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暮年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中国社会命运见证人之一的巴金先生,以40万自纸黑字,建立了一座纸上的"文革"博物馆——《随想录》,再现了曾经噩梦中的民族与鬼怪搏斗的场景。

  • 标签: 叙述者 20世纪中国文学 历史 声色 李辉 《随想录》
  • 简介:加勒比地区漫长的殖民历史、奴隶历史与父权社会体系等因素不仅丰富了母亲在加勒比社会语境中的文化寓意,也成为孕育加勒比女性话语力量的沃土。本文通过追溯加勒比女性文本中母女间爱恨交织、依赖与疏离共存的关系叙述,揭示加勒比母亲话语诞生的社会历史成因,解析母亲这一书写主题在加勒比文化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文化寓意,映射加勒比女性的历史记忆与生存境遇。

  • 标签: 加勒比女性文学 母女关系 依赖 疏离 母亲话语
  • 简介:仅在2015年,我国就先后发生了多起工商企业较大和重大火灾事故。2015年8月天津渤海新区危化品仓库发生大爆炸,2015年2月北京百荣世贸商城和广东省惠东县义乌商品城发生大火,2015年元旦哈尔滨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发生大火,火灾不但造成了巨额财产损失,而且还无情地吞噬了众多无辜生命包括不少年轻的消防官兵在内。痛定思痛,我们当然要厉行安全生产不放松。然而,如何平抚灾害化解纠纷,保障权益补偿救济受害人,恢复社会秩序等,这些善后事宜的处理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任务。

  • 标签: 火灾事故 法律框架 百荣世贸商城 工商企业 财产损失 消防官兵
  • 简介:政府是文化宏观管理的当然主体。“政府体系”包括纵横两个层面的府际关系:横向指中央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纵向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横向上,从整体政府角度,中央政府文化宏观管理要体现“一体性”和“通盘考虑”策略,这也是分析和解构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横向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纵向上,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明确各自权责,构建分权文化,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科学化,既保障中央文化宏观管理决策的权威性,又让地方政府享有自主权,以真正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标签: 府际关系 横向 整体政府 纵向 法治他 科学化
  • 简介:公安学静态的“设”为一级学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如何动态的“建”公安学一级学科远比“里程碑”更有价值,因为公安学“建”的问题决定其发展进程和速度。在公安学专业类框架下只有发展好、建设好每一个专业,才能最终使公安学专业类直至公安学一级学科有实质性飞跃。治安学专业是公安学专业类的重要支撑。在明确治安学专业的规律建设、思想建设、中层“顶层设计”建设等宏观视阈对策后,加强治安学专业的微观视阈对策迫在眉睫,具体包括:治安学的专业研究方向建设、治安学的教研室建设、治安学的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建设;教研室建设是治安学专业的“硬性”行政微观视阈对策,专业研究方向建设和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建设是治安学专业的“软性”业务微观视阈对策。

  • 标签: 公安学专业类 治安学专业 专业研究方向 教研室 专业必修课程体系
  • 简介: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利益,直接反映了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一主多元”的治理格局。

  • 标签: 社区治理 奥斯特罗姆 制度分析 体制 创新 社会治理能力
  • 简介:从宏观层面来看,运动式治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较长时期内存在的一种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我国粗放型的高速经济增长就是实行运动式治理的一种结果。运动式治理有着自身的发生机制,首先是由于强烈的绩效需求与匮乏的治理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使国家形成了开展运动式治理的内生动力,而内生动力与制度条件的结合又最终使得运动式治理变为现实。运动式治理通过对人员和资源的高度动员,能够在短期内取得高水平和超常规的经济增长绩效,但这种效率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运动式治理也存在着因过于注重某项单一目标而忽略其他发展目标的弊病,因而运动式治理难以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化的治理机制。近年,随着“新常态”等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提出,我国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变,可以预期运动式治理将逐步被更为现代化的治理机制所代替。

  • 标签: 运动式治理 运动 动员 治理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间断平衡框架因融合了渐进与变革两种政策变迁状态而被认为是对渐进主义理论的重大超越。该框架认为,注意力状态及其信息处理模式是政策选择和变化的基础,而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问题界定与制度结构之间的互动。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子系统政治的负反馈作用使得政策处于垄断状态,宏观政治的正反馈作用促使政策垄断崩溃。政策变迁存在长期渐进均衡和短期重大间断两种政策变迁状态。但在我国缺乏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这一制度基础的特定的政策环境中,利用政策议定场所的变化来界定间断与平衡存在很大不适用性。因此,借鉴霍尔的"政策范式"概念,本文认为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政策总体性目标:政策总体性目标变化反映政策间断式变迁,政策工具及其水平设置变化反应政策均衡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基于中国背景对间断平衡框架作出一定的修正和本土化说明。

  • 标签: 间断平衡框架 政策变迁 政策议定场所 政策范式 政策总体性目标
  • 简介:依法治国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国家审计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推进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在对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理论定位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同质特征与差异性,并剖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内在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审计操作框架,以此提高国家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中的水平,提升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和质量。

  • 标签: 依法治国 审慎监管 审计 风险
  • 简介:政治-行政二分法长期以来被视为行政的逻辑起点,与此相应的传统行政责任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陷入困境。在后二分法时代,社会自反性日趋明显,政治、行政与民主均发生了极大的变迁,治理网络理论正取代二分法成为责任机制的理论基础,建构新的责任机制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应当确立以"有效性"为核心的应责网络机制,重视应责的情境化动态性、确立复合化的应责价值体系。

  • 标签: 政治-行政二分法 治理网络 行政法 责任
  • 简介:陕甘宁边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具有独特性,主要包括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乡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贯彻基层民主自治原则,重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方面。这些理念和基本方式不仅对边区具有针对性,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对探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路也具有借鉴性。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社会治理 历史经验 现实启示
  • 简介:从交易费用的视角来看,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和项目预算都会造成预算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升预算交易费用。引入中期支出框架可以减少预算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减少预算交易费用,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预算效率。实证经验也表明,引入中期支出框架能够有效提升政府预算财政绩效。因此,有必要在中国有序引入中期支出框架

  • 标签: 预算环境 不确定性 中期支出框架 交易费用 预算财政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