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宪法是国家权力秩序的基础;从现行宪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存在着统治权力与自治权力、政治权力与法律权力、意思性权力与执行性权力、全国性权力与地方性权力四对权力关系。如果说这四对权力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中国宪法权力秩序的基本内核,那么理顺这四对权力关系,并保持各对权力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平衡,则构成了未来中国宪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

  • 标签: 权力秩序 软权力 硬权力 意思性权力 执行性权力
  • 简介:法人类学坚持"一切人类社会皆有其法律制度"的理论,打破了在国家结构中探讨权力秩序的传统研究方法.在无国家的人类群体或与国家联系不甚紧密的底层民众中,由公众授权产生的民间权威是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政治权力的出现,这种公众权力因受挤压而凸显出由强渐弱的变迁态势,从而使民间社会表现出单一式、双重式和黏合式的秩序重建家园模式.

  • 标签: 人类学 权力 权威 秩序
  • 简介:秩序者,是为一种社会关系之连续性、持续性与恒久性状态也。宪政秩序之形成,必先存有宪法规范,次有宪法规范之实施。然宪法规范及其实施仅为必要条件而非为充分条件也,故宪政秩序之达成乃需与人权、民主、自由联姻。

  • 标签: 宪法规范 宪法实施 宪政秩序
  • 简介:从构词学的角度看待“法律秩序”,无论在中西方该词都是一个合成词,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显著。从中华民族传统的对事物现象的认知逻辑出发,通过对“法律秩序”形式的讨论,渐次过渡到对该词含义的考察。在比较了中西方就该词词义的发展演进后,提出了我国将来构建“法律秩序”概念的基本着力点。

  • 标签: order 法律 秩序 法律秩序
  • 简介:议会权力的本质是民主的多数决,但以充分协商为前提。议会权力可以分为立法权和非立法权两类,其中议会立法权的地位高于议会非立法权;立法权是制定规范,非立法权在一定程度上是执行规范。议会立法如果规范的对象是议会,一般应'根据'宪法制定,规范的对象如果是其他国家机关(如监督法),则可能'根据'宪法制定,也可能'不抵触'宪法即可,规范的对象如果是全社会(如民法),则基本适用'不抵触'原则;议会非立法权力的行使既要根据宪法又要根据宪法性法律。对议会权力的监督主要有违宪审查、提名权、否决权、解散议会、全民公决、选民选举和罢免等形式。

  • 标签: 议会权力 立法权 非立法权 法律效力 监督
  • 简介:2003年5月22日上午8时许,地处海南岛西部的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已座无虚席,闻讯赶来的旁听群众翘首等待法院。对洋浦经济开发区原新英湾办事处书记兼主任王彦贪污、挪用公款一案的庄严宣判。

  • 标签: 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 犯罪事实 王彦
  • 简介:<正>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思想的传承方式,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学术活动领域。高等教育尤其如此。高等学校不仅传播知识,而且生产知识、开发知识。今天的大学,被称为社会的人才库、思想库、知识库和信息源,已成为社会知识产业的核心部分。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基础性逐渐减弱,越是

  • 标签: 学术管理 权力冲突 学术权力 学术自由 教育层次 传承方式
  • 简介:宪法权力是受宪法规范的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和国家机关的权力,其中主要指向国家机关的权力。国家权力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国家机关。国家权利主要是指国家对外的独立权,国家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对内的管辖权,国家权利通常先于国家权力而存在,有时可以启动国家权力的运作。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前者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利,后者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前者应是国家主权的重心;主权对内是指国家权力的所有权而非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的使用权,国家机关对内只能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才能行使主权;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主权的主体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

  • 标签: 国家权力 国家机关权力 国家权利
  • 简介:权力是社会科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权力主体凭借财产、组织等方面的优势违背其他主体意志实现自身意志的一种特殊的控制力。权力具有双刃性、不确定性、用益性、强制性、主体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暗含了权力扩张和权力滥用的条件,提示人们应该注意制约和监督权力,而公共权力的内在矛盾、人性恶的思想以及权力腐败的严重后果则成为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理由。公共权力来自于人们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天然需要,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其原初价值。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权力制约、监督的政治模式、法律模式、社会模式、道德模式和暴力模式。法律监督是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监督审判外,还应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

  • 标签: 权力制约 权力监督 分权制衡 法律监督
  • 简介:在法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力与权利发生碰撞的问题上,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某基层法院的一位法官,状告案件当事人在其申诉书中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结果胜诉,并获得5000元“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此事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多数人对该法官

  • 标签: 中国 法官 公职人员 人民法院 公权力
  • 简介:雾霾一词,如今已家喻户晓,"霾"的出现,带给民众的有心情的焦虑亦有生活的障碍。细观审判实践,法庭中也时常存在着一股"秩序雾霾",诉讼参与主体的不文明、不规范言行,严重影响着庭审程序的顺利进行。这些"秩序雾霾"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不遵守法庭纪律。比如,当事人的"任性"迟到,

  • 标签: 庭审程序 释明 规则体系 民事诉讼法 诉讼理念 诉讼法律制度
  • 简介: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规范法学所谓的"法治乱象",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法庭和法官的徇私枉法,而是由其固有的结构性条件决定的。而且乡村司法实践并非真如形式主义法治论所宣示的那样混乱、无序;相反,在貌似"混乱"的乡村司法背后隐藏着有序与正义的契机。但由于缺乏底线的程序规制,乡村司法的此种"公正"和"秩序"并非一种稳定和普遍的司法产品,而是因案件结构、法官个人因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任意性和偶然性,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公正和秩序

  • 标签: 乡村司法 “法治乱象” 个人化的公正 规范法学 法社会学
  • 简介: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单纯的权力可以使人怕你服你恭维你,但却不能使人爱你。”此话说得深刻。权力何以不能使人爱?恐怕一两句话难以说清。这里我们不妨先拿权力和亲情、友情的关系说说。

  • 标签: 权力 友情 个人 人际关系
  • 简介:检察监督是政府权力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依照宪法的规定。对社会生活的管理者及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切法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制约和惩戒的行为。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凡进入法律领域.包括行政、民事、经济和刑事法律活动,均属检察监督的范围。狭义的检察监督仅指检察院对警察机关、法院等部门在侦查、审判、执行、监管等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 标签: 检察监督 政府权力 监督检查 法律活动 社会生活 权力监督
  • 简介:韦伯关于权力的定义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不能也不会终结权力问题的讨论。韦伯的定义对于人们认识法律权力现象有很大的影响。就法律权力而言,无论是霍菲尔德还是哈特都提出了重要的认识,而他们的认识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 标签: 权力 法律权力 认识法律权力的方法
  • 简介:出生是一个具有丰富法律意义的事件,它是解决胎儿的生命权与母亲的私生活权的冲突、配偶一方的生育权与他方的不生育权的冲突、国家的生育控制权与父母的生育权和子女性别选择权的冲突的结果。我国关于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的规定导致了对胎儿生命权的漠视,建议把胎儿作为人权的主体。中国一些省的地方立法中把离婚当作堕胎的合法理由的规定有伤人权。

  • 标签: 胎儿生命权 生育权 性别选择 人权 私生活权
  • 简介: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改革。随着近几年行政改革的深化,人们发现,行政管理活动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和精神基础。这种观念性的文化实质上是行政管理中的软权力,它极大地制约着政府行政的各个方面,更影响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倡导价值观念的研究已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本文拟对行政价值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也可为当代中国行政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一、行政价值的概念和类型从价值哲学上讲,价值这个概念首先是从"人"出发的,是指外在于人的客观事物以

  • 标签: 行政价值 行政组织 中国行政改革 主要任务 软权力 性价值
  • 简介:虽然权力研究的历史可以媲美任何自诩古老的理论,但真正系统、经验的权力研究和争论仅仅肇始于20世纪中期,而20世纪达尔的经验主义的权力观作为其多元主义民主模式的基础,影响尤其深远。达尔的经验主义权力观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以休谟经验主义因果观念为基础的权力概念界定;决策行为的量化分析和可能性的权力测量方案;明确区分权力的拥有与权力的运作,排斥借由预测反应机制实现的影响力形式。在社会权力格局日趋复杂和多元化的今天,重新回顾达尔的经验主义权力观,有助于设计适合于中国自身的权力测量方案,以获取社会权力分布状况的准确数据,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实证的数据资料。

  • 标签: 权力 经验主义 权力的拥有 权力的运作 预测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