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目前的乡镇治理改革,是在30多年改革开放和城乡统筹背景下展开的。我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着快速现代化以及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这一基本现状,是改革和完善乡镇治理机制的出发点。面对不断高涨的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乡镇治理改革要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要在新形势下把国家的管理继续有效地延伸到农村社会的基层,实现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二是要使广大的农民真正参与到乡镇治理过程中,提高乡镇公共事务的民主治理水平,增强乡镇社区的凝聚力。乡镇治理不能等同于乡镇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事务的协调、管理和控制,乡镇治理机制不是乡镇管理体制,因此目前的改革重点是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有效地动员现有制度主体并吸纳新的参与力量,构建农民与政权有效互动的多元机制。

  • 标签: 公共参与 乡镇治理 民主治理 有效治理
  • 简介: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仓促登场并匆忙机制化,直接导因是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大衰退,深层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力量格局、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发展失衡仅为表象,上层建筑(全球治理架构)与经济基础(世界经济结构)严重脱节是根本原因。G20机制化是二战后全球治理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为重塑国际秩序提供契机,预示一个新时代正在提前降临。

  • 标签: 十国集团 机制化 华尔街金融风暴 国际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结构
  • 简介: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与老一代在就业实践上有着重大差异,其职业流动更为频繁,职业适应也更为复杂。他们在城市传播环境的刺激下,通过不断的职业退出和进入,丰富工作经历、增加职业体验,在经历了这一特殊阶段的职业探索期后,逐渐步入有规律的职业适应期,并进行了一系列以模仿与践行、合作与平衡、疏导与拓展为表现形式的多重传播实践。不管是组织间的职业流动还是组织内的职业适应,均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谋求职业成长的努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职业认同并推动了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流动 职业适应 职业成长 传播实践
  • 简介:家庭背景是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全国23所大学305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生涯适应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涯关注、生涯好奇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均具有显著关联性,生涯控制水平仅与父亲的职业类别显著相关,而与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母亲的职业类别无关,而其生涯自信仅与父亲、母亲的职业类别显著相关。文章最后指出了该发现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工作的启示。

  • 标签: 大学生 家庭背景 生涯适应力
  • 简介:作为"社区矫治"工作的内容之一,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积极开展"社会适应回归"试点工作,在加强未成年犯出狱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减少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社会适应回归"的做法进行说明和分析,并阐述其对于未成年犯改造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 标签: 社会适应回归 社区矫治 青少年犯罪 适应能力 上海 少年管教所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在政党一国家体制下中国地方经济改革的普遍现象,认为尽管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有助于发展经济,但也增强了国家干预,从而集中体现了政党一国家体制的特点。为弥补全球性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所引入的刺激计划,在资源分配和增长驱动两个方面加强了遵循政治逻辑的经济行为。本文以中国郑州制造业企业的资源分配情况为例考察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数据结果基于对445家企业的调查问卷。

  • 标签: 政党-国家体制 短期冲击 适应 全球金融危机
  • 简介:虽然当代青年社会主体意识主流健康,但仍在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的认识与实践上存在某些偏差。基于社会适应理论视角,破解青年社会主体意识错位的关键,就是通过培育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观体系、弘扬青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模式、创新青年以社会主义公民责任感为关键的责任引导机制。

  • 标签: 青年 社会主体意识 社会适应机制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