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正>统一前的联邦德国受到战败国地位的约束,常为它那“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处境而烦恼。1990年,德国实现了统一,作为欧洲的首富之国和世界上的第三经济大国,渴望在欧洲和世界上“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想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必须得到国际大家庭的认可,这需要在实践中去探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统一的德国在冷战后的世界上的地位和责任还有待确定。”

  • 标签: 德国马克 欧共体 地缘政治 欧洲国家 货币联盟 经济实力
  • 简介:王审知治闽时,为了发展海上交通和贸易,开辟了甘棠港,这是我国海交史是的一个重要事件.然而,甘棠港究竟在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甘棠港的地理位置以及海上交通发展变化对其兴衰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 标签: 甘棠港 王审知 海上交通 长溪县 黄崎 梁克家
  • 简介:土耳其是一个能源较为匮乏的国家,能源对外依赖严重。然而,借助油气管线这一主要抓手.土耳其在世界能源版图中地位凸显。这一方面得益于土耳其横跨亚欧、沟通东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它在能源消费国与进口国的力量对比和能源博弈中两面逢缘。而始于2014年初的乌克兰危机,又为土耳其能源战略地位的提升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本文从乌克兰危机加剧俄欧能源博弈这一视角,探析土耳其在世界能源中战略地位的提升及其原因,同时反观能源地位的提升对其国家战略的影响。

  • 标签: 能源战略 土耳其 地位分析 世界能源 能源博弈 国家战略
  • 简介:泰国宪政始于1932年的六月革命,泰国国王在长达七十余年的宪政历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泰王在宪政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宪政附属者、宪政影响者和宪政幕后操纵者三种前后相继的角色,泰王角色的流变是泰国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使然。

  • 标签: 泰国国王 宪政地位
  • 简介:多年来印度一些学者一直埋怨: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某些国家把中国视为“世界大国”,而只把印度视为“区域性大国”。1992年4月在印美第三次战略讨论会上,印方表示,印度在新的多极国际秩序中为主要成员之一,对印度同中国地位的对比表示关切;如中国被视为“...

  • 标签: 印度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印两国 世界大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简介:拉美妇女的地位与面临的问题闫玉贞近十几年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妇女地位和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各国妇女对政治和社会的参与越来越多,对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拉美妇女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妇女一样,仍面临着各种...

  • 标签: 美妇 妇女劳动 生育率 玻利维亚 拉美国家 权利平等
  • 简介:一个国家的地位是由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换言之,上述各种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地区或国际上的地位.一旦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 标签: 越南 东南亚 国际地位 东盟 历史经验
  • 简介:2014年菲律宾大法官卡皮奥(AntonioT.Capio)举办了菲律宾地图展《历史真实与谎言”(HistoricalTruthsandLiesaboutScarboroughShoalinAncientMaps)》,要用西方古地图来说明黄岩岛是菲律宾的领土。卡皮奥将1636年马特乌斯·梅里安绘制的地图中在吕宋岛西海域中的一个岛屿确定为今天的黄岩岛,并且得到菲律宾官方的支持和西方媒体的宣传。本文通过现代地理信息GIS中的套叠法,以及意大利大地图学家达德利的地图证明,该岛不是黄岩岛,而是在后来的地图中消失了的“北岛”,且该岛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19°,北纬17°,位于黄岩岛东北220余公里以外的海面上。笔者同时证明该岛屿是葡萄牙人首先发现,荷兰制图学家首先命名。此前的地图均用拉丁文.卡皮奥所称该岛是菲律宾前宗主国西班牙的军事设施没有任何根据。

  • 标签: 黄岩岛 北岛 卡皮奥 菲律宾地图展
  • 简介:中国目前已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国际制度,正加速融入国际体系,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问题也随之解决。本文区分了“中国加入国际体系”和“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作用”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内涵,认为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问题在国内则尚未解决,甚至还没有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中国应该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国际体系 中国外交 力量使用 外交转型 全球角色
  • 简介:黄岩岛也称“民主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初期。黄岩岛的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第一.它是我国在南海东北部唯一出露海上的岛礁,是南海东北部的门户要塞;第二,它是我国在半封闭型的亚太边缘海域与世界大洋海运交往的枢纽控制点;第三,它扼守着台湾海峡南端以及由太平洋进入南海之通道;第四,它还是自我国西沙群岛驶向菲律宾吕宋岛,从我国南沙群岛通向台湾岛。以及出巴士海峡驶向太平洋的中途岛。此外,黄岩岛海域开发价值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不仅海洋生物、新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而且还是我国南海与东海渔民捕捞作业的传统基地,自古以来即为我国先民开发经营,世代传承至今。我们不仅要把这一“祖产”看护好,更要把它持续经营下去。

  • 标签: 黄岩岛 海域环境 战略地位 分析
  • 简介:中东问题是当代世界政治的热点,而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长期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的问题象巴勒斯坦问题那样错综复杂。那样扑朔迷离。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有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阿拉伯难民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其中耶路撒冷地位问题是巴

  • 标签: 中东地区 国际和平 耶路撒冷 宗教信仰 基督教
  • 简介:阿尔巴津人先是入侵中国领土的侵略者,后来变成了中国人。因为他们的存在,中俄签订了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确立了正式的交往关系;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俄国东正教传入了中国,并引来了俄国宗教传道团驻华240年。阿尔巴津人在中俄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阿尔巴津人 中国 俄国
  • 简介:作为利用海洋的有效手段,人工岛屿很早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由于人工岛屿兼具“人工性”和“岛屿”的双重特征。因此往往难以同岛屿、船舶和人工设施相区分。国际法对于人工岛屿法律地位规定的演变,反映了国家海洋主权或主权权利与海洋自由的二元对立,其本质是世界各国对于海洋权益的争夺。本文旨在从国际法制史的角度,透析人工岛屿法律地位的嬗变历程,突出人工岛屿在国际法上的本质特征,彰显国际法的基本发展思路。本文认为,人工岛屿法律制度的变迁映射了国际社会对于海洋归属认识的转变,其形成与发展是各国、各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协商、博弈、求同存异的结果。国际法的与时俱进有赖于国际共同体各方秉持善意、公平、平等的原则,在国际法制的框架内,形成以共同同意为基础的国际法规则.

  • 标签: 人工岛屿 法律地位 人工设施 海洋城市
  • 简介:土耳其地处欧亚要冲,是对中亚和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同时也是美国欧亚战略中的重要棋子."9.11"事件后,土在外交、军事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积极配合美国,在美反恐行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土美双方在安全、政治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分歧.

  • 标签: 土耳其 欧亚战略 美国 外交关系 地缘政治 国际关系
  • 简介:以“伦理主义”为特征的儒学在当代中国已经失去也应该失去“国家哲学”的地位,发挥不了也不应该发挥“兴邦治国”的指导作用。不过,儒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并非没有任何地位,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儒学虽然不可能也不应该占据“主席”之位,但能够也应该处于“宾席”之位;不可能也不应该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但却能够也应该起辅助性的“帮补”作用

  • 标签: 儒学 伦理主义 市场经济 地位 作用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华马两族执政党的不同地位、政府公共职位的族群分配比例以及选区划分的族群利益倾向,探讨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分层以及族群在政治领域存在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华人明显处于政治弱势,在族群权益博弈中的地位由此大为削弱。

  • 标签: 政党地位 职位分配 选区划分 政治分层
  • 简介:虽然中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而日本经济走过了很长一段低增长期,但当前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日本经济仍占据优势。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条件与增长趋势,认为大约在2015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

  • 标签: 中日关系 中国经济 日本经济 实力地位
  • 简介: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主体民族犹太人绝大多数是在建国后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迁居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目前,以境内最庞大的移民群体是来自苏联、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等国家的犹太人。俄籍犹太移民积极参与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事务,他们对以色列内政外交的影响日益加深。

  • 标签: 以色列 俄籍犹太人 移民
  • 简介:<正>一土地制度及土地法令长期以来,土地问题成为马来西亚农业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它的土地制度在十九世纪末形成。在英国侵入马来西亚以前,所有土地都归各州的苏丹所有。英国人在一七八六年侵占槟榔屿在佛兰西斯·菜特统治时期(一七八六至一七九四年)也没有制订土地制度。菜特慷慨地把土地拨给要求土地的申请者,他本人也占有大片土地,成为当时槟榔屿的大庄园主。雪兰莪州也有类似情况。十九世纪中叶,吉隆坡的开辟者叶亚来在吉隆坡拥有大片土地,但是

  • 标签: 土地问题 土地制度 吉隆坡 大庄园主 马来人 土地法令
  • 简介:一、广西留学生招生与教育工作在全国的位置新中国自1950年起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走过Y50多年的历程。在这50多年的历程中,留学生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数万人(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05年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就已达到14万);教学模式也从开始时的经验式教学发展为现在的科学化教学。可以这样说,规模化和科学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留学生招生和教育工作的两大基本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招生和教育工作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

  • 标签: 外国留学生 教育工作 招生 广西 科学化教学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