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法是以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国际法律体系。实现和平的使命是国际法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重视国际法的制度和组织建设,但忽视了实现和平的心理因素。深受康德永久和平思想影响的现代国际法体系也偏重于法律制度和国际组织的建设,对人类内心和平的建设重视不足。虽然一些国际法律文件和个别国际组织已经意识到了内心和平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并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显然还是很不够的。真正的永久和平只能从人的内心开始实现。国际法应该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国际法制度和国际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类内心和平的宣传和建设。这是国际法的新使命。

  • 标签: 国际法 和平 内心和平
  • 简介:和平与战争几乎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一个话题,现实与理想的疏离构成了伟大灵魂思考人类未来的强劲动力。十八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疯狂地进行帝国扩张的时代,边沁曾为那个时代残酷的战争所震撼,他一反当时支持帝国扩张的历史主潮,坚定地选择了以"普遍永久和平"为旨归而审慎地思考和构建国际秩序的道路。边沁在其讨论国际法思想的文本中提出了"一项普遍永久和平计划",他提出通过解放殖民地、削减海军和建立公共法庭回应他那个时代关于世界和平的重大问题。

  • 标签: 国际法 世界秩序 帝国 殖民地 永久和平
  • 简介: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生育婴儿,事实层面客观存在由该夫妻精卵结合(夫妻亲生子女)和采用他人精液如精子库供精等生育情形——与该妻为“亲生”,与该夫为“非亲生”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情形。因父母子女亲权关系建立以事实层面亲子血缘关系为基础,对“血亲关系”事实(精卵来源及其体现的“生育意志”)判断“真”或“假”即同时指向当事人法律层面权利义务“应当”或“不应当”。本文拟通过对父母子女“血亲关系”性质的分析,并对一起亲权纠纷在亲子关系事实“悬疑”情形下,一二审法官对父女是否具有“血亲关系”作截然相反推定的案件进行剖析,说明树立婚内父母子女关系适用推定以“儿童利益最佳保护原则”为核心价值基础的司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亲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王和平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应当” 血缘关系
  • 简介:自197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进入了两岸交流议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两岸应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协商两岸和平协议。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对两岸和平协议问题做出最新的回应。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法理基础是主权和治权可以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分裂属于治权的分离。和平协议签署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障碍在于台湾地区领导人提出暂缓政治谈判的主张,法律障碍在于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导致的和平协议被否则的后果。和平协议的性质和使命应得到重新认识,"一个中国"的解读更应具有灵活性,同时台湾地区"公民投票法"的修订应得到关注。

  • 标签: 两岸和平协议 一个中国 “公民投票法”
  • 简介:2014年12月30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和平带领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文刚及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到区检察院调研指导工作,听取了该院2014年检察工作情况并提出相关要求。座谈会上,该院检察长陈宏详细汇报了2014年检察工作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向和平一行认真听取了沙区院工作情况汇报后,对沙区院2014年检察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 标签: 检察工作 和平 人大常委会主任 区人大常委会 办公室主任 区人大代表
  • 简介:通过法权安排实现永久和平是普芬道夫自然法理论的核心主题。普芬道夫认为,保存和培养社会性是自然法的根本戒律,服从自然法可以实现社会和平。但是,这种可能性只是潜在的,永久和平的实现还有赖于政治共同体以及共同体内和共同体之间恰当的法权安排。通过永久和平法权安排的体系化,普芬道夫为现代国家擘划了最基本的法权关系。这些原创性理论成就奠定了他在古典自然法理论谱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地位,也使他成为了永久和平论的鼻祖。

  • 标签: 理性自然法 社会性自然法 法权结构 永久和平
  • 简介: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中国法学会和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对此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

  • 标签: 国家法 反分裂 统一法 祖国和平统一 法律工作者 全国人大
  • 简介:今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基本继承了宪法序言对党的领导的表述,同时在宪法第一条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从宪法序言进入正文,以清晰的法律条文落实宪法序言提出的根本原则,这实现了党的领导在立法内容和立法方式上的历史性发展。首先,以宪法条文的形式确认党的领导,体现出我们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更加科学。

  • 标签: 宪法修正案 党的领导 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精神
  • 简介:我们知道,社会分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社会是完全没有层化现象的。当然,开宗明义,先要澄清概念。“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恐怕是个生疏的概念。

  • 标签: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身份地位 身份体制
  • 简介:以色列学者阿尔维·玛格利特(AvishaiMargatit)曾在1996年出版《正派社会》(TheDecentSociety)一书,原是为以色列的读者用希伯来文所写,后被翻译成英文出版,逐渐在国际社会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甚至被誉为是可以和罗尔斯的《正义论》比肩的著作。如英国学者查勒斯·里德比特尔(CharlesLeadbeater)在一篇书评中指出,《正派社会》是继罗尔斯《正义论》出版25年之后在社会正义领域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 标签: 法治社会 正派 《正义论》 希伯来文 国际社会 社会正义
  • 简介:《判例与研究》在贺海仁博士的带领下,在非凡律师事务所的支持下、在杂志社诸多同仁的努力下,今年十岁了!在此我谨代表广东晨光律师事务所向《判例与研究》的十岁生日表示最诚挚的祝贺!衷心祝愿《判例与研究》在未来的历程中越办越好、蒸蒸日上!

  • 标签: 社会责任 社会大众 律师事务所 服务 判例 杂志社
  • 简介:从法理的角度看,维持和平行动的中立性及其对武力的使用的合法性并不影响或者排除国际人道法对其的适用;并且,从事实的角度看,不仅多项维持和平行动的实践情形已经突破了维持和平行动本应具有的中立性,不同层面的联合国法律文件也明确规定了维和部队应当遵行国际人道法。由此,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不仅介入到了冲突当事方之间的武装冲突并且使用了武力的情况下,国际人道法应当得以对其适用。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仅国际人道法的"普遍性原则和精神"得以适用于维持和平行动;相应地,维持和平行动违反国际人道法的具体情形则主要包括违反了国际人道法关于保护平民、给予平民人道待遇和给予被拘押者人道待遇的要求。

  • 标签: 国际人道法 联合国 维持和平行动 《日内瓦四公约》 普遍性原则和精神
  • 简介:人类生存的维护形式,经历了原始社会集体维护,到特殊关系(家族、身份、家庭)内部维护和个体维护,最终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完全崩溃。在完全的私有制和极端的贪欲下,生存所依赖的相关资源配置发生严重的不平衡,权力、财富、报酬分配过多地向社会强者聚集,社会弱者生存资源单一且微薄,生存与发展问题十分严重。当国家和社会把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义务背负起来,形成生存的社会维护,并使再次分配成为生存的基本资源一部分时,社会立法回应了这一新状况,西方国家的社会法就是在此中产生并得以发展。

  • 标签: 生存 社会维护 社会立法
  • 简介:长久以来,学术界都认为格劳秀斯的《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是关于万民法或者今人所谓的国际法的。这种观察并不充分,这部著作的标题可为佐证:"Dejurebelliacpacislibritres,inquibusjusnaturaeetgentium,itemjurispublicipraecipuaexplicantur",直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论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三卷本,其中阐明了自然法权、万民法权、尤其是公法"。可以看到,这部著作不仅仅关乎那种被今人不确切地称为国际法的东西,而且也关乎公法,也就是今人所谓的国家宪法,除此之外,它还关乎自然法与万民法。关于这一点,格劳秀斯在本书的长篇"导言"部分曾经予以阐述。拙文将以"导读"的形式,深入研究格劳秀斯这篇"导言",并尝试探讨以下若干问题:格劳秀斯的《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真的是一部"国际法"著作吗?如果是,那么,在何种程度与何种范围呢?另外,格劳秀斯在这部巨著中所教导的自然法与万民法的精义何在?

  • 标签: 格劳秀斯 战争法权 自然法权 万民法权
  • 简介:本文认为构建中国民法的社会基础不仅仅在于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私域社会张扬权利更是不能忽视的课题.本文在阐明市民社会和民法的特性及二者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私域社会--乡土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私域社会之于市民社会的差距,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实现从乡土社会到市民社会的彻底转变,是构建中国民法社会基础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乡土社会 市民社会 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