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都是极端的解释立场,应采用以主观解释为主、客观解释为辅的折衷说。客观解释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其蕴含了突破刑法规范的内在冲动,从解释主体、解释对象及解释效果等层面探讨客观解释论的适用界域很有必要。既然客观解释论蕴含了突破刑法规范的风险,就需要为客观解释设计规制措施,具体可从刑法文本疑难、判决书说理及公众认同等角度展开。

  • 标签: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法律意识形态 法律价值
  • 简介:在讨论合法性问题时,对于如何看待传统这一问题,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处于对立的两端:启蒙运动认为,传统的可信性取决于其被理性检验的可能性;浪漫主义则声称,传统的有效性无需任何合理性根据。这是两种具有偏见的认识。理性传统并非对立的两级,而是相互依存的。

  • 标签: 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 理性 传统
  • 简介:在司法和立法领域,都具有现实主义的趋向。法院的决定并不是正义的象征,面对实践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司法的作用更多在于通过更理性和科学的方式调和冲突。否则,司法政策就可能是盲目的。同样的,在立法层面,听证会的目的也并非仅仅民主式地弄清事实真相,并基于此作出合理的政策决定。立法过程通常是各方的博弈,甚至会是一种政治试探政治权衡。对于立法的博弈过程,我们可从大量实例得以观察,尤其可洞察若干颇具争议的议题之中立法过程中的政治考量博弈。有鉴于此,在司法和立法层面,都采用更好的事实认定方法,以使得政策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在现实主义趋势的大背景下,司法和立法都需要寻求与其他领域的相互协作,同时还要面向未来,在决策中考虑到政策的后果。

  • 标签: 立法法理 现实主义 政策 博弈 协作
  • 简介:我国司法改革正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检察改革将面临新的挑战。借鉴法律现实主义之目的是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检察制度改革提供些许方法论及思路,尤其是法律现实主义对于规范司法行为方面,可以拓宽检察管理模式的视野。在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语境下,引入法律现实主义,理性对待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检察管理模式中的客观性,达到实现社会正义之目的性,将有助于构建合理衔接检察制度改革的检察管理模式。

  • 标签: 法律现实主义 检察管理 契合 促动
  • 简介:随着法西斯主义横行以及二战的爆发,极力推崇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在维持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的理想主义学派迅速衰落,而崇尚权力均势的古典现实主义学派得以崛起,并占据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理论实践的主导地位。在古典现实主义的强势下,不仅同一时期的国际法学经受了极大的冲击,国际法以及国际组织的实践也受到消极影响。或者说,古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我们理解冷战时期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 标签: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理论 古典现实主义 冷战时期
  • 简介: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实主义法学家普遍具有怀疑论色彩,他们倾向于把法律的规范性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并强调非逻辑因素的作用,以此攻击分析法学的自满。弗兰克是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怀疑论

  • 标签: 弗兰克 现实主义法学运动 法律 确定性 不确定性 法律怀疑论
  • 简介:浪漫主义立法观对于刑事立法的侵蚀成为一种潮流,在新近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之中,将扒窃入罪(扒窃成立犯罪不再要求"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限制)即是此种立法观的体现。本文则集中于学术界和实务界讨论较多的"醉酒驾驶"入罪的问题,希望以此为切入,对这种立法上的浪漫主义思维予以揭示和反思。

  • 标签: 浪漫主义 醉酒驾驶 合理性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中我初次到德国,是年96岁的卡尔·施米特仙逝。首闻其大名,是在80年代末,再度赴德,又正值他的百岁诞辰纪念,这时CarlSchmidt已是如雷灌耳。接下来,由于东欧剧变,西方的专制制度研究热回光返照,"反面教员"施米特常常被学术界点名,其思想和作品

  • 标签: 施米特 百岁诞辰 一般法律原则 东京审判 欧盟法 纽伦堡法庭
  • 简介:摩根索"现状政策"和米尔斯海默"离岸制衡战略",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理论权力均势的共性;摩根索认为"门罗主义"是美国奉行"现状政策"的一个经典案例;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19世纪是通过"门罗主义"对外扩张称霸美洲。通过解读"门罗主义",摩根索"现状政策"和米尔斯海默"离岸制衡战略"本质上都是战略克制,是划分势力范围并在势力范围内推行渐进扩张的战略。米尔斯海默"离岸平衡战略"是对摩根所"现状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摩根索 现状政策 米尔斯海默 离岸制衡战略
  • 简介:段文波教授与韩波教授关于当事人主义和辩论主义的两篇论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地梳理了这两个重要理论概念的内涵操作边界,从中我们既可以读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也能够发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基础理论问题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共识。因此,对于两文的主要观点,我深表赞同。然而,理论界的共识一致不同,实务界对于辩论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依然存在

  • 标签: 主义技术 主义辩论 当事人主义
  • 简介:绝对主义模式主张,宪法秩序是统一和完整的,在紧急状态下,除了宪法明确规定的特别权力外,行政机关没有其他处理危机的紧急权力。批评者指出该模式过于理想,将损害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相对主义模式则主张,在紧急状态下,国家既存的法律体系可能无法应对,行政机关必须拥有强大的处理紧急情况的权力,但不能对现存法律体系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批评者认为该模式缺乏原则,是在为行政机关行使紧急权力辩护。自由主义模式公开宣称需要没有法律,通过事后向公众说明理由的方式,由公众来决定公共官员的超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批评者认为该模式将会导致专制和全权主义

  • 标签: 绝对主义 相对主义 自由主义 行政紧急权力 宪政 行政机关
  • 简介:一、东方主义话语:西方如何看东方《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现代法》(以下简称《法律东方主义》)[1]是一本关于西方如何看东方(此处主要指中国)的书,书名和内容都明显在向萨义德那本《东方主义》(Orientalism)[2]致敬。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那里,现代欧洲的自我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欧洲对东方(此处主要指阿拉伯)的想象相关。在那种想象中,东方是落后的、停滞的和腐败的。其反面,就是欧洲。萨义德称,这样的东方,更多的是现代欧洲人的想象,并不是现实。尽管如此,这种

  • 标签: 东西方 东方主义 中国美国
  • 简介:在法官的司法过程中,法条主义实用主义是主要的两种司法风格。在一国范围内,这种差异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司法的制度结构更广泛的法律文化。英国美国虽同属英美法系,但在法官职业的准入、来源制度结构上呈现出广泛的差异,导致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不同倾向。而对于法条主义、实用主义及其各自所依赖的制度结构的讨论,也将有助于理解中国的选择问题,尽管中国的制度环境远比英美更为复杂。

  • 标签: 法条主义 实用主义 制度结构 法律文化
  • 简介:经济转型国家仿照西方国家构建详尽的反垄断机制至今仍鲜有成功的事例,越南应从中吸取教训,要采取全盘吸收西方模式反垄断法的不同做法,采用改良的战略,以促进经济发展竞争政策改革的契合。在渐进性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先行培育对竞争价值的思想、政治和社会共识,以确保反垄断法得以执行,提高法律体系的效力。而必要的思维框架和社会共识并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政府决策层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越南 竞争政策 反垄断法
  • 简介: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的复杂性需要丰富的经验性个案研究。对抗式的法庭审判是研究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活动的富矿。法律制定、法律史的书写、知识财产相关联的世界体系以及其他不太明显的东方主义表达形式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除了对过去的、殖民地的东方主义加以关注之外,还要考察当今的、帝国中心的东方主义、自我东方主义以及其他新的东方主义形式。对于特定事件,可能存在多种东方主义解读。同一种修辞可能被用于相互排斥的不同计划。东方主义的叙事也可以被借鉴、分解或者混合。面对东方主义提出的严峻挑战,比较法要生存下去,关键不在于“迈出东方主义”,而在于建构一套对他者化操作之影响具有自觉认识的“合乎伦理的”比较法,以及对比较法和法律东方主义中常见的二元对立保持健康适度的怀疑主义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他者化 新殖民主义 比较法 怀疑主义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除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外的马克思主义.其特征是:在形式上,它是多线索、多形态展开的理论形态;在内容上,它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也批判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方法论上,它突出了其法学理论的非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倾向.从总体上看,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思想准备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创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多元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资源;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宝库.

  • 标签: 概念 发展 意义
  • 简介:'这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时代,这是坏得不能再坏的时代;这是闪耀着智慧的岁月,这是充满着愚蠢的岁月;这是富于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一切的时间;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令人绝望的冬日;我们面前无所不能,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下地狱。'这是英国文豪狄更斯在其《双城记》中的开头。且不论当时的英国社会情况如何,只把这段话拿来描述我们对当今这个常被称为相对主义的时代的感受也颇为契合。它反映了现

  • 标签: 法律整合 价值体系 法律思想 多元主义 社会整合 法律体系
  • 简介:“法律东方主义”是-种批判理论,它旨在批判和解构西方法治话语自我建构出来的“普世性”,还原其地方性和相对性.在否认东方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法律传统,将东方视为有待西方去殖民、去传播福音和文明之对象的同时,西方丧失了通过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来完善其自身政治-法律文明的机会.对于中国法律人而言,法律东方主义这-分析视角的意义并不在于让我们用西方人自己提供的武器来揭露“西方法律的虚伪性”,而在于帮助我们破除“自我东方主义”的困境,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去建构体现文明主体性的法治话语.

  • 标签: 词法律东方主义 治外法权 国际秩序 物资救国论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