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中,路径依赖的概念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作为制度平衡起点的关键节点却长期被忽视,本文旨在纠正这种不足。首先,文章将“关键节点”定义为时间轴中相对较短的时期,在该时期内行为者的选择影响最终结果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这一定义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单位,即对关键节点的分析应限定在某一分析单元内;第二,时间跨度,即相对于其触发的路径依赖过程而言,关键节点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第三,微小偏差,即关键节点并不等于变化,其也可能导致制度再平衡;第四,权力不对称,即关键节点处的制度选择往往是由拥有权力优势的关键行为者所作出的。其次,由于关键节点持续期间存在结构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偶然性,反事实分析的方法对于关键节点的研究是重要而恰当的。在关键节点的比较研究上,文章从横向方面分析了不同的空间单元,从纵向方面比较了同一分析单元中的多个关键节点,并从中确定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关键节点。最后,文章以魏玛共和国的垮台和欧盟的宪法化过程为例,详细展现了关键节点分析框架的应用。

  • 标签: 关键节点 历史制度主义 反事实分析 比较研究
  • 简介: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一种全新的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协同学理论中的协同与当前理论界关于协同治理的内容不同,'两个系统'、'两种互动'、序参量概念以及自组织状态是其固有属性,从而强调了各治理系统的平等性、开放性、功能性和内生动力。以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体共同参与的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和机制,是协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

  • 标签: 区域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理论
  • 简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 标签: 协同发展 京津冀 习近平 区域发展体制 摘录 专题
  • 简介:随着我国党中央提出的加快京津翼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通过司法保障,提高生态文明,治理大气污染也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因此本文就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司法保障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京津冀协同发展 法治 生态文明
  • 简介:北京"大城市病"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口过于膨大,已成为制约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利用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描述了北京常住人口与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趋势,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增量与增速得到较好的疏散与控制。一些项目的调查又反映出包括青年农民工在内的外来流动人口还在流入北京,其中不少人具有定居北京的意愿。必须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探索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驱动力,制定京津冀区域人口协同发展规划,按照北京城市定位与功能区划,统筹北京市人口发展格局,加速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有序调控与疏散。

  • 标签: 京津冀协同发展 青年农民工 人口疏散 对策
  • 简介: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要靠司法、学校、家庭、社会等各要素的不断优化和协同。在实践中,司法的个案预防和类案预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新情况的需要,而社区和地方政府的机构,由于缺乏对犯罪领域情况的了解,无法找到有效的预防抓手。笔者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实践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现状出发,提出如何经由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独立建制的青少年犯罪预防领导协调机构、完整科学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专业化的项目运作机制,推动青少年犯罪预防社会系统协同化发展的设想。

  • 标签: 未检 青少年犯罪预防 协同发展
  • 简介:6月16-17日,北京市团干部与青年骨干基层调研第一大队第一分队,在延庆县康庄镇、大榆树镇、井庄镇进行了乡镇村党团工作、新农村建设成果、农村产业发展、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青年干部培养与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调查、访问;本报告简要记录了在这三个镇访问中与北京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相关的个案;之后对涉及到的“以城带乡”模式,以及青年人在此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以城带乡 基层调研 北京市 延庆县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