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始建于二战以后,主要以地方管理为核心,其管理重点包括防范核打击下的平民伤亡,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北爱尔兰的恐怖袭击进行应对与处理等。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应急管理从立法规制到中央、地方的体制协调上实现了飞跃发展。2001年,英国成立了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2004年,《国民紧急状态法》颁布出台,界定了“应急事务”的范畴,规范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应急管理机构的角色与责任。2010年,英国的应急管理被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安全”战略框架。总体上看,英国应急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的体制结构,形成了多层分工、上下联动、跨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此外,英国应急管理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的中坚作用,特别突出风险防范、应急培训、业务持续性与灾后恢复的“系统抗灾力”建设。在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事件中,英国政府基本做到了快速、高效、全面的应急安全管理,也总结了在预警评估、高级别跨机构协调的角色定位、管理通讯网络以及对事故死伤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意见。英国应急安全管理的经验也对中国的应急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英国 应急安全管理 体制机制
  • 简介:南亚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着力研究南亚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现状,南亚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模式和特点,以及该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南亚合作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笔者亦对中国与南亚间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跨地区合作的可行性作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南亚 灾害应急管理 地区合作
  • 简介: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开始,印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的环境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宪法与发展计划中的有关环境规定属于最高层次的根本制度,中间层次的制度包括作为组织制度的环境行政机构、作为法律制度的环境法律法规与条例和作为司法制度的法院,最低层次的制度是有关环境的重要政策声明和发展项目。从中世纪以来,印度的环境一直在持续恶化,究其根源在于印度的环境管理存在制度性的障碍,不仅环境管理的制度设计、监督与执行方面存在问题,而且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根本制度使然。

  • 标签: 印度 环境 管理 制度 体制
  • 简介:作为目前世界上安全应急体制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深受各国政府关注和学者重视。以历史唯物观所强调的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依据,为美国安全应急体制设立安全应急环境、安全应急理念和安全应急机制三种变量,并以这三种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改革历程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势,可以发现,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是在应对核战争所代表的传统安全威胁、自然灾害所代表的民生安全威胁以及恐怖主义攻击所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这一体制的逐步完善也是其中所涉及的环境、理念和机制等三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改革发展历程的经验表明,美国安全应急体制能够适应安全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安全应急理念,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组织机构来健全安全应急机制,因而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但这一体制的发展往往过度依赖客观环境的推动,也会造成应急管理在主观上的防范疏漏,其中失败的教训也应当加以注意。

  • 标签: 美国安全应急体制 民防体系 联邦应急管理局 国土安全部
  • 简介:印度现代高等教育理念、高校建设规划和课程设置考核等,有助于科技创新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着力加强和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稳定教师队伍,确保科研持续发展。而教师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与学生科研素质形成互动性提高,为国家向科研大国迈进提供了动力。

  • 标签: 现代印度 高等教育 科研能力
  • 简介:印度大型集会活动频繁,踩踏事故时有发生,需要对其重点研究。以2004--2015年间发生的踩踏事故为例,借助Nvivo10软件,结合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编码、归纳和整理,最终提取印度踩踏事故诱发因素的4大核心因素,即人群因素、设施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此外,以踩踏事故的发生过程为主线,结合事故诱发因素,分析事故在不同阶段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最终提出踩踏事故的成因机理。

  • 标签: 踩踏事故 成因机理 扎根理论 印度 质性分析
  • 简介: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使环境迅速地受到了破坏。泰国的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及大规模森林破坏等已从地区环境问题扩大到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 标签: 泰国 环境保护 环境技术转让 公害 可持续发展 有害废物
  • 简介:保加利亚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外资,1989年前共建立合资公司200家,引进外资约2000万美元。1989年以后,合资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迄今已达2400多家。但外资总额增长不大,只有3亿美元。目前在保投资的国家约40个,按投资额依次为独联体、德、意、法、奥、瑞士、土耳其和希腊。近东和远东国家也参与在保投资,但所占比重甚小。

  • 标签: 引进外资 外资总额 人民银行 外贸体制改革 货币自由兑换 私人银行
  • 简介: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膨胀的压力,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也面临困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求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转变观念,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与社会有机统一的自然观、人类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资源价值观和环境伦理道德观。

  • 标签: 人类环境 挑战 环境意识 观念转换
  • 简介:论当代印度的安全环境沈元加前言最初源于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学说(地缘战略是地缘政治派生出来的安全问题概念),在历史上曾服务于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政治目的,也被西方霸权主义者利用来作为一种方便的理论工具。单从学术角度看,地缘政治学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和疏漏之...

  • 标签: 印度洋地区 地缘政治学 地缘战略 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安全环境
  • 简介:哥本哈根会议被视作“人类拯救地球的唯一机会”,引起了全世界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注。人们依然记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场外默默伫立的气候难民雕像,用无声的语言预告惨淡的明天;人们没有忘记,哥本哈根市中心渐渐融化的北极熊冰雕.以裸露的骨架揭示悲剧的未来。在群情激奋的呼吁中,有一种虽不浑厚但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全球二分之一人口对于未来地球的期待——妇女发展引领环保生活。

  • 标签: 环境保护 妇女发展 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 联合国
  • 简介:东南亚国家自6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城市化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热带雨林减少,并且有跨国界污染的趋势。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增加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处理好保护一半与发经济之间的关系,加强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的刻不容缓的大事。

  • 标签: 东南亚 生态环境 环境安全 立法 环保投入
  • 简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大幅调整小布什时期的能源环境政策,形成以“绿色”和“节能”为特点的新能源政策。奥巴马政府的能源环境政策深受新自由制度主义影响,追求制度霸权,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能源环境政策”,其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制度性不合理,除受美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欧盟、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诉求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制度。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美国能源环境政策 自由制度主义制度霸权
  • 简介:近几年来,罗马尼亚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吸引外资是政府的一个职能,也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于1990年3月通过了《吸收外国投资的有关措施》的法令,1991年4月公布实施《外国投资法》,1993年7月又对该法做了修改,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 标签: 外国投资 外资总额 合伙合同 出资方式 康斯坦察 专有技术
  • 简介:加纳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面积约为23.9万平方公里,人口1830万。1897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被称作“黄金海岸”;1957年3月6日独立,更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改称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从1983年开始,加纳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进行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过去10多年中,加纳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 标签: 投资环境 加纳共和国 自由贸易 外国投资者 结构调整 进行投资
  • 简介:近年来,南亚国家围绕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不仅加大了双边合作力度,而且为南亚地区进一步合作开发水资源夯实了基础。但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与经济实力差异等原因,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短期方向不明、动力不足等难题。此外,南亚地区的水资源争夺严重伤害了国与国之间的感情,成为当前南亚地区关系紧张的催化剂,而国际社会参与南亚水环境治理开发,大国博弈又加剧了地区矛盾。当前,南亚国家在水环境治理合作的道路上可谓一波三折。南亚地区特殊的“历史记忆”导致彼此间命运共生理念认同难度大,“战略互信”的缺失又制约着国家层面友好关系的拓展。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进而通过“共情”行动来积极推进南亚水环境治理合作,不仅有助于培育国家间感情,也有助于推进水环境治理综合机制建设乃至实现地区整合发展。同时,亚洲有关各方也应该抓住南亚社会经济整合转型的机遇,以参与水环境治理为契机,进一步通过“共情”实践推动南亚经济治理向着更加合理的多边合作态势发展,形成彼此间新形势下的相互依存关系,最终促进南亚地区的整合发展与地区繁荣。

  • 标签: 水资源安全 水环境治理 命运共同体 共情 南亚区域合作 联盟
  • 简介:毛里求斯是位于印度洋南部的一个袖珍岛国,距非洲大陆2200公里,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115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沿海25摄氏度,中央高原20摄氏度。自1968年独立以来,政局稳定,经济蓬勃发展,1995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国民发展指数标准列为“国民发展高水平国家”。

  • 标签: 投资环境 毛里求斯银行 出口加工区 自由港 优惠政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简介: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30多年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变化。今天,中美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阶段,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领导人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新表述和新要求。中美双方的表述方式不同,但打破大国争霸的历史宿命,建设稳定、平衡和共赢的新型关系,是两国共同目标。

  • 标签: 中美关系 大国关系 正常化 管理问题 两国关系 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