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 标签: 华人社会 中国移民 二次大战 菲律宾人 居住国 当地华人
  • 简介:2014年12月20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首届编委会第会议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国际安全研究》编委会委员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兼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刘德斌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马燕冰研究员、《国际安全研究》校内编委、科研处处长康艳梅以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编委会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关系 外交学院
  • 简介:<正>大战后,殖民主义在东南亚各国的统治地位根本动摇了。这个地区的一系列国家相继宣告独立,民族主义者作为这些国家新的当权派,主宰着各国的命运。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广大华侨,刚刚与当地人民一起欢庆民族独立之后,很快地被当作“异已”民

  • 标签: 排华运动 二次大战 殖民主义 东南亚 民族主义者
  • 简介:世界大战前的日俄、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双边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俄关系具有西方殖民列强与亚洲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总体态势是“俄攻日守”。明治维新到十月革命前的日俄关系具有老牌的殖民主义列强与新兴殖民主义列强之间关系的特点,日俄在东亚既有争夺,又有合作,日本逐渐占了上风。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邻国关系的特点,又有较为浓厚的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这时期,两国之间始终未能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经历了“日攻苏守”到“苏攻日守”的转变过程。

  • 标签: 日俄关系 日苏关系 国际关系 日本 俄国 苏联
  • 简介:在20世纪60年代整体对外政策日益'革命''激进'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对关于老挝问题的第日内瓦会议的政策会显得灵活务实?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与美国寻求一定程度的缓和。关于中国对第日内瓦会议的政策,本文运用最新解密的外交档案,从国际与国内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美国遏制战略的成功、老挝问题不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缓和中苏关系的努力等外部因素;克服国内经济衰退需要减少对外援助并创造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高层对外交政策分歧等内部因素,共同塑造了中国对第日内瓦会议的政策,并且内部因素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第二次日内瓦会议 中国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 简介:中国朋友常说“2000年的友好,50年的战争”。我想这是指日中两国以文化为中心的2000年友好交流史,以及从1894年的日清战争到1945年日本战败这50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但很多的中国朋友不愿涉及战后的60年。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 日本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 简介:虎头要塞战役是第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在虎头要塞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由于战争性质的非正义、战略态势的不利等原因遭到了伤亡惨重的失败,苏联红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 标签: 苏联 日本 虎头要塞战役
  • 简介:值此第新世纪中日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座谈会在东京召开之际,我谨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日本朋友给予我们的热情周到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亚洲 东京 形势 座谈会 召开 日本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南海问题涉及到"五国六方"(中国、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在内的"五国六方"),矛盾集中在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海域纠纷等方面。美国并非南海争端方,但却成为介入南海地区的实力最强的域外大国。美国对南海地区的介入是一个历史过程,自从奥巴马政府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南海地区成为美国"重返东南亚"的重点地区。在客观现实中,中国与其他南海争端方之间的行为互动,常常成为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较量。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政策立场,以及美国对南海地区的介入过程,以考察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演变过程。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起点,国家间行为互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在社会学中,完整的行动要素包括行动主体、客体及中介。从社会学的行为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互动,将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互动假设为一个互动行为集合体,中美两国互为行为主、客体,而南海地区或南海地区国家为行为客体或行为中介。据此,可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行为互动分为三类行为,从这三类行为互动中可得知中美两国在主体间规范上的差异,以及双方在现实中的互动路径。这种研究视角,一方面可以对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分歧共同利益进行具体观察;另一方面,启发中美双方应在中美关系大局中处理在南海地区分歧,避免中美关系大局被南海地区或南海地区国家所主导。

  • 标签: 中国 美国 南海问题 行为互动 互动路径
  • 简介:当今世界三个经济共同体,北美、欧洲东亚,其中东亚经济最为活跃富有生气。中国与日本是东亚大经济体的骨干力量,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但对中日两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经济繁荣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东亚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 经济共同体 经济体 亚洲
  • 简介:尊敬的王家瑞部长、各位会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召开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全体会议,感到非常高兴。对于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我本人在担任第十届交流协会会长两年来,同志们所给予的信任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 理事会 开幕词 同志 本人
  • 简介:第十届理事会产生于2009年4月。在过去两年,交流协会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在协会领导的指导下,在各位理事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协作,统筹谋划,实事求是,积极开拓,对外交往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 标签: 第二次全体会议 理事会 协会 交流 副会长 摘要
  • 简介:近年来,美国学术界对南海问题高度关注,推出了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行为和政策的分析研判及对美国应对策略的思考上,如认为中国正在采取"海上胁迫"战略,破坏"基于规则的秩序",美国应当采取"强加代价"战略加以应对等。这些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也反映在美国的实际举措中。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试图找到影响美国南海政策行为的深层次观念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估分析。

  • 标签: 美国 南海问题 研究 评估
  • 简介:去年,国际社会较为集中和系统地关注“中国因素”的发展,各国纷纷据此调整对华政策,其转变具有深层的战略考虑。中国与现行世界体系的关系正由局部的、分散的联系向结构性、系统性发展。

  • 标签: “中国因素” 解析 国际社会 对华政策 世界体系 系统性
  • 简介:2018年12月21日上午,由国际关系学院科研处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第届编委会第一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吴慧副校长主持,刘慧书记致辞。刘书记指出,《国际安全研究》在几年的发展里得到了学术界较高的评价,得益于各位专家及编委会委员的关心帮助。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第一次会议 编委会 国际关系学院 副校长 学术界
  • 简介: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兴国家崛起的问题是有启发作用的,但是全球化与跨国资本主义的深化对新葛兰西主义学派提出了挑战。在整合新葛兰西霸权理论后霸权批判理论,并将“第世界”“相互依存”加入分析框架之后,理论界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新兴国家作为一种新型反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尚不能建立起替代性的独立霸权,而“相互依存霸权”将主导当今这个时代。“相互依存霸权”定义为根植于金砖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基于地区合作所形成的联盟型关系,这一联盟型关系的形成主要为了牵制并超越由单一国家或单一权力中心(西方)所产生的霸权。届时在国家利益、地区走向、共同政治议程、政治联盟以及潜在危机管控等方面,“第一世界”(西方国家)“第世界”(新兴国家)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重塑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 标签: 相互依存式霸权 第二世界 金砖国家 葛兰西 霸权理论 新霸权形式
  • 简介:日前,日本外务省网站刊载“尖阁诸岛”文件,引用《人民日报》1953年1月8日一篇题为“琉球群岛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斗争”文章作为“证据”,证明“中国曾认为尖阁诸岛(即钓鱼岛)是冲绳的一部分”。①姑且不论日方以一篇媒体资料性文章作为领土主权论据如何荒唐,单就日方对琉球群岛的界定,就是十足的断章取义、自欺欺人。

  • 标签: 琉球 《人民日报》 解析 日本外务省 领土主权 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