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玄学、佛学、法家学说和儒学四个层次入手,剖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学世界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对法和法学发展的影响.指出多元化的法学世界是该时期立法和律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隋唐时期中国法律走向昌盛的历史渊源.

  • 标签: 魏晋时期 多元化 法学世界观
  • 简介:当人们通览宗教和世界自由的基本权利在过去十几年里的实际运用和法教义学上的发展时,很难忽略其在规范性轮廓上萎缩这一事实。这一现象由构成要件要素的发展上更多地考虑主观标准所承载,并且经由联邦宪法法院在司法判例中对有关限制问题的决断性的、限制性的判决而被强化。因此,相对于依据宗教或者世界的动机而提起的个人的发展请求,一般的法治国规范的有效领域持续地受到限制。当相关现象的潜在冲突在德国呈现趋势性增长的时候,这样的判断就显得越发的危险。

  • 标签: 宗教和世界观自由的基本权利 一般权利 基本法第4条 规范性轮廓 宪法国家
  • 简介:<正>近年来,法律解释问题之研究日益向纵深推进。在《法律:诠释与应用》(谢晖、陈金钊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之后,谢晖老师进一步从另一视角进行思考,推出了《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下文将简称《追问》)。本文试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评析。一、问题意识、研究背景和进路法律是什么?法学知识如何可能?这已经成为历经几十年发展的中国法学如今再也不容回避,而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慎重考虑的重大理论问题。众所周知,跟

  • 标签: 法律评论 意义世界 本体论 法哲学研究 法律解释 法学方法论
  • 简介:在后现代哲学家那里,哲学变成解释学,历史哲学变成历史诠释(解释)学。统一历史解释的消解、个性化的历史想象,消解了对过去的统一解释。历史阐释完全趋向个人化,每个单个的个人成为单子,没有相互理解与意义共享的可能,必然导致历史解释的多元化、个性化,必将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

  • 标签: 历史 解释学 文本 共享 意义
  • 简介:东京审判作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及太平洋战区的总结性审判,对人类历史有重大意义。对国际社会而言,东京审判不仅仅意味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审判,更意味着开创了国际社会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先例,为减少战争作出了建设性的创举。而对于国际法领域而言,东京审判为一系列围绕战争而设计的重要罪名明确具体含义,为后世的国际审判创设了重要的先例,为国际刑法和国际人道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东京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反法西斯 国际法治
  • 简介:<正>20世纪,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带入一个或多或少频繁相连的关系中。我们不假思索地宣告世界经济、世界技术、世界范围的交流,世界组织、世界科技、世界文学、世界学术、世界旅行、世界体育运动已经来临。我们极尽自信地宣称,一个世界社会正在形成,尽管民族的和地

  • 标签: 世界体育运动 世界学术 世界旅行 世界技术 世界组织 世界文学
  • 简介:世界游乐场曾经是上海的一个地标,自打建成,就一直矗立在那里,只是它迎客的大门曾几度关闭。所以那时人们见到的,只能是"大世界"的外部形象,而不是里面的真容。不见真容,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看见。所以,当"大世界"作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完成布展并对外试运营之时,游客终于可以进入“大世界”,一睹其真容,笔者才称之为“又见”。

  • 标签: 历史保护 外部形象 露天电影 英租界 旧上海 孩提时代
  • 简介:1.“侠者”去世:“漫威之父”斯坦·李于11月12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作为美国漫画产业的一代巨匠,他与搭档杰克·科比一道,用妙笔勾勒出宏大丰富的漫威英雄世界。斯坦·李的去世不仅让许多漫威粉丝感到遗憾,也让不少网民联想到不久前金庸去世的消息,我们把很多漫威英雄取名“xX侠”,或许与中国自古以来的侠文化不谋而合。

  • 标签: 世界 漫画产业 去世 侠文化 美国 英雄
  • 简介:《饥饿游戏》以一个超越现代的时代背景作为切入点。在这样超前的社会背景下,讲述的却是一个关乎落后与野蛮的故事。“贡品”二字与奴隶社会紧紧相连.而竞技场式的捉对厮杀则完全是古代贵旅野蛮游戏的再现。

  • 标签: 游戏 野蛮 世界 文明 社会背景 奴隶社会
  • 简介:在前近代中国的地方官与幕友们所留下的文字记载中,讼师往往被描绘成是一群地痞流氓:他们教唆词讼,颠倒黑白,罔顾法律与道理,一心只以诉讼委托者和自己胜诉、获得利益为目标,甚至还可能背叛诉讼委托者。这种讼师形象的模式化刻画,也同样存在于当今的法制史研究者笔下。但对数十种讼师秘本的深入研究却发现,此类书籍中被连续不断地记录下的对于承办诉讼者与作成诉讼文书者的教诲、告诫与"伦理",例如重视情、理、法,不要帮助诬告,切勿贪图一时之利而失德积恶等,甚至与官箴书有着相通之处,其所展示的是另一个不同的讼师形象。尽管这并不意味着讼师中的大多数是正人君子,但表明先前刻画的讼师形象失之片面。此外,本文还指出,与实际存在的法律相比,讼师秘本中所记载的法律十分贫乏,此类书籍始终是以传授诉讼文书的写作技巧为重点,而并不旨在教授法律;在讼师秘本中登场的讼师,无论是作为实际存在的讼师,还是作为虚构的讼师,都以有血有肉的不同形式表现了讼师秘本之教诲的某些内容。

  • 标签: 讼师 讼师秘本 诉讼文书 伦理
  • 简介:古今民谣流传不衰。民谣蕴藏于民间,作者是民众,也叫“顺口溜”。所揭示的是社会生活中与真善美相伴而生的假恶丑的客观事实。因此,民谣的流传,起着与时俱进的作用。它以尖锐泼辣、委婉含蓄、表其心志、直抒胸臆、幽默诙谐的风采,记录着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扎根于民众,永不泯灭。

  • 标签: 民谣 诙谐 假恶丑 心志 得失 含蓄
  • 简介:本文系统回顾了宪政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广泛的政治与经济条件使得德国的政治精英们有可能以象征性的效果将他们伟大的立法传统玩弄于掌上——追溯既往地将“临时的”《基本法》造就成与这个国家的纳粹过去势不两立的重大标志.作者称此类案例为战胜者的场景(它与德国经历灾难性战败的场景形成对照)。尽管如此,在反对迪雅滋政权的革命斗争中,卡兰萨宪法继续作为墨西哥人民肯定其主权的标志。在同一时期中,美国最高法院基本上起着协调法庭的作用——拒绝将《人权法案》推及各州,以便协调联邦政府为建立一个凌驾于各州之上但优势又不确定的制度。

  • 标签: 世界各国 宪政主义 发展历程 司法审查 宪法 人权
  • 简介:要成立共同正犯,以正犯之间存在意思联络为必要,共谋正是这种为正犯性奠定基础的意思联络。共同正犯既是“共犯”也是“正犯”,因而这里所谓共谋既包括为共同正犯的正犯性奠定基础的内容,还包括共同正犯作为广义的共犯所一般要求的内容。为此,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是,作为广义的共犯的共同要件,要求其参与行为与引起结果之间具有因果性;并且,作为区别于狭义的共犯,为正犯性奠定基础的因素,还要求存在参与者之间的共同性以及重要的因果贡献。

  • 标签: 共同正犯 共谋的射程 正犯性 意思联络 实行行为 因果贡献
  • 简介:<正>21世纪初,《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事诉讼法的学者为本次修改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亢奋。但与学界的高度期望不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没有大改,甚至中改,而仅仅是小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司法问题 再审制度 提起再审 执行制度 再审事由
  • 简介:刑罚最直接的目的确是惩罚,但并不是进行教育与感化就背离了惩罚的初衷,因为在我国进行刑事处罚的主要方式除死刑外就是限制人身自由。也就是说,只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者被强制性限制了人身自由,就是在严格执行刑事处罚规定。

  • 标签: 刑罚 教育 人身自由 中国 监狱制度
  • 简介:平衡思想不仅存在于静态的刑法规范中,对动态的刑法运行也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由于刑法调整对象的不对等性导致各方利益,保护的不均衡乃至冲突。笔者试图揭示并提炼刑法中的平衡意蕴,寻找并强化刑法平衡态势,从而推动刑法在平衡视野下走向现代化和法治化。

  • 标签: 刑法 平衡 平衡观
  • 简介:西方社会法学认为司法乃至所有的法律活动,其目的都在于解决社会纠纷,协调社会关系,因此法律并不是事先由某些人制定的,而是在解决社会纠纷中被发现的事物的“理”,所以不是先有立法,后有司法,恰恰相反,立法机关制法或国家制定法,是在归纳和总结司法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只不过是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司法经验并使之系统化而已。因此,司法的地位不是依附性和次要的,它肩负着解决纠纷和发现法律的双重任务。显然,这一司法,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实行司法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社会法学 司法观 法律观 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