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专利权保护的目的在于平衡发明创造人、专利利用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但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存在重资本轻劳动、忽视二次创造的权益以及在权利救济过程中利益失衡等弊端。马克及其经典作家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等特点的公平观,能够弥补洛克劳动理论、黑格尔人格思想的缺陷。在马克主义公平观的视角下,通过回归“按劳分配”的原始财产分配规则,拓宽二次创造的权益以及完善“侵权不停止”的救济规则,能够解决专利权保护的困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公平观 专利权 利益平衡
  • 简介: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劳动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劳动的力本主义实际上成为劳动价值的核心,其含义就是从资本运作的视角出发,将劳动当作生产的一个要素、一个步骤,往复不断地参与生产过程,将劳动蕴含的生产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虽然有助于创造巨额的物质财富,但却压抑了人性,贬低了人的尊严。而劳动的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注重精神层面上的活动以及人类的社会化需求。这是构建文明社会所必须达到的要求。从工时制的角度分析,劳动的力本主义下的工时制,存在着时间的计量物化了生命、时间的安排消磨了意志以及时间的利用压抑了人性的问题。而劳动的人本主义下的工时观是一种社会化的、人性化的工时观。这可以进一步克服异化劳动,促进人的发展。

  • 标签: 劳动 工时 力本主义 人本主义
  • 简介:尔等官僚,所谓主义,汝当领导,不负责任,只知发号施令,而不顾实际问题,当官做老爷。自古以来,衙门之内,皆存汝辈。滋生繁衍,改面革腔,扭捏作态,佯装作势。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臆断瞎指挥。祸国殃民,泛滥成灾,不成体统,莫予毒也。

  • 标签: 官僚主义 不负责任 客观规律 主观臆断
  • 简介:以美国“波士顿”恐怖袭击案为始,国际社会“独狼”恐怖主义犯罪态势逐渐成型。这种新型恐怖主义犯罪方式呈现出了主体独立、突发性强、防范难度大等新特点。打击“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关键在“防”,公安工作应在《反恐怖主义法》等反恐法律机制内,从有效防范入手,不断完善针对“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法规,做好反恐情报信息数据的掌握和分析,规范落实重点行业和场所的管理制度,紧紧依靠群众,多管齐下做好防治工作。

  • 标签: “独狼”恐怖主义 犯罪预防 公安工作 反恐法律
  • 简介: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的法律学界,有关法律东方主义的争论都备受关注.而当下,络德睦的《法律东方主义》一书,则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参照物.尽管络德睦的作品聚焦于美国、中国,以及现代法,但本文提议从一种欧洲视角出发,重新诠释其观点.因此,本文首先审视了,从欧洲视角出发是否是恰当的;进而论证,法律东方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构主义式观点,因此也暗示了在东方主义式法律论说之中,还剩下什么内容可供我们思考.很显然,剩下的内容就是“东方法律主义”这一概念——它暗示了某些超越法律东方主义的内涵.因此,在结尾部分中,本文评述了这一概念,并且探索了从欧洲视角出发的其他方式,以重新思考法律东方主义.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应当修正络德睦对于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分析,以及他对于“西方”式论述起点的呈现.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法律主义 解构 系统论
  • 简介:极端主义犯罪侵犯的是公共生活的安宁权,极端主义以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为支撑,其与恐怖主义的区分在于是否以政治指向性为必要。不宜将单纯制作极端主义物品的行为认定为宣扬,因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而煽动或胁迫群众抵制法律制度实施的不属于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强制他人留有极端主义发型或在身体上纹刻极端主义图案的不属于强制穿戴,非法持有宣扬极端主义物品罪中的宣扬强调的是物品本身在客观上彰显、体现了极端主义思想,而不能将其理解为主观的超过要素。

  • 标签: 刑法教义学 价值 极端主义犯罪
  • 简介:在《法律东方主义》一书中,络德睦旨在揭示的只是对“中国有法与否”这一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以及为何西方人对其答案如此在意的认识论根源与政治根源,并未触及作为法律东方主义之反题的东方法律主义问题,更谈不上所为此举是在为当下中国法的任何具体观念进行的辩护与背书.如何界定东方法律主义及其未来将呈现何种样态,本质上仍是一个译介政治问题,需要仰赖于中国知识与政治精英未来的耕耘与塑造.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尽可能摒弃褊狭的法律自我东方主义倾向,需要解决好如何认真对待本土资源的问题,需要处理好政治共同体软硬实力的均衡匹配.

  • 标签: 络德睦 法律东方主义 中国法 东方法律主义
  • 简介: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获取前沿资料已不再是十分困难的事,此时,相比于对资料的简单重复占有,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所得的经验、数据、文献进行研究,而这种方法正是不同学科所具有的自己的方法论。法律人类作为一门法学与人类的交叉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也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色,既要注重人类的田野调查与法律民族志的撰写,又无法脱离法律的环境,通过回顾中西法律人类的研究进程,可以较好地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进而为中国当代的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与问题意识。

  • 标签: 法律 人类学 研究方法
  • 简介:将严重侮辱、损毁尸体行为犯罪化具有直觉上的吸引力。然而,自由主义犯罪化立场坚持损害原则和冒犯原则穷尽犯罪化的正当事由,侮辱尸体罪不能通过这一立场得以辩护。基于新自然法理论的法律道德主义立场则主张,国家有责任通过刑法手段回应侮辱尸体的行为。要证立这一立场,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人类尊严”和“共同善”这两个核心概念,说明侮辱尸体行为的道德属性和国家强制干涉的正当性基础。人类尊严是一类重要的共同善,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基础则在于维护和促进共同善。侮辱尸体侵害人类尊严,因而是一种严重的公共道德不当,国家有责任通过刑法对这一类行为做出适当回应。因此,法律道德主义能为侮辱尸体行为的犯罪化提供最佳辩护。

  • 标签: 犯罪化 法律道德主义 侮辱尸体罪 人类尊严 共同善
  • 简介:题记:本文选取了我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邓正来先生关于问往来的部分信件,以此怀念邓先生!跟随先生读书时那段美好的时光和浓浓的师生深情,我会永远铭记于心!邓先生创办的"正来学堂"是当年我学习的重要平台,《暗夜的跋涉者》是我在读博期间对正来学堂的一点体会。谨以此文作为题记。

  • 标签: 邓正来 书信 博士学位 吉林大学 题记 学堂
  • 简介: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国际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反恐形势。在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恐怖主义发展也有了新的趋势。在此恶劣情况下,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恐怖威胁在增大。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拓展,恐怖主义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利益。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刻不容缓,我国应及时出台措施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保护我国的安全和利益。

  • 标签: 恐怖主义 反恐 安全
  • 简介:“9·11”事件以来,中亚较之于恐怖主义犯罪泛滥的重灾区,地区的局势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亚地区已然消除了来自于恐怖主义的威胁。基于数据,能够对中亚恐怖主义犯罪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作为应对恐怖主义的区际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领域的成效值得肯定,但暴露出的不足更值得重视,需要借鉴国际社会的成熟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

  • 标签: 中亚恐怖主义犯罪 实证研究 上合组织 反恐法律机制
  • 简介:村民自治生态失衡已成为村民良性治理的一大顽疾.村民自治生态失衡与村民治理行政化现象、村民监督机制之阙如、村民选举制度虚置化现象、村务公开制度之漏缺、“全面且有效”的村民救济机制之缺乏等事实不无直接关联.据此,完善村民监督机制,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培育村民法律素养,重塑村民选举制度等法治优化路径成了破解村民自治生态失衡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村民自治 生态失衡 村民救济机制 村民监督机制
  • 简介: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国开展“五位一体”的文明创建,其中首要任务便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生态文明是基于马克主义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栽体,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保障.

  • 标签: 海南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法律保护
  • 简介:为推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专项法律监督活动开展,更好服务“五美”郧西建设,近日,湖北省郧西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莫海成带领该院干警一行四人,就槐树、夹河两起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无人机分别进行了现场取证.

  • 标签: 保护生态环境 副检察长 现场取证 无人机 湖北省 法律监督
  • 简介:准不动产登记对抗主义具有分割物权变动效力、对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意义体系进行有限切割、交付和登记要件兼采和在公示方式升格与公示强制软化之间实现了各种复杂折中的法理特质。交付在准不动产所有权转让中仅为物权变动合意之表达,并非公示方式,也非可排除第三人善意的主要事实依据。准不动产登记对抗主义在法理构造上具有“效力不完全的物权变动”对“善意第三人的否认权”,“效力完全的物权变动”对“第三人无否认权”的双重结构,而支撑这种双重结构的核心恰恰在于当事人对“未登记不对抗”和“登记即对抗”规则的善意的制度信赖。

  • 标签: 准不动产 登记对抗主义 善意第三人 信赖保护
  • 简介: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司法手段在推进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热切关注,天津市某区检察院围绕建设美丽天津的目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创新办案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年来,依法办理污染环境案件25件45人。其中,办理高检院挂牌督办的王某某、朱某某污染环境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 环境保护制度 “五位一体” 环境资源犯罪
  • 简介:当下,生态损害的公法救济渠道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能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公法上行政处罚等措施无法直接救济生态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生态环境侵权责任这一私法救济制度。在生态环境侵权中,行为人经由“加害行为-生态破坏”最终损害了他人的生态利益。构建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制度应从请求主体、义务主体以及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等几个方面着手。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判定要均衡考虑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当以行为违法作为责任成立的构成要件。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应当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分别规定,这不仅由它们各自的特点所决定,而且也凸显生态环境侵权责任之重要地位。

  • 标签: 生态损害 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实践需求与问题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人们在价值观念上形成对"法"认知和运用的自觉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 标签: 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思维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 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方式
  • 简介:意图主义是遵循“立法意图”来解释法律的实践.什么是“立法意图”乃是意图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立法意图”在性质上属于“解释性概念”关于什么是“立法意图”人们可以形成多种相互竞争的“观念”.“言说者意义”理论为“立法意图”提供了最为流行的一种观念,即将之理解为立法机构中个体成员的“精神状态”.德沃金批评这种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实情不符.从他对意图主义实践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种立法意图的新观念,即将立法意图理解为立法机构本身的、而非立法机构中个体成员的“信念”.由这一新观念构成的意图主义理论,能够克服传统意图主义理论的某些实践困难,因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法律解释的实践.德沃金对于立法意图概念的讨论也为意图主义理论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契机.

  • 标签: 法律解释 意图主义 立法意图 解释性概念 精神状态 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