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典型意义上的假想防卫指的是客观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进而实施防卫的情形。在德日刑法学中,关于该误认属于构成要件的错误(事实错误)还是禁止错误(法律错误)的争论不断,成为错误论中学说纷争的集中所在。〔1〕其中,主张该错误阻却故意的限制责任说和事实错误说被学界主流和判例所采。相较之下,我国学界对此问题的争议不大,通说将其理解为事实错误的一种类型进行处理,主张假想防卫阻却故意犯的成立,并视情况将其归为过失犯或意外事件。〔2〕

  • 标签: 信念防卫 合理信念
  • 简介:本文基于法治的视角,封贵州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县级政权应立即启动政改,认为县级政改应选择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中心的法治退路,并予以分析论证。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县级政权 政改 法治进路
  • 简介:车速鉴定正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重要项目。单车事故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简单化处理。单车事故主要类型包括碰撞护栏、侧翻与坠崖等。单车事故车速鉴定原理主要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三类事故常用鉴定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其取证要点进行了探究,包括护栏变形、车辆变形、圆周运动半径、坠车飞行距离等测量。并指出其他事故现场痕迹物证要素的测量对于车速鉴定可以起到辅助佐证的作用。

  • 标签: 车速鉴定 单车事故 交通管理
  • 简介:本体法律正义已经超出人类的认识范围,属于信仰的范畴。法律正义属于超认识领域,人类无法制定像自然科学一样的严密法律规则体系。在俗世正义观层面,中国传统心学已经初步回答了这一问题,也就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理”打破了从客观上寻找法律正义的可能;否则,人类必然失去自由,走向奴役之途。基于此,再虑及个人之间的平等性,故而俗世正义的基础只能是多数决,当然,这种多数决应当建立在民众的普遍良知基础上。在司法过程中,“说理”是通往俗世良知共识即多数决正义的路径。

  • 标签: 法律正义 法律本体 多数决 心学正义
  • 简介:随着反取证技术的发展,调查人员越来越难于在磁盘介质中寻找到有价值的证据或线索。针对内存信息的调查分析研究由此成为计算机法庭科学领域日益关注的焦点。通过以内存调查取证开源软件Volatility为背景,从进程及DLL、内存及VAD、驱动程序及内核对象、网络连接与注册表等多个角度描述内存信息的调查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所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内存 VOLATILITY hivescan hashdump psscan pslist
  • 简介:在"实质真实"视角下,刑事诉讼中法律推定的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事实推定则应禁止适用。刑事推定的程序效力在于缓解证明困难和推进证明过程,实体效力在于增加了证明对象和对证明责任产生影响。

  • 标签: 刑事推定 实质真实 效力
  • 简介:采用将头部不同断面进行三维重建及可视化构成其三维图像的方法,进行个体识别同一性认定的方法,可以提高法医临床学中个体识别的准确性.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识别个体.但是在效果上,由于三维重建技术还不够成熟,重建结果有时不理想.相信重建技术较大提高后,用这种方法一定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进行个体识别.

  • 标签: 三维重建 可视化技术 个体识别
  • 简介:任何刑事法律制度都有一定的人性基础,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是分析人性的两种路径。对于传统社会中的亲亲相隐制度,个体主义持有否定态度,而整体主义的分析进路则相反。基于中国传统和现代语境中的整体主义观念,我们应当在刑事法律中重新引入亲亲相隐制度并对其进行改造和重构。

  • 标签: 亲亲相隐 刑事法律 人性 中国语境
  • 简介:腐败行为是对国家神圣宪法的公然对抗,它直接侵蚀了国家的中枢神经,瓦解国家和人民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最终危及国家的政权基础。从宪法学角度分析腐败现象的危害性,并探索遏制腐败的途径和方法,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宪法学 遏制腐败 国家 腐败行为 腐败现象 人民
  • 简介:本研究的理论预设为:"检察一体"原理中的内容,如"指令权"和"检察官客观义务权",主要反映和刻画了检察制度内部组织的格局和设计。为此,沿着历史脉络对大陆法系检察制度内部组织状况的演变予以追溯和分析,无疑为把握和诠释"检察一体"原理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资料。文章逻辑思路如下:第一,基于域内和域外对"检察一体"的阐述,概括"检察一体"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原理同检察制度之间的联系。第二,立足刑事检控模式与国家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对法国与德国检察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爬梳,探明"检察一体"的内容在检察制度中演变的过程和原因。第三,立足历史的梳理和分析,对大陆法系检察制度以及"检察一体"原理予以适当的反思。

  • 标签: “检察一体” 法国检察制度 德国检察制度
  • 简介:目前,我国商业违规操作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本文主要是以A公司商业违规操作案为例,对商业违规操作事件发生的法律原因进行探究,从法律视角指出避免商业违规操作事件发生的策略。

  • 标签: 法律视角 违规操作 企业
  • 简介:农村合作金融是金融发展权平等实现的重要方式。目前立法的缺位使得合作金融领域出现的诸多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农村合作金融全面发展缺乏充分的法律制度保障。为更好保障农民等金融弱势群体的利益,活跃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尝试从立法所涉及的设立与组织制度、产权与分配制度、经营与竞争制度、监管制度、终止制度、责任制度等方面出发,初步探讨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重点内容。

  • 标签: 金融发展权 农村合作金融 合作金融法 监管 公益 困境
  • 简介:基于习惯法的传统治理路径忽视了习惯本身的复杂性,它形成了治理向度的外部性、治理价值取向上的单一性、治理方法论上经验主义的单维度研究结论。借助布迪厄的“惯习”系统理论,“惯习”自身的复杂性得以揭示,它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能够在法治结构与个体内心图式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关系。而“惯习”系统与法律系统的动态双向运行促成了回应型法的生成,并推动了治理法治化的阶段性发展,最终形成一种治理法治化的身体化表征。

  • 标签: 习惯 惯习 法治化 治理
  • 简介:Linux作为优秀的操作系统,在桌面应用、网络服务、嵌入式等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Linux操作系统呢?本文通过介绍Linux系统的特性,分析了基于Linux平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进行基于Linux平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 标签: LINUX 安全性 可靠性 桌面应用
  • 简介:以权力和责任主体判断为归属的传统行政委托制度,缺乏有关行政任务何种条件下可委托完成的内容。行政法总论,尤其是行政组织法应当包含有关于行政任务委托行使的一般性配置规则。行政委托作为一种行政任务的履行手段,是达成行政目标"人的手段"向外的延伸。行政任务的属性对于其能否委托完成具有决定意义。对能否委托进行判断,首先需要从事务性质上确定任务系权力性还是服务性。如果是权力性任务,需进一步判断该"权力性"是形式还是实质上的;对于实质权力性行政任务,则需从纵向上观察分析,不包含权力性要素的准备和执行阶段事务也有委托的可能。

  • 标签: 行政委托 行政任务 属性 界限
  • 简介:公私合作背景下,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行政机关被赋予行政形式选择自由,行政手段和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行政形式选择自由理论具有一定法理基础,也有一定法律界限。行政形式选择自由理论对促使行政法变革和新行政法诞生有着重要的行政法意义。

  • 标签: 行政形式 选择自由 公私合作
  • 简介:<正>一、问题导入使罪犯"认罪服法"是教育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57第1款)。在服刑中,特别强调服刑者"认罪、悔罪和赎罪",其背后的逻辑是:服刑者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罪责,才可能有悔悟之心,有悔悟之心才可能接受刑罚、服从改造以赎其罪,也即,认罪乃服法的前提,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国家通过强制以最终迫使服刑者对"罪犯身份"自我认同,罪犯的角色和形象被灌输到服刑者的内心和头脑深

  • 标签: 女犯 话语分析 监管改造 问题导入 长刑 守法公民
  • 简介:轮奸是二名以上男子轮流对同一女子进行强奸或奸淫的行为,其成立只要一名男子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对被害人法益遭受轮流侵害具有故意即可。"轮奸"条款虽然规定了独立的犯罪构成,不是单纯的量刑规则,但轮奸并非独立的一罪,轮奸本身并无停止形态。基于结果无价值的立场,轮奸情节具备与否的标准,应当是被害人的法益客观上遭受了二人以上轮流奸淫的侵害,未得逞者也应对轮奸负责。轮奸行为人的停止形态应当坚持"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亲手犯"理论在此并无用武之地。"轮奸"条款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是否适用,应当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为指导,从一重刑论处。

  • 标签: 轮奸 停止形态 结果无价值 罪刑相适应
  • 简介:民事推定法律效果的权利分析是一种研究推定规则的新思路,借助霍菲尔德权利分析理论中的基本术语,能够将推定规则下三方主体——推定受益方、法官及推定不利方——的法律利益变动的法律效果清晰呈现出来。由于权利分析方法中各术语在逻辑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就使得推定规则下三方主体法律利益变动的内在联系亦得到揭示。

  • 标签: 民事推定 法律效果 权利 霍菲尔德
  • 简介:强制缔约是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相关制度,同时在实践中也有扩张强制缔约制度的呼声。对强制缔约制度的类型化的探讨有利于加强对强制缔约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对于强制缔约制度,一般将其区分为直接强制缔约和间接强制缔约,但分类标准并不统一,本文从义务主体的视角对强制缔约进行初步的类型化,以增进对强制缔约制度的理解。强制缔约义务可以区分为公共事业主体的强制缔约义务、国家的强制缔约义务和普通民事主体的强制缔约义务。强制缔约制度的三种类型在制度目的上有很大的差异,被观察的视角也有所不同。

  • 标签: 强制缔约 缔约自由 类型化 公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