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论文分析了一战中山东籍华工应募的社会因素和内在动机。认为由人地矛盾、资源紧张造成的生存压力与英、法招募开出的各种工资收入、生活待遇等等,是构成华工应募与否的外在条件,但这些条件能否起作用,具有多大程度上的效力,还要取决于华工的内心想法,取决于他们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取决于一定的心理结构。从华工出国前的痛苦感受、责任驱使、矛盾抉择、毅然决然等心情表达和行为表现看,家庭和家乡情怀是他们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他们做出出国决定的动力所在。英浸会、圣公会在山东地区传教30多年,构筑出一个有影响的社会网络,他们在华工招募中出于宗教基础的人文关怀与宣传方式,对于山东地区的华工招募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一战华工 世界大战 招募华工 威海卫 青岛 山东
  • 简介: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的成名作《帕梅拉》所创造的世界是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规约之间话语互动的结果。《帕梅拉》通过贞洁行实现了中下阶层女性渴望通过婚姻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经济状况的"灰姑娘"梦想,体现了阶级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建构性和可操作性;作者通过道德行来推进清教主义美德与贵族权势的平等对话,从而实现新兴中产阶级建构自我主体地位的道德理想和政治意图;读者通过回溯作者的写作行为,参与到言语及其意义的争夺中来,回应当时席卷欧洲的启蒙运动,实践中产阶级阶级提升的策略。

  • 标签: 《帕梅拉》 以言行事 自我指涉 自我塑造
  • 简介:郑玄“少为乡啬夫”之前,其受业经历概循以下两条主线:第一,八岁左右入学,习书数,为其以字义解经义的训诂之法奠基,十三岁前习《论语》、《孝经》,十三岁习《五经》,为其遍注群经张本;第二,受业于高密隐居方士,习谶纬,少时受业成其对谶纬的偏好,溯其著述先纬后经、引纬称经的缘由。

  • 标签: 郑玄 汉代学制 《五经》 谶纬
  • 简介:《各国政艺通考》编纂的宗旨与科举改革和西方新学传播相契合,是一部分类汇纂世界主要国家政艺的政书类史书,由管廷鹗奏请,光绪帝诏准,由翰林院拣选人员负责修撰,经费则主要由大学堂承担,不足部分由翰林院向清廷奏派另行拨付。其编纂经过三个阶段,编纂程序大致是先农学——次法学——次财政——次地理、学校——最后各国历史,每门编纂完竣后会有校勘和进呈;全书告成后上编纂总目、上进书表、告成议叙。作为晚晴大型官修史书,梳理和总结编纂始末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各国政艺通考》 翰林院诸臣 恽毓鼎 《澄斋日记》 编纂始末
  • 简介:《仪礼》宫室结构与夏、商、周三代宫室结构最为密切。从现在所见三代宫室遗址来看,夏代晚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四坡式的宫室结构。商代的宫室建筑,与夏代晚期大略相同。至于周代,除了保留有夏、商时代的建筑风格外,还出现了堂、室分明,堂在前而房室在后的宫室结构,这与礼经中所涉宫室相似。但是,从具体结构上来说,却没有任何一种宫室遗址能与礼经所涉宫室完全相合。从另一方面来说,礼经宫室结构中的多种建筑因素却在考古所见的三代宫室遗址中都已经出现了。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纵然是同时代的不同地域,其建筑形式也不尽相同。由此可知,礼经所反映出的宫室结构,很有可能就是真实存在过的,其建筑形式也应该是周代或稍晚时期的建筑。

  • 标签: 《仪礼》 三代 宫室
  • 简介:自2015年8月中旬起,青海省公安厅政治部组织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两个半月的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术送教下基层专项训练活动。此次活动由以往的单一送教转变为训结合,将通过送教上门、全警参训,使民警熟练掌握常备武器警械的使用方法和警组配合战术,提高应对突发警情的能力,树立和养成民警的警务实战理念。

  • 标签: 警务实战技能 下基层 战术 青海 专项训练 公安机关
  • 简介:梵蒂冈图书馆藏有傅圣泽中文著作《据古经传天象不均齐》一文,至今学界仍未对其进行解读。他合《易经》与道家经典.将“道”作为连接申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不仅首创了以《易经》为载体的“耶道对话”模式,而且也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开拓了新的理论方式。

  • 标签: 耶道对话 《易经》 傅圣泽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