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一、背景交通运输业的核心问题是:(1)行业管理体制结构的碎片化和重叠;(2)交通运输业缺乏一个总体战略;(3)重点基础设施投资决策缺乏相关的严密成本一效益经济分析;(4)需要以行业部门层面富有活力、负责任的制度和官员为基础加强能力建设;(5)私营企业的作用有限;(6)低等级公路网路况差、覆盖率低,导致地方社区无法充分利用核心公路网和基本服务。

  • 标签: 交通运输业 评估 缅甸 体制结构 行业管理 经济分析
  • 简介:国际安全的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的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兴盏、超级强权的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的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的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的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的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的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的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的、真正的“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安全困境。

  • 标签: 国际安全 共同安全 价值基础 安全观念 安全战略
  • 简介:俄罗斯国防建设的主要做法是:重估国家的安全环境,调整国防安全战略;实施"现实遏制"核战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加快军事改革,推进质量建军;加强军事信息系统建设,打造"统一信息空间"。

  • 标签: 俄罗斯 国防 核战略
  • 简介:中印关系中的机制化建设是构筑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应有之意与合理延伸。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印关系机制化建设的成果初步显现,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等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制也在不断的调整和重塑当中。

  • 标签: 中印关系 合作机制 框架
  • 简介:中印乡村建设经验交流最初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印文化交流,泰戈尔与晏阳初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印乡村建设交流带给人们的启示有:其一,文化自信以本土实绩为前提;其二,培育本土力量是乡村建设的关键;最后,地形相似性是接受外来经验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印交流迎来新的机遇。

  • 标签: 中印 文化交流 乡村建设
  • 简介:中印建交之后,两国关系的机制化建设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影响这一进程的既有双边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双边因素包括两国的边界冲突、安全观念以及政局变动;外部因素包括国际格局、美国的南亚政策和中巴关系的走向。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予以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充分发挥和利用积极因素的同时,将消极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后果降至最低。

  • 标签: 中国 印度 机制化建设 影响因素
  • 简介: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30多年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变化。今天,中美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阶段,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领导人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新表述和新要求。中美双方的表述方式不同,但打破大国争霸的历史宿命,建设稳定、平衡和共赢的新型关系,是两国共同目标。

  • 标签: 中美关系 大国关系 正常化 管理问题 两国关系 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