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位学贯古今,纵横中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吴经在二十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哲学、法学、文学、宗教等多个领域.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之,人们都能从中领略到吴经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所代表的一般志士仁人的治学治世的品性.本文以吴经前后期法哲学立场的转向为大背景对其法的艺术精神之论旨进行阐发.第一部分从吴经前期实证主义的法学立场来讨论法律中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利益的衡平以及秩序的对称、和谐之美;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在重归自然法哲学后,吴经从上承天性,下启人智的神性自然法思想中所体悟到的法之艺术的超验层面.一方面,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所体现的本质正是对于人性的关怀之美;另一方面,在吴经的自然法哲学中,正义根源于永恒法(神的智慧)的不变价值,上帝永恒之法通过自然法道成肉身(人定法)所映照出来的正是神性的光辉.最后一部分则指出吴经之所以有这一番不同于他人的领悟,除了得益于那段皈依天主教的信仰之旅外,更为关键的是他在各种知识文化背景中所锻造出来的认识方式一直觉,正是这种“直觉”不断引领着他逐渐走向超越与圆融的心性与人生.

  • 标签: 吴经熊 法律 艺术 自然法哲学 直觉
  • 简介:吴经与东吴大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求学于东吴法科,各方面表现非常优异;二是他任教于东吴法学院,教书育人并引领法学时代潮流;三是他执掌东吴法学院,将其引入鼎盛时期。吴经日后所取得的成就与东吴大学具有深层关系,他是近代中国著名法学教育家。

  • 标签: 吴经熊 东吴大学 法学院 法学教育家
  • 简介:这个故事每每让我感动。我想,今天的法律人对于国家与民众,应是有着一种陀山鹦鹉的情怀的。每及于此,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贺卫方先生

  • 标签: 贺卫方 中国 法学人物 治学精神 工作作风
  • 简介:2003年2月21日下午3时,在病榻上缠绵了3年之久的吴大英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悄悄地走了,如此安静,过了两三天我们才知道这个消息。

  • 标签: 中国 吴大英 法学人物 治学精神 工作作风
  • 简介:<正>韩忠谟(1915—1993),字筱初,江苏省泰县人。法学家、刑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台湾国策顾问",台湾审检分隶制度、铨叙职系厘订的推行者,国际刑法学会台湾分会881的创立者。1934年以会考第一名成绩进入国立中央大学法律系,1950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52年入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班,同年冬返回台湾地区就任"司

  • 标签: 台湾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 韩忠 国际刑法学 国立中央大学 法律系
  • 简介:先生大著,成书于异国他乡漂游岁月,适值故国新旧鼎革之际,则其内心之忧戚孤苦,遥望文化神州之苍茫独立,可想而知.乘桴浮于海,天宇海疆,苦度余生,是那一辈华夏学人中年以后,不少人被迫的选择,而造成一波文化难民现象.当年西东大学法学院同事回忆,彼时“约翰·吴”身着中式长衫,时常踽踽独行于校园,沉默寡言,一意徘徊,可为其写照.①是啊,区区之地,暂寄萍踪,一腔心事,宁与谁说!

  • 标签: 法学院 文化 百年华诞 吴经熊 序言 中文
  • 简介:吴经毕业于东吴大学法科,系法科改制后首任东吴法学院院长.他法学根底深厚,学贯中西,融合儒、道、禅哲学,以中华文化的玄妙精髓参悟唐诗的意境,并进而体会法律的艺术有其动人因素及美感经验,坚信均衡利益之冲突有赖法律人的智思心觉和直觉与耐心.他认为法之本质需通观整体,概观与个观兼备,法学研究应融贯理性与经验,实践可印证学理.浪漫因素是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动力,从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生命力与感受力,以及自由与丰富生活,获得方法论研究态度之启发.终其一生,吴经的法律思想几经转折,最后依归宗教,其动因与过程,浪漫因素有以致之.视吴氏为浪漫的人本法学家,不亦可乎!

  • 标签: 吴经熊 浪漫因素 理性 经验 法律的艺术 智思心觉
  • 简介:我国著名海商法专家,本刊资深顾问,朱曾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24日21时40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朱老去世后,我国海商法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方式对他表示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朱老一生经历丰富,无论何时,他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和报国之志。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但为朱老焕发了青春,也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能的天地。

  • 标签: 怀念 青春活力 赤子之心 改革开放 海商法
  • 简介:<正>一、西田先生其人自从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中日刑法学交流的深入和一些日本刑法学教科书的翻译,中国刑法学界对于西田典之这个名字已经越来越熟悉。但尽管如此,先生有资格为更多的同行们、包括年轻的学子们所铭记,故而,对先生的全面介绍,仍是必要的。西田典之先生的一生丰富而精彩,在我看来,对他的介绍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 标签: 西田 刑法各论 中国刑法学 刑法学研究 日本刑法 结果无价值论
  • 简介:<正>2013年6月21日下午两点多,正在办公室里忙一些杂事,电话突然响了,是雪莲打来的,她问我是否知道西田典之先生已经于6月14日去世了,我在震惊之余连说了好几遍:"这不可能,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因为就在不久前,西田先生还通过王昭武教授询问过我翻译他的《共犯理论的展开》的情况。但雪莲说这一消息是一位在日本学习院大学法学部(西田先生生前任教的大学)留学的朋友传递过来的,应该是可靠的。我不愿意相信她的这一消息,于是马上用微信联系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李世阳师弟,请他确定该消息是否属实。世阳师弟马上打电话给他的导师高桥则夫教授,而高

  • 标签: 西田 陈兴良教授 共犯理论 身份犯 下午两点 早稻田大学
  • 简介:<正>一2013年6月14日,西田典之先生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再也没有机会一边与先生一起抽烟一边聆听先生的教诲了,再也没有机会一边与先生一起品酒一边感受先生对我的爱护了,所有这一切都只能是出现在梦里了。先生的离去,于我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时至今日,只要想起、提到先生,我仍然不愿接受先生离世的事实——尽管我也知道,这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感受到的仍然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刺痛。

  • 标签: 西田 陈兴良教授 难以言状 刘明祥 张明楷教授 对我说
  • 简介:今年年初,我接到建国师兄打来的电话,说应《中国审判》编辑部之邀,能否就与恩师江伟先生的交往写点什么。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信赖与褒奖,我当即答应了下来。在先生的诸多弟子中,我入门并不算早,但基于工作性

  • 标签: 关爱学生 民诉法 交往 高校教师 学科发展 法学界
  • 简介:题记:本文选取了我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邓正来先生关于问学往来的部分信件,以此怀念邓先生!跟随先生读书时那段美好的时光和浓浓的师生深情,我会永远铭记于心!邓先生创办的"正来学堂"是当年我学习的重要平台,《暗夜的跋涉者》是我在读博期间对正来学堂的一点体会。谨以此文作为题记。

  • 标签: 邓正来 书信 博士学位 吉林大学 题记 学堂
  • 简介:云南大学法学院有幸邀请到法学泰斗王泽鉴先生携夫人赴昆讲学。王泽鉴先生,生于1938年6月2日,台湾台北人,著名法律学家,主攻民法学。成功高中毕业,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学士、硕士,后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就读,半年后转学至慕尼黑大学,1968年获该校法学博士学位。

  • 标签: 台湾大学 海德堡大学 慕尼黑大学 1968年 法学院 云南大学
  • 简介:每年的三四月份,总是教书匠最忙的时候,改卷、面试、看论文,一直静不下来读林建平先生的大作(下简称林文)。林文对我的《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不可行》一文的异议是以逻辑分析开道的,而逻辑的合理性不像集市上的青菜萝卜那样摊在面前,而是必须仔细梳理和辨别,才能做出判断。“五一”长假使我能够将林文“从头到尾认真读了几遍”,“通观全文,所述之处不无问题”,不是别的,还是逻辑问题。

  • 标签: 逻辑分析 企业法人所有权 林建平
  • 简介:去年暑期,我应邀在德国汉堡大学访问。8月初,我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例行发给的半月快讯上,最先获悉赵维田先生逝世的消息;回国后得知先生病故的详情。我实在不能相信先生已远行。我与先生认识不过6载有余,也许是学术兴致相近,居然一见如故,结下忘年之交。如今,先生已逝,情谊永存,令人难以忘怀。

  • 标签: 先生 WTO事务咨询中心 汉堡 病故
  • 简介:当火车压断小腿的时候,那个血淋淋的极限伤痛,终究是一时的。而划为右派后撕心裂肺的精神伤痛却是前后折磨了我二十二年!

  • 标签: 重量 江平 沉浮 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