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犍陀罗与马土腊为这一时期的两个佛教艺术中心.由于佛教从小乘转入大乘,出现偶像崇拜,再加上受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影响,中期佛教艺术出现了佛像.犍陀罗佛教艺术带有明显的希腊、罗马的雕塑风格,马土腊虽然也受到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但马土腊受乡土文化传统影响较大,因此马土腊的佛教艺术具有更鲜明的东方色彩.

  • 标签: 印度 佛教 艺术
  • 简介:'中有'是印度部派佛教各派别间辩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主张'有中有'的部派认为有情死后,为了寻找生处必须有一种自体当作媒介,因而提出细微五蕴身的'中有'。然而,主张有情死后其心刹那生起的部派,理所当然对'中有'持否定态度。在各部派辩论'中有'时,支持'中有'的部派从契经中找出各种证据,因而引申出'健达缚''求有''意成'等'中有'之'异名'。同时,在被反方批判的情况下,他们也必须对'中有'概念设法辩护。由此,在双方的辩论中,'中有'的种种特质就展现了出来。

  • 标签: 中有 部派佛教 《大毗婆沙论》 《俱舍论》 《论事》
  • 简介:佛教已经在当代越南社会深深植根,对人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越南革新以来佛教的发展状况及佛教目前对越南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全面地了解越南目前的宗教信仰状况及佛教对当前越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有助于了解越南的宗教政策及其处理宗教事务和问题的方法,借鉴其有用的经验。

  • 标签: 佛教发展 越南 革新 社会生活 宗教事务 信仰状况
  • 简介:<正>藏传佛教是带有我国藏民族地区文化社会特征的重要佛教分支,它是外来佛教传入西藏后经过长期顺应、改造和完善的产物。在它的形成、流传与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印度次大陆、中国内地及其他毗邻地区的巨大影响,而以佛教为纽带的文化联系在印度与西藏的交往以及西藏佛教文明的演化中起过尤为重大的作用。本文拟对印藏的佛教联系作一初步探讨。一在古代社会,宗教是文化传播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七世纪,当时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相继迎娶尼泊尔公主和唐公主入藏,两位笃信佛教的公主随身带去

  • 标签: 藏传佛教 大乘佛教 西藏 印度佛学 中国内地 印度佛教
  • 简介:缅甸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佛教徒占其全国总人口4233万(据1992—93年度统计)的87.2%。佛教何时传入缅甸,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二,其一是根据仰光大金塔建立的传说,认为佛教在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世时就传入了缅甸;另一种是依据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第三次佛经结集以后派出了9个僧团去各地传教,其中须那和郁多罗两位长老把佛教传入了缅甸南部的金地(以今日直通为中心的孟族聚居区)。一般认为后一种说法较为可信。但是直至公元1057年,阿奴律陀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佛教才在缅甸得到普遍的传播与发展,并在缅甸人民中间深深地扎下了根。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历史的自然进程被打断。经过1852年和1885年的第二次、第三次英缅战争,整个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1年底至1945年间日本又取而代之侵入缅甸.二战结束后,英国卷土重来妄图继续维持它的统治,但缅甸人民已非昔比,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布摆脱英国独立。在1885年至1948年的半个多世纪里,缅甸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这种斗争从一开始就披上了佛教民族主义的色彩。僧侣与佛教徒成为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20世纪以后,僧侣作用更加突出。本文试图从历史、宗教的角度,对佛教与缅甸反帝独立斗争的关系作?

  • 标签: 英缅战争 孔雀王朝 仰光大金塔 吴欧德马 阿奴律陀 孟族
  • 简介:一、成就前景认为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呈现快速增长十多年来,经济已成为'今天世界上最生机勃勃的经济','正在被人们以千万种方式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的崛起'将影响全球贸易、投资和原材料的流动'。预计下一个世纪初中国会成为'世界五个经济大国之一'。

  • 标签: 世界经济 国际准则 证券市场 房地产市场 上海股票市场 双边贸易协定
  • 简介:初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空”观念姚卫群THE“SUNYA”CONCEPTNTHEBASICDOCTRINESOFEARLYBUDDHISM¥YaoWeiqunThisarticleclescribestheoriginalstateof“sunya”c...

  • 标签: “空” 小乘佛教 婆罗门 基本教义 大乘佛教 缘起说
  • 简介:泰民族为追求解脱而选择南传佛教,庇护思想与制度的形成、短期制出家习俗的流行推动其传播和发展。素可泰初期佛教开始传播,但发展缓慢,直到素可泰后期,特别是阿育陀耶王朝萨迪纳制度改革中,官员的短期制出家习俗制度化以后才有较大的发展。19世纪后期萨迪纳土地制度解体,泰国南传佛教步入现代发展轨道。

  • 标签: 泰国 宗教信仰 南传佛教
  • 简介:智称是一位印度佛教晚期显密兼修的论师。经过对相关梵文、藏文和汉文资料的考察,他的著作、确切名称、活跃年代、师承关系等历史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考证。智称的梵文名应为J?ānakīrti,生活年代约为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上半叶的波罗王朝,曾作《入真实论》《波罗蜜多乘修习次第口诀》,区别于藏译名同为Yeshesgragspa的《本生赞》作者。智称身负两系传承:一系是以龙树为源头的辞句传承,智称在该系中有弟子宝藏寂,再传弟子慈护(即不二金刚)等;另一系是以维摩长者为源头的大手印传承,在该系中慈护弟子是智称。

  • 标签: 智称 波罗王朝 《入真实论》 大手印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早期印度的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的论说来探讨了它们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首先,它们受小乘佛教的影响,佛陀的正面形象在早期的佛教艺术中没有出现;其次,佛教艺术是有一整套完备的表现形式来明确揭示佛教教义的艺术,它是由建筑、雕刻、绘画来综合表现的,印度早期的石柱,庙宇和印度塔的布局、造型以及其中的雕塑、雕刻都基本上是服务于所要揭示的佛教精神性.

  • 标签: 印度 早期佛教艺术 佛教
  • 简介:每逢总统大选,美国各大思想库便会开足马力,连续出台各种战略和政策建议报告,为新一届政府提供建言,期望对美国未来的内外政策施加各自的影响。对于2000年的跨世纪大选,各思想库更是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其中,亚洲基金会(AsiaFoundation)早在1999年就已着手实施题为“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的研究项目,并于2001年3月将《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美国人的观点》和《美国在亚洲的角色:亚洲人的观点》两大研究报告分别以书的形式正式出版。

  • 标签: 美国 亚洲政策 书评 《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美国人的观点》 思想库
  • 简介: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大约死于1150年,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1181年即位,其间没有留下具有明确日期的柬埔寨文碑铭。必须透过刻着阇耶跋摩训谕的碑铭来了解这个时期的情况,这些训谕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以及他想要人民相信的关于他早年生活的事迹。由于他显然不是一个完全正统的王位竞争者,像很多柬埔寨的开国君主那样,他早年的事迹缺乏文件的记载。乔治·戈岱斯(GeorgeCoedes)将零星材料综合成阇耶跋摩的传记,他认为阇耶跋摩是柬埔寨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国王,而不是一个僭越者。阇耶跋摩碑铭及其所告诉我们的关于他的观点,在很多方面和以前所说的根本不同。阇耶跋摩七世因其所推行的激进而壮观的变革,在柬埔寨史册中占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自从三十年代戈岱斯的著作问世以后。我们将见到,他的统治包含一些神秘和异议。阇耶跋摩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同胞兄弟,是陀罗尼因陀罗跋摩(Dharanindravarman)亲王的儿子,陀罗尼因陀罗跋摩曾做过短期的国王,并且是一个热烈的佛教徒.格罗斯利尔(Groslier)最近对这些说法表示怀疑,因为它缺乏文献的证明,还因为它把阇耶跋摩置于直系继承的位置上,从而使我们所知的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变得更难理解。

  • 标签: 阇耶跋摩七世 跋摩 陀罗尼 柬埔寨人 因陀罗 同胞兄弟
  • 简介:伊拉克时间12月17日午夜,美国向伊发动丁代号为“沙漠之狐”长达70小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共发动了200多次空袭,袭击了97个地点。其中巡航导弹共发射300枚,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5周发射的总数。这次空袭是美伊长期矛盾激化的结果。美国: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力图通过维持对伊武器核查和全面经济制裁,削弱乃至推翻萨达姆政权,销毁和防止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除其对海湾

  • 标签: 伊拉克 武器核查 海湾地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巡航导弹 联合国宪章
  • 简介:美国电影在全球极具竞争力,在赚取美元、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了美国文化的出口。美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也在不断地刷新着记录。美国电影出口的主体以好莱坞六大巨头为主,出口重点区域主要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美国出口的电影产品类型众多,但主要以动作、科幻、悬疑、冒险片为主,这些类型的影片代表着美国影片的大制作、高成本,并且需要大量的特技制作。同时,随着3D技术的发展,3D影片正在成为海外市场的新宠。

  • 标签: 美国电影 出口结构 出口主体 出口区域 产品类型
  • 简介: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国会两年一届,届满必须改选所有的众议员(任期两年)和1/3的参议员(任期6年)。在总统4年任期的一半举行的国会选举称作中期选举。今年11月6日,耗资5亿美元的中期选举的结果是:在102届国会众议院435席中,民主党占267席,较上届增加9席;共和党占167席,较上届丧失9席;其余1席为独立人士夺得。在

  • 标签: 美国国会 国会众议院 国会选举 美国宪法 选举人 美国政治
  • 简介:美国新的核战略与冷战时期的核战略在战略思维、战略原则、战略态势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核战略思想也是前者在新形势下的调整、发展和演变。对两者加以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美国新核战略的认识。

  • 标签: 美国 核战略 《核态势评估报告》 战略思维 作战能力 战略原则
  • 简介: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美国实力的质疑,“美国衰落论”开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美国衰落论”具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从国家实力的构成看美国并未衰落。之所以产生“美国衰落论”,一是美国确实存在某些实力受损的方面;二是源于美国国内的危机与忧患意识;三是国际关系经验和理论的误导。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也是“美国衰落论”一定程度上流行的原因。

  • 标签: 美国衰落论 根源 本质
  • 简介:文章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国际秩序本身而非美国的国家利益,忽视了美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人民自由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只是实现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因此,文章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去,即在强调美国实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力存在的有限性。因此,美国的最佳策略是推行威慑战略,提高对手行动的成本,而不是与之发生战争。

  • 标签: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 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