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都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承办的“跨越喜马拉雅的合作——第届中国一南亚文化论坛”,于2015年12月14—16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亚各国和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十多位国外前政要和智库代表出席会议;国内参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标签: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南亚文化 合作 论坛会 南亚研究所 综述
  • 简介: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后的近半个世纪,俄罗斯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在哈尔滨广泛传播,对哈尔滨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家庭装饰、公共文化和饮食习惯均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俄罗斯文化已渗透到哈尔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俄罗斯,哈尔滨,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在经历一百多年的交融后,魅力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和文脉悠远的黑土文化已经融为一体,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哈尔滨地域文化。

  • 标签: 俄罗斯 文化 哈尔滨
  • 简介:军队特性是影响军队夺权结果的关键变量。在政治转型前,军队特性可分为自主性军队和依附性军队两类。这两种类型军队可从控制模式、介入政治纠纷程度和身份认同差异等三个维度进行区分。由于自主性军队和依附性军队在以上三个维度所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其在夺权行动中出现了行动能力、话语权建构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最终导致了夺权结果的不同。作者以埃及、土耳其和伊朗三国军队为案例,阐述了政治转型之前军队特性对转型之后其夺权结果的影响,进而分析军队在政治转型后与文官争夺的主导权的斗争获胜的原因。自主性军队行动能力强,同时凭借其军事特性可以实现与前政权的脱钩,并且其长期以来在民众积累的话语权和灵活性优势也使其在与文官势力的博弈占据上风,因此能够夺权成功。而在依附性军队,由于其缺乏自主决策能力,并且紧密卷入前政权事务,因此其难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并会成为新上台政治势力首先消灭的对象,故而其夺权行动往往失败。

  • 标签: 军人夺权结果 军队特性 政治转型 行动能力 话语构建 灵活性
  • 简介:在国际调停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调停者的公正和中立有利于冲突的解决。然而近期学界有新的观点,认为若调停者偏向冲突的某一方,将更有利于缓解冲突。对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作者认为调停者的偏向会影响冲突双方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最终结果。若冲突双方中一方有极度不安全感,且处于收益框架,认为谈判会有收获,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效果要比不偏不倚的调停效果好。若弱势一方处于损失框架,担心参与调停会危害国家生存,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调停效果未必更好。在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中国偏向朝鲜的立场可以使朝鲜信任中国,进而参与六方会谈,显然中国对六方会谈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中国的偏向立场虽然使朝鲜乐意参与谈判,但对朝核危机的彻底解决却难以取得成效,由于中国偏向朝鲜,朝鲜认为中国的支持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使朝鲜有恃无恐,美朝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终致使六方会谈难有进展。因此,调停者的偏向立场有利于推动冲突双方参与谈判,但不一定有利于冲突的最终解决。

  • 标签: 国际调停 偏向 预期 朝核危机 六方会谈
  • 简介:近年来,缅甸媒体对中国在缅甸投资项目有一些非议。本课题组特别摘取了2012年至2014年在《缅甸民主之声》、《伊洛瓦底周刊》、《七天新闻》与《缅甸时报》等在缅较有影响的媒体、网站上,所刊载的有关中国在缅甸投资项目与缅关系的报道与评论,以飨读者。

  • 标签: 投资项目 中缅关系 缅甸 中国 媒体 摘编
  • 简介:在成为中国和东南亚相关国家的争端之前,南海争议就已存在很长时间。二战后,中国大陆、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相继对南海提出主权诉求,争端发展掀开新篇章。本文认为,在苏哈托的铁腕统治下,印尼与南海相关的利益经历了从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向维持国内稳定转变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因为受到中国版图涵盖部分印尼水域的威胁,后来的转变原因则是印尼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深化。抛开与中国半心半意的复交,印尼试图为争端各方建立一个双轨对话平台,该平台后来证实是有所裨益的.苏西洛时期,印尼逐渐从被动角色变成了主动的中立协调者,推动了争端解决进程。本研究指出,印尼在南海争端的作用受到意识形态和历史双重因素的限制。长期的意识形态局限决定了印尼在争端的优先利益选项,而外交政策是追求这种利益目标的实用途径。印尼与中国的过往关系也影响了印尼,使后者的立场随双方关系起伏变化。此外,在东盟并不明朗的一体化进程,印尼独自承担着中立协调者的任务。

  • 标签: 南海 争端 印尼 中国 东盟
  • 简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东盟国家的响应,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振兴提供新动力,开辟新前景。长期以来,中国的邻国印度也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印度的“东向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以来,始终强调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及其他领域的合作,致力扩大自身的经济与战略利益。当前,印度总理莫迪已经明确表示把印度的“东向政策”提升为“东向行动政策”,将推动印度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今,在中印两国战略相遇时有众多的利益关联,战略对接与互动是关键,印度的东南亚政策值得关注。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盟 印度 “东向政策”
  • 简介:印度尼西亚地域广袤,人口总数达2亿4千多万。当前印尼正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海洋边界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约束下印尼与邻国的海洋边界问题,并阐述了印度尼西亚海洋政策的主要发展,特别是政府在解决划界问题和其他海洋相关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意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海洋安全机制,但本文认为它非但没有利于海上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其更加复杂。本文总结出印度尼西亚在处理海洋边界问题上运用逐案分析、各个击破的方法。这一方法目前来看比较合适于印尼管理其漫长的海洋边界,维护其国家利益。印尼政府处理海洋安全和其他相关海洋问题的能力及其成果对马来西亚政府开展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海洋 岛屿 主权
  • 简介:本文主要摘编了一些菲律宾精英在-菲商务论坛(China—PHBusinessForum)上对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与中菲关系、中国与菲律宾经贸关系以及中国崛起的最新评述,该论坛由菲律宾《马尼拉时报》(TheManilaTimes)主办。《马尼拉时报》创立于1988年,是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代表官方的观点和立场。此外,本文还从菲律宾《马尼拉标准今日报》(ManilaStandardToday)和《马尼拉公报》(ManilaBulletin)摘编了菲律宾部分精英对南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及中菲关系的最新观点。《马尼拉标准今日报》及《马尼拉公报》在菲律宾发行量也比较大,与《马尼拉时报》一样在菲律宾国内具有权威性。

  • 标签: 商务论坛 菲律宾 摘编 精英 BUSINESS 领土争端问题
  • 简介:当前缅甸政治转型对缅关系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不对称权力结构和本体性安全的视角,对缅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理论探索,分析缅甸对中国产生依赖性与离心力的结构限制。本文认为,缅甸对中国形成既依赖又偏离的两种倾向是由中缅不对称结构关系决定的,在此结构下缅甸对自身本体性安全的关注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政治转型后的缅甸在对中国的依赖与偏离的博弈孰强孰弱,主要取决于不对称权力结构缅甸的本体性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 标签: 缅甸 不对称结构 本体性安全 中缅关系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东盟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区域,其所在国华侨华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东盟国家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桥梁作用,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科技与文化交流合作。

  • 标签: 东盟国家 华侨华人 “一带一路” 桥梁
  • 简介: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跨欧亚发展带对接,进而推动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对接;吸引日本、韩国、美国等投资者参与,共同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最终建成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遥相呼应,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基本框架。

  • 标签: 中国 经济 一带一路 俄罗斯 蒙古国
  • 简介:基准时间是宏观历史过程的临界点,标志着一连串的重大变革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基准时间具有九条标准,可以分为一等基准时间、二等基准时间和三等基准时间。20世纪的基准时间主要包括三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和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的变革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前后的变革都要来得更为深远。将20世纪的三个基准时间置于两个世纪的视角中加以审视,可以突出现代性革命,这种视角能够观察20世纪的三个基准时间在正在展开的"全球性变革"这一大的主题下是否会相互联接、是如何相互联接的。20世纪国际政治的关键事件,都应该被视为19世纪"全球性变革"所引发的发展态势和挑战的后期结果。

  • 标签: 20世纪基准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它既是缅甸地理意义上的中心,也是缅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曼德勒华人的日益增多,华人与当地主体族群———缅人的关系成为曼德勒最重要的族群关系之一,而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处于友好和谐的状态,甚至时而可以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反华情绪。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曼德勒华人在都市的法理空间中,践行熟人社会的社会交往方式是导致出现这种紧张族群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曼德勒华人与缅人两个群体的表述,揭示日常生活曼德勒华人的熟人社会的社会交往方式,将会为理解曼德勒华人的境遇及缅华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标签: 曼德勒 华人 都市 熟人社会 社会交往 族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