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宽严济是时下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济视野下刑法刑事政策化的步伐继续迈进,但应有其限度:刑法与刑事政策已是两个独立学科,不可模糊其边界;刑法刑事政策化的内容需保有其时代性和社会性;正确看待刑法刑事政策化与其他刑法原则或性质间的关系.不论是刑法、刑事政策亦或其他刑事法部门,共同的目标都是预防和减少犯罪,应当以“刑事一体化”基本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其理论内涵和现实根基.

  • 标签: 刑法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化
  • 简介:中国法律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不能通过对儒学进行纯化或限缩讨论的范围来实现,传统本身就可具有方法论的意涵。这可称之为"作为方法的传统",从而改变传统自身只是作为一个被改造或被复制的对象的地位。高次元的传统和西方法学观念都是我们关于当下法律实践之自我理解的重要成分,前者需要新的制度表达,这需要在方法上会通中西,对我们所共享之理想生活的形式做出价值判断。容隐制并未随着礼法合流的解体而消退,而是吸收了近代法律的自由和平等观念,获得了新的制度表达并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亲亲"是对人类情感的正面肯定,它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价值。

  • 标签: 传统 方法 高次元法律传统 亲亲相隐
  • 简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实施宽严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推行社区矫正①。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的犯罪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未成年犯实施社区矫正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域外未成年犯实施社区矫正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经验启示,为我国构建更为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社区矫正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社区矫正 未成年人
  • 简介:宽严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基本刑事政策之一,其出台推动了刑事立法、司法、执行领域的发展,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实践中对宽严济的理解和适用存在偏差,尤其是在未成年犯罪中的片面运用.因此,为正确理解和适用宽严济刑事政策,我们应厘清宽严济的内涵,从本质出发进行探讨.

  • 标签: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未成年人司法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缀济发展与民生进步协调和良性互动的法治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渊源,基础于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是检讨和反思西方泛市场化现代性不足的结果,其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性立场,更是一种民生态度。民生领域适度去市场化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制度与机制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在此,我们既要澄清一些认识:应承认民生领域过度市场化的不可取;应重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民生功能I应正确认知西方法治在市场中的意义及在民生中的不足。同时也要坚守和强化以下观念: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在民生领域中的主体地位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宪法解释的社会主义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国家积极作为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民主法治构成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既可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色,也可明晰中西法治的不同,更可为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协调做出自己的探索性和引领性贡献。

  • 标签: 经济发展 民生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民生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