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自1994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进入了依法治监的法治规范化轨道.2004年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既体现了弘扬主体精神的时代信念,也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法律精神.人权保护落实到监狱治理和罪犯改造的领域中,就具体化为"以罪犯权利为"、"依法治监".

  • 标签: 依法治监 罪犯权利 保障人权 监狱法 文明监狱 人权保护
  • 简介:宪法上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都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内核.人的尊严是人权宪法保障的哲学依据,是人权生长的原点,是对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从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构成了我国宪政制度建构的根本,是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的坚固基础.

  • 标签: 人权 “以人为本” 宪法 公民权利 权利限制 中国
  • 简介:《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到司法领域,则要求司法制度的设计与改革举措应当从民本立场出发,尊重公民的人格与自由选择,维护公民的程序主体性地位,使公民真正成为司法的主体;对于特定的弱势群体,还要进行倾斜性保护,使其获得实质的正义。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以人为本 修订 永安 司法领域 程序主体性
  • 简介:过去的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局干警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业务建设上,共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3204件,防止民转刑205件332人;集中排查释解人员686人,发现犯罪线索97件,查破案件24起;办理各类公证4140件,创历史新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各类案件1350件,非诉讼代理430件,担任常年法律顾问810家,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2亿元;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46件;律师参与政府信访和派员参与"法轮功"练习者转化工作都取得了成效.在队伍建设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 标签: 犯罪线索 干警 破案 释解人员 务求实效 人民内部矛盾
  • 简介:<正>写这篇导读的时候正好是2003年的最后一天。就像新年除夕一样,我们的《网络法律评论》第四卷在承继第三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以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首先,卷评论的栏目名称都有了改变。正如主编张平老师所说,刊物的栏目名称应该成为该刊物的Logo(标识),既要突出刊物的特点,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而概览现有学术刊物,无出"论文"、"论坛"、"案例分析"等传统栏目名称左右,仿佛

  • 标签: 栏目名称 法律评论 最后一天 案例分析 学术刊物 专题文章
  • 简介:<正>经过前几卷经验的积累,《网络法律评论》已经逐渐地走向了成熟。卷在形式上承袭了趋于成熟的第五卷,基本没有做变动。只是在内容上又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专题链接"栏目开设"聚焦数字版权"栏目。在网络环境中,如何获得授权以及如何防止网上传播的作品被无限的非法复制成为数字版权的两大难题。这次专题收录的《数字环境下版权授权方式研究》、《版权技术措施法律保护的三个等级——兼谈我国的技术措施保护立法》、《技术措施与版权的合理使用》三篇文章分

  • 标签: 数字版权 网上传播 法律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 电子签名法 非法复制
  • 简介:<正>套用圣经上的话来说:关注开源软件法律问题的人有福了。《网络法律评论》第五卷经过精心准备,推出三篇大作,在"专题链接"栏目开设"聚焦开源软件"专栏,让大家能从不同角度透视"开放源代码运动"。专题文章有:《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制度诱因、规则架构及理论反思》、《开源软件:知识产权制度的批判与兼容》、《开放源码运动对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启示》。

  • 标签: 法律评论 开放源码 专题文章 反垃圾邮件 理论与实践 理论反思
  • 简介:<正>新的一卷《网络法律评论》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数字环境下的版权问题一直是网络法关注的焦点之一。紧接第6卷推出的"数字版权"专题,我们再次推出了"网络版权的侵权责任"的专题。该组文章涉及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性质、数字版权的间接责任制度以及最终用户责任的问题。华东政法大学

  • 标签: 网络版权 数字版权 版权问题 间接责任 最终用户 信息网络
  • 简介:为什么当今中国人要如此喝酒,是因为我们处在“熟人社会”之中,任何人都怕被排除在这“熟人社会”之外。而劝酒的理由论证,就是为了彼此确认进入“熟人社会”的个人身份;通过喝酒进入“熟人社会”的机制,就是使“熟人社会”得以维持或扩大再生产。

  • 标签: 劝酒 法律人 熟人社会 文化 艺术 扩大再生产
  • 简介:一精神分析对犯罪原因解释的基本观点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体自身的内驱力,是各种内在因素如需要、内驱力和本能推动了行为,倡导者往往从上述因素的关系中寻求人为什么选择某一行为的解释。从需要、动机的层面论证犯罪行为代表了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其中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弗洛伊德虽然没有系统的研究犯罪行为,但是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涉及到对犯罪问题的分析。

  • 标签: 叙事语言 沉默羔羊 电影叙事
  • 简介:审判长、陪审员:依照法律的规定,仙桃市第二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胡新的委托,并指派我担任其辩护人,出席今天的法庭参与诉讼。接受委托之后,我认真地审阅了起诉书,查阅了整个案卷材料,刚才又听了法庭调查。通过上述诉讼活动,使我对本案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我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供法庭合议时参考。一、起诉书诉称:“1994年10月31日和11月2日,被告人胡新在担任大福粮所经贸部副经理时,携带公款35万元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为本单位购棉油。”对这一部分情节,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起诉书认定被告胡新在1994年10月31日和11月2日期间,担任的是大福粮

  • 标签: 挪用公款案 胡本 法律事实 购销关系 起诉书 购销公司
  • 简介: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在各级检察院党组的领导下,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检察工作方针和高检院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党中央确定的“转变作风年”。韩杼滨检察长多次强调,各级检察院要认真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把转变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大事来抓。控告申诉部

  • 标签: 以民为本做好 做好控告申诉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
  • 简介:<正>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上,总有几部开创性的著作。它们屹立在学科发展殿堂的门口,任何想要入门窥探或希望登堂入室的人必须从此经过。在教育法学发展的历史上,也同样有这样的著作,《教育法论》以它提出的全新问题和独到的分析当之无愧地位列其中。教育法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步

  • 标签: 教育法制建设 教育法学 教育立法 法论 受教育权利 法律权利
  • 简介:原告:谢东辉,女,50岁。原告:郑兆,男,60岁,谢东辉之夫。上列原告住陕西省西安市胡家庙冶金楼。被告:陈世军,男,43岁。被告:陈秀英,女,46岁。被告:陈瑞玉,女,33岁。被告:陈世忠,男,37岁。上列被告住陕西省西安市孟家巷。

  • 标签: 继承纠纷 本诉 陈世军 陈秀英 被继承人 被上诉人
  • 简介:今年4月26日,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二十周年院庆的日子。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最初的二十年意味着诞生和成长;同样,对于法大研究生院来说,过去的二十年也正是她播种理想、播种希望的青春岁月。与新时期法学研究生教育的步伐同行,我院在这二十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正伴着新世纪的钟声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值此欢庆之际,我刊特组织了题为'新世纪法学研究生教育'的专题笔谈,冀望能从研究生自身的角度,为法大研究生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法学教育建言献策,使学界得以聆听直接来自学生的声音。

  • 标签: 法学教育 学生素质 研究生教育 教育质量 师资
  • 简介:<正>读了《学习与辅导》一九八六年第八期刊登的陈寅、林洋、钟晓照三同志探讨《“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表述是否正确》的文章,很受启发,萌发了一点想法,提出来商讨。陈寅、林洋两同志对“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提法(以下简称“提法”)所作的语法上的分析,我完全赞同。但是,就制作调解书的整体而言,在调解书末尾写上“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段话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妥当的。一、“提法”的来源缺乏法律依据。它出自1979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规定(试

  • 标签: 法律效力 调解书 判决书 同等 法律依据 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