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英国传统上以法律职业团体自我规制为主导的法律服务规制体制,对于英国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被指责为“过时、僵化、过于复杂、欠缺问责并且不够透明”。2007年《法律服务法》对传统体制做了大幅改革,包括设立了一个作为独立规制机构的法律服务理事会,使得公共规制和职业团体自我规制之间的权力配置更为合理;设立了独立的法律申诉局,致力于为法律服务市场中的消费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引入了替代性事务结构,允许非法律人投资者和管理人进行法律服务市场,以增强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这一改革对于中国法律服务规制体制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法律服务 合作规制 行政体制 英国行政法
  • 简介:2014年10月27日-28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超峰与省高院院长董治良、省检察院检察长贾志鸿下基层调研。毛书记一行于27日到三亚市崖城、天涯、吉阳、海棠湾法庭和崖城、海棠湾检察室进行考察调研,并分别召开三亚市法院和检察院系统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28日召开五指山、东方、琼中、白沙、乐东、昌江、陵水、保亭8个民族县(市)政法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充分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

  • 标签: 改革试点工作 司法体制 基层调研 科学决策 政法委书记 法院院长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从全国主要跨省区流域污染的若干重大案件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治理这类污染问题面临的困境;从法经济学和现有司法体制的角度分析了导致这些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在解决跨省区流域污染案件中的司法机制的缺陷;并提出了解决这些跨省区流域污染案件的四大对策:一是在国家层级上将司法辖区与行政辖区分开,即建立跨省级行政区的若干大区法院或巡回法院,专门受理省级行政区之间的跨区冲突案例;二是将现行的法院的经费与人事任免的横向关系改变为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的纵向垂直关系;三是可以尝试由最高人民法院内设立巡回派出法庭,为建立全国大区法院或巡回法院的过渡;四是建立法官独立的保障机制。最终从司法体制上解决跨省的地方司法保护主义的问题。

  • 标签: 跨省区的流域污染 行政区利益冲突 司法应对机制
  • 简介: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利益观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对于工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总的来说,新时期工会的发展必须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道路,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前提条件,在工会发展中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推进工会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则对新时期工会自身建设的实践创新给予综合分析。

  • 标签: 工会 自身建设 实践创新
  • 简介:2014年3月9日上午,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指出:[坚持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抓紧制定和修改同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的法律,从法律制度上推动和落实改革举措,充分发挥立法在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改革举措 立法决策 人大常委会工作 法律制度 委员长 张德江
  • 简介: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劳教废止后,原适用于劳动教养的对象如何处置,与劳动教养制度相类似的其它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如何改革,是值得中国法律人备加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大现实课题。回顾劳教的历史不难发现,劳教适用对象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不断添加的过程,涉及行为种类十分庞杂。

  • 标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劳教 改革 劳动教养制度 后续 行政强制措施
  • 简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先驱非泰相商鞅莫属,正是“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地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一霸,最终消灭群雄而一统中国。疆域辽阔、民族强大,始成中华。可如此彪炳千秋的改革志士的结局是遭到悲惨的下场。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我们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口马?

  • 标签: 改革 “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 悲剧 民族
  • 简介:目次引言一、劳动教养制度辩论各方的共识:法定制度(一)官方与民间的共识(二)共识在行政诉讼中的体现二、存在上述共识的制度原因(一)官方主流认知错位及其影响(二)“依法立法”的意识长期未树立(三)对旧制度的高度依赖三、立法体制的宪法构建:劳动教养制度并非立法的产物(一)三部宪法均无法为劳动教养制度提供合法性基础(二)两个追认决议及其对劳动教养规范效力的影响四、结语

  • 标签: 劳动教养 立法体制 宪法构建 有效追认
  • 简介:2014年7月31日,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推进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上海检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海司法改革先行试点全面启动。上海的改革方案设定了5年过渡期。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实现审判体制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

  • 标签: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改革试点工作 司法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 深层次问题 司法公正
  • 简介:分段执行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产物,推行该举措利于执行工作廉政建设,利于提高执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利于执行工作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利于提高执行工作的公信力。但分段执行在实施中面临着责任不明、执行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模式不清晰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制度规范,有序推进工作。各级法院领导要强力支持,做好分段集约执行流程节点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加强统一规范,细化流程管理,合理调配人才,改进奖惩机制,强化执行联动,使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模式能够实现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

  • 标签: 分段执行 问题 进路
  • 简介:要深化司法改革,凝聚共识很重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司法改革进入了重点攻坚阶段.无论理论工作者还是实务工作者都深受鼓舞,许多同志纷纷依自己的理解作出各种解读,提出细化的具体措施。这些解读和措施,由于站位不同、视点不同,有些符合中央的改革精神,有些就不那么符合,也有些甚至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越是到了推进改革的关键时刻,越需要下功夫凝聚改革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工作,提出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这四点要求具有统揽全局的意义.应当成为推进司法改革工作的基本共识。

  • 标签: 司法改革 凝聚 理论工作者 三中全会 攻坚阶段 改革精神
  • 简介:<正>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政策要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使司法正义惠及人民群众。《决定》把法律文书说理作为司法公开的前提性条件。毫无疑问,这项政治性要求将会增强司法文书的正当性、权威性,从而为深化司法改革再添燃料和助力。本文主要以民事判决书说理为例,探讨其说理的制度细节。

  • 标签: 法治中国 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群众 前提性 审判委员会 审判公开
  • 简介: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法庭实践中的"送达难"现象,通过对德国民事送达制度理论的剖析,全面介绍德国的民事送达改革,梳理德国民事诉讼法上法院职权送达为主、当事人送达为辅的双轨制送达模式,分析其背后的诉讼理念,介绍其制度铺设的立法细节。德国送达改革重申法院职权送达的核心地位,通过确立补充送迭的各种渠道加大法院职权送达的可操作性,提高送达率,平衡提高诉讼效率与维护当事人程序权利之间两种程序价值之间的紧张。通过透视德国民事送达改革的成果与失误,以期为我国当下的送达制度改革提供"他山之石"。

  • 标签: 民事送达 德国 送达改革 法院职权送达 当事人送达 双轨制
  • 简介:当前中国改革之所以存在不少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者企图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沿着传统的路径推进改节.行政机火制定改荸的规则,要求市场主体和公民参与进去共同推进改革。这是一个比较冒险的举动。行政生导改革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行政机关制定了游戏规则,然后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向过往的行人推销规则。

  • 标签: 中国改革 规则设计 公众参与 新生 行政机关 思维定式
  • 简介:法治与改革是当下中国最突出的主题。然而,对于社会秩序的形成来说,法治与改革是存在冲突的两种思维路径。如果不能协调好相互关系,两者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功能很可能相互抵消。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协调关系不仅涉及政治局面的稳定,还牵涉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以往奉行的是改革与法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这对三十多年的改革与法治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形势下,需要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用法治来统合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因而需要重新诠释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法治方式不仅是指立法手段,还包括了各种法律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协调改革与法治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法治放到优先建设的位置,即不仅把法治当成手段,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而且还应把法治当成目标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标签: 法治方式 改革共识 法律方法 法治思维 法治与改革的关系
  • 简介: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长足进步。我国正处於社会转型阶段。面临转型期的复杂经济形势,必须牢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当中尤其要不断建立健全完善、成熟的现代金融体系和配套的法律规律体系,并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做出适时调整。

  • 标签: 经济体制改革 依法治国 金融法 现代市场体系 开放型经济体系 基本经济制度
  • 简介:2014年10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生效。《意见》是贯彻落实《证券法》关于股票退市的有关规定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改革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立足于证券交易所作为退市决定实施主体的法定地位,对退市制度作了系统而集中的规范。

  • 标签: 退市制度 证监会 改革 上市公司 《证券法》 证券交易所
  • 简介:我国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厘清并遵循司法的基本规律,才能切实保障改革取得实效,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其主要体现在:法官不可不审案、不可不行使审判权;法官应当专司审案,专门行使审判权;只有法官才能审案、才能行使审判权;法官只服从宪法法律;应由资深法官监督、管理审判工作;司法本身就是社会的稳定器。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没有绝对的审判独立,因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官本位思想、人治传统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的中国,审判权既要依法独立运行,又要受到有效监督、规范运行。

  • 标签: 司法规律 审判权 司法改革 司法权威
  • 简介: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等'三大标准',首次将教育政策法规列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并提出了课程目标和学习的具体内容,给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大标准'背景下,教师教育机构必须按照'三大标准'的要求深化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改革,改革措施包括:面向所有师范生开设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统一课程名称;进一步细化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课程目标;合理安排学时和学分;加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标签: 三大标准 教育政策 教育法规 课程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