12—17日在石家庄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66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116人。会议的主题是“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全体与会者认真地收看了实况转播及有关报道,以大会的文件和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为指导思想进行了讨论。全上有10人做主题发言,在分组讨论中有近百人发言。与会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既有近因又有远因、既有个人的原因又有制度上的原因、既有理论方面的根源又有政策上的失误,需要全面地、多角度地、多层次地进行探讨。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联的社会主义没有搞好,则是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国际共运 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 苏联解体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冷战后的世界既没有形成新的单极格局,也未形成多极格局.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和单极化两种趋势并存的世界.它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也具有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世界终将实现多极格局.

  • 标签: 国际格局 单极化 多极化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曾经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同时,外交政策的实践也促成了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学术界和决策圈存在着一定固有的区别,但近些年来二者的鸿沟在日益加大。学术界和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合作和了解,促进二者间的双向互动,学者们也应当加强务实,密切同政府的联系。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理论与实践 政策制定 学术界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国际联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各国共产主义左派力量的上升,为加强联系与交流,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从1998年迄今先后召开了九次代表会议。这些代表会议讨论了当时的国际热点问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会议的召开表明,国际共运并未消亡。

  • 标签: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国际交流与联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