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人们兴修水利,防震抗震等都是为了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灾害给人类尤其是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是人们所厌恶的,但自然灾害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于是人们提出灾害一般是可以防御的主张。

  • 标签: 灾害经济学 国际减灾十年 守业投入 演化规律
  • 简介: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膨胀的压力,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也面临困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求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转变观念,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与社会有机统一的自然观、人类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资源价值观和环境伦理道德观。

  • 标签: 人类环境 挑战 环境意识 观念转换
  • 简介:1933年,澳大利宣称对南极洲的领土拥有主权,是世界上最早宣称对南极洲拥有主权的七个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地缘政治的不断发展,以及南极洲丰富资源的发现,澳大利明确表示将致力于保持在南极和南大洋地区的影响力,并追求对南极洲传统的主权诉求。目前,澳大利政府正在积极制定“澳大利20年南极战略规划”。

  • 标签: 澳大利亚 南极洲 21世纪 地缘政治 主权 影响力
  • 简介:对西伯利名称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往往根据西伯利的地理位置、历史,结合历史文献及当地民族的归属进行考证其名称的来源与意义。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然而,仅仅考虑上述方面还不足以科学地对西伯利的名称意义进行解释。本研究认为,还应该从历史语言的角度,通过讨论同源词来进行佐证才能够科学和合理地解释西伯利名称的意义。从语言的同源词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西伯利名称的意义可以局限在两种比较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为源于阿尔泰语系的“泥泞、潮湿”之地,另为“鲜卑”。而“泥泞”才是合理的释义。

  • 标签: 西伯利亚 历史比较语言学 阿尔泰语系
  • 简介:战争性质变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导致安全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人类安全.2003年和2004年的两次全球性大规模传染病,再次将人类安全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但由于"人类安全"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且含糊,决定了它不能真正成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外交指导原则和学术研究范式,而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成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一项参照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思考方面.也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安全成为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寻求某些目的的有效工具.鉴于人类安全观存在的重大政治与伦理困难,真正符合国际社会几乎所有国家安全需求的安全观念或许应当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

  • 标签: 人类安全观 国际政治 外交政策 指导原则 国际政治 文化安全
  • 简介:尼日利在稳步发展任卫东1993年尼日利亚军政府向文人政府交权的过渡进程搁浅后,国防部长阿巴查将军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恢复了军人统治。在国内外要求还政于民的巨大压力下,阿巴查政府一面努力稳定社会政治形势,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一面继续推进政治过渡进...

  • 标签: 尼日利亚 西方经济学 尼日利亚人 固体矿产 经济形势 通货膨胀
  • 简介:华人社会由流动转为稳定、民族关系日益复杂、华人政治觉悟的提高、以及国际环境的剧变,等等,使马来华人政治由战前的外向封闭型转为战后的内向开放型,从关心母国,局限本族到联合各族参与当地政治。华人参政加速了马来的独立进程,也改善了本身的政治地位,为华人在马来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前提。从此,华人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活跃在马来政坛上。

  • 标签: 华人政治 马来亚 民族关系 华人参政 华人社会 独立进程
  • 简介:一些年来,在澳大利人中间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澳大利的未来决定于州人的社会经济王国。这种观点现在流传得更广了。但确切地说,并非所有的澳大利人都持有这种观点。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完全认为这样一种进程是可取的。然而这一观点依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标签: 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统计局 社会经济 生者 柬埔寨人 新南威尔士
  • 简介:2013年9月7日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自由——国家党联盟以大比分优势击败澳工党,自由党党首托尼·阿博特(TonyAbbott)成功当选澳大利第28任总理。

  • 标签: 澳大利亚 托尼 总理 自由党 国家党 大选
  • 简介:澳大利新总理约翰·霍华德方华三年一度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3月4日落下帷幕。反对党联盟——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在众议院148个席位中,以90比46的优势战胜执政长达13年的工党。联盟领袖霍华德取代基廷,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第25位总理。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曾...

  • 标签: 澳大利亚 自由党 新南威尔士州 对外政策 双边关系 对台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在澳大利的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华人新移民的人口特征、经济生活和参政情况,探讨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人口特征方面,三地华人数量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但离境人数也持续增加;三地华人女性移民人数均略高于男性;青年群体比例最高。经济生活特征方面,香港移民的就业情况最好,收入最高,其次为台湾移民,而中国大陆移民最差。参政方面,香港华人的参政议政程度最高;尽管三地华人新移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其参政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

  • 标签: 澳大利亚 华人新移民 人口特征 经济生活 参政
  • 简介:一、“西伯利”联邦专项纲要是新型国家纲要西伯利次区域是俄罗斯主要的投资区域,因此,在“西伯利的未来”与“我国的未来”两个概念之间划上等号是非常有道理的。——引自《政治阶级》,2005年第9期第55页。

  • 标签: 西伯利亚 联邦专项纲要 新世纪
  • 简介:前言本文拟探讨亲中国派或中国派华人组织究竟有哪些团体、它们所开展的运动具有多大规模、与亲马来派组织有过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何时、如何走向消亡等。在中国派组织当中有中国共产党派和国民党派两种组织,考虑到支持者的规模、动员群众的力量、对当代及后代华人的影响、目前所具有的意义的重大程度等,本文拟着重论述中国共产党派华人组织。

  • 标签: 马来亚 动员群众 槟榔屿 庄明理 三民主义青年团 华社
  • 简介:一、金融危机与亚洲的动向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此危机包括美国金融体系危机、国际通用货币美元体制危机、财政危机、就业危机、社会危机,以及美国霸权的危机。美国已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高达7.2%,创16年以来的新高,从而引发社会动荡。20世纪高歌猛进的美国霸权体系迎来了最大转折,曾经是象征WTO、IMF的美国全球经济体系面临着后退和转折。

  • 标签: 经济危机 共同体 美国霸权 金融危机 亚州 金融体系危机
  • 简介:新近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一些国家之间争议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国际法院适用了多重分级判案规则。国际法院2012年11月对尼加拉瓜诉哥伦比案的判决就是这方面的最新案例。经过审查,国际法院最终主要以有效统治作为判案依据将阿尔布开克礁群等7个岛屿判归哥伦比所有,而且明确了领土条约中对“附属岛屿”界定的解释规则,以及关键日期的确定及对证据可采性的影响。国际法院的判案法理及相关证据规则虽然存在某些令人难以信服之处,但对于中国等沿海国家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 条约解释有效统治 争议岛屿 国际法治
  • 简介: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出台并不断深化,对澳大利的对外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澳大利选择强化美澳同盟,深化美澳同盟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对美国"重返"亚太做出积极回应。与此同时,中国崛起、美国实力的下降以及澳大利自主性的增强等因素对澳大利的美澳同盟政策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引发了人们对美澳同盟前景的关注。从澳大利的政策选择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强化美澳同盟的态势不会减弱,这将对其对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美澳同盟 重返亚太 美国 澳大利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