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新政》(纪硕鸣、周东华著)一书是新近探讨“中国模式”的一本力作,提出“新政”时期的战略目标核心特色是“和谐社会”,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模式”,扩大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并讨论其发展方向.

  • 标签: “新政”时期 中国模式 和谐社会 内涵
  • 简介:政治认同是一国人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意识上的归属感,是衡量一国政治制度、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一个标准。在对华“政治认同”的问题上,美国媒体主要持否定态度,用其狭隘并带有偏见的政治认同来凝视中国,呈现出一种自以为是的自我意识,枉顾中国社会独特的历史记忆社会经验,这也反映了美国主导国际话语霸权的现实。中国需积极应对,努力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并逐渐构建一个开放包容、有序竞争的国际话语体系。

  • 标签: 国际涉 对华政治 态度特征
  • 简介:2015年6月18-19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在复旦大学举办主题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与基本内涵"的第四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等70位学者、媒体人齐聚复旦,就“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本内涵、风险与挑战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复旦大学
  • 简介:随着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变得更加积极以及中国的利益变得具有全球特征,中国以开放的"经济联盟"策略,通过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欧亚大陆与世界大洋的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新的外交构想已经初具雏形,预示着中国的地区与全球战略出现新的变革。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一带一路"的目标是"稳疆兴疆"、建立"命运共同体"、推动"南南合作"、构筑"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面临巨大挑战与风险,成败盛衰取决于地缘政治环境与经济现实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不能"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停滞不前,也不能无限夸大"一带一路"的价值及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 战略内涵 风险 前景 新型国际关系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意味着中国将走海陆兼顾的发展道路,也是对国内政学两界长期以来海陆战略争论的阶段性总结。2014年11月初在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中国将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亚洲的腾飞共同繁荣。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即是这一战略的侧翼。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维护我国西部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及维护民族团结。中国面临着美国自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危机等带来的机遇,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只有把握机遇,正视困难挑战才能顺利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标签: “一带一路” 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 简介:自从开展公共外交以来,我们应该以谁为师、走什么样的道路,一直是官方学者深为关切的问题。在多年“以西方为师”的外交实践之后,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方略仍然不够清晰。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模式,不可能为西方国家所独制、独占,我们与其对西方国家的具体外交方式亦步亦趋,不如深入剖析其中的运作规律,找到我们提升公共外交效用的关键点。公共外交具有不同于其他外交形式的三个特征,一是人民“情感”因素的核心地位,二是信息传播与反馈机制的重要影响,三是其对本国软实力(或国家魅力)的仰赖。我们要探寻更适合自己的公共外交发展战略,必然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 标签: 中国外交 人民性特征 外交人民性
  • 简介:2015年,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南海仲裁案”两条线索持续发酵,引发多个舆论爆点,呈现明显的“双线多爆点”结构。这种“双线多爆点”结构一方面适应了国际舆论热点持续有效时间的规律,展示了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传播的基本形态特征;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上维系了南海问题作为国际舆论热点的较高关注度。这一舆论趋势与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对中国南海地缘政治能力的反对压制有关,与美国以巧实力撬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稳定关系有关,也与美国以所谓国际法原则确立其亚太国际秩序主导权而刻意塑造中国与国际法秩序的对立形象有关。南海问题无疑会在2016年仍旧成为国际热点问题,而其相关的炒作热点也无疑仍旧围绕几个核心的问题展开。这种持续的热度核心问题的固定化将为中国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法,发起全方位的舆论反击战留下机遇。

  • 标签: 南海问题 持续发酵 国际舆论
  • 简介:随着美国思想库日益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等内容实施舆论牵制,中国媒体在对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对自身主动权的把握.对2000一2011年间中国传统媒体中有关“布鲁金斯学会”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二者的互动特征,并为我国媒体与美国思想库的功能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参考建议.

  • 标签: 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问题 思想库 美国 纸媒 传统媒体
  • 简介:赫鲁晓夫对于自己的工人阶级出身非常自豪,他出身贫寒,却升至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有一次访问中国时,赫鲁晓夫开始取笑周恩来,因为周恩来出生于富裕商人家庭.赫鲁晓夫不断说周恩来属于资产阶级,他赫鲁晓夫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最后,周恩来非常不快地说:“Thereissomethingwehaveincommon.”(我们有一个共同点.)

  • 标签: 赫鲁晓夫 周恩来 故事 阶级出身 工人阶级 There
  • 简介: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向世界传播"主义",以此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问。

  • 标签: 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 世界舆论 传播力 中国威胁论 中国文化
  • 简介:一带一路”的实践为当下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强大动力,如果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影响力足够大,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崛起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代名词,甚至会演化为“一带一路学”。由刘卫东、田锦尘、欧晓理等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出版的《“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反映了在“一带一路”时代,实践与研究相互映衬、相互促进的新特征

  • 标签: 一带战略 一带时代 战略研究
  • 简介:地域对作家自我身份的形成与塑造,故乡在作家记忆中留下的思念与忧伤,使作家在进行自传创作时,自觉地融入对故乡之地的人物与生活、文化与历史的描述,地域记忆总是与作家乡愁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并在作家的自传中留在清晰的印记.本文通过解读阿卜杜·拉赫曼·穆尼夫的自传《一座城市的传记——四十年代的安曼》,分析地域对作家的自我身份作用,以及乡愁在这部作品中的反映.

  • 标签: 记忆 地域 乡愁 作家 乡愁 自传
  • 简介:有一次萧伯纳送了一些他的一出戏首演的票给丘吉尔.丘吉尔给萧伯纳发了一份电报,大概意思是:“Cannotcomefirstnight.Willcomesecondnightifyouhaveone.”(首演去不了,第二场会去一如果有第二场的话.)

  • 标签: 萧伯纳 丘吉尔 故事 COME first WILL
  • 简介:唐纳德·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对于世界都是一个重大事件。'特朗普现象'给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本已十分复杂的各种关系。特朗普政府就任第一年内即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美国当政的建制派的战略外交思想,值得重视。中国继续保持稳健而持续的发展势头,努力保持对美关系平稳,其国力及世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是可以期待的。亚洲多国均在世界的变动中调整定位各自利益,尤其自身安全发展利益,避免在大国间选边站队。朝鲜核导发展取得突破,国际社会进一步对其加强制裁,该问题仍将是亚洲安全局势的一个焦点。

  • 标签: 特朗普 美国 中国 亚洲
  • 简介: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伊朗与中国正经历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地区间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了中伊在双边关系上的合作前景,倡导双方应抓住机遇,共同打造双赢局面.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伊关系 战略伙伴
  • 简介:开展公共外交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优良传统经常性工作.广东省政协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新渠道、新途径.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广东省要继续发扬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精神,切实发挥好广东政协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拓展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深度广度,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政协侨务工作,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发挥政协委员在公共外交中的独特魅力影响力.

  • 标签: 广东省 人民政协 形象 公共外交 经常性工作 地缘优势
  • 简介:亚洲需要契合本地区安全形势的全新的安全观.回归文化领域、从思维产生的根源再出发,是亚洲各国探索建设新型安全观的关键,而“”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不妨对“”文化进行一番再认识.对于亚洲安全观的推广,跨文化交流工作将是关键.

  • 标签: “和”文化 亚洲国家 安全观 文化领域 安全形势 交流工作
  • 简介:近年来,印度政府积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活动,通过2700万海外印度人这一公共外交资源,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用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侨务公共外交实践的典范.印度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工作突出强调其在历史、文化、宗教、语言和科技方面的独特性,能够发挥海外印度人精英阶层的能量,利用互联网将印度侨务公共外交的内容如纪录片、书籍、电影、音乐、舞蹈等充分市场化.

  • 标签: 印度政府 侨务 外交方式 发展中国家 外交活动 外交资源
  • 简介:《伊斯兰、科学来自历史的挑战》一书回顾了伊斯兰科学的历史及其对西方科学思想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它强调穆斯林学者——通过浩繁的翻译注释,并且利用同时代的现实可靠的科学知识来校验翻译过来的文献的正确性——在使希腊文化的遗产得以复苏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达拉勒这本书最显著的成就在于其对阿拉伯学者在最初接触希腊文化时的表现所做的研究,这项研究展现了阿拉伯学者富有创造性的一面,例如,他们并不是简单地从事于机械的翻译过程;他们煞费苦心地改进、注疏并且更正了原材料。

  • 标签: 伊斯兰 科学 思想史
  • 简介:在不少人看来,加强公共外交就意味着通过增加经费、增加机构、增加人员、增加媒体覆盖范围、增加对外公关活动等等。笔者以为,上述工作都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外平等坦诚地交流。

  • 标签: 公共外交 交流 坦诚 平等 公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