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西嶋定生是著名的东洋史学家,东京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与京都学派的谷川道雄都是学界巨擘。一个研究秦汉史,一个研究中古史,基本的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然而都没有局限于教条,开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西嶋先生早期囿于历史分期的讨论,有着教条化的倾向,但在与京都学派的论战中,不断修正,开始着力于战国以讫,秦汉大一统帝国的构建,帝国权力与一般民众的关系的讨论,帝国与四夷所结合产生的东亚世界,以及背后作为理论支撑的儒教国教化的问题。主要观点见于《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等一系列论文、专著。它的基本观点最后都被汇集于《白话秦汉史》,〔U该书深入浅出,使人得以一窥先生学术的大概,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标签: 帝制中国 秦汉史 白话 世界 东亚 京都学派
  • 简介:论文写作,对于学者来说是生存技能,也是看家本领。我始终认为,学者就是作家,不写作无以称作家。文科的写作与理科的实验可以对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写作对于不同的学科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实证性学科的论文写作离不开田野调查,藉此获得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而不能闭门造车。

  • 标签: 论文写作 写作者 生存技能 田野调查 差异性 学者
  • 简介:本笔谈系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课堂讲授录音整理而成。《中外法学》编辑部曾于1990年第6期至1991年第2期,分别约请金瑞林、魏振瀛、沈宗灵、饶鑫贤、肖蔚云、储槐植六位先生撰文分享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心得与经验。24年过去了,尽管中国法学论文发表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中国法学研究的创新与论文写作的质量并未得到同步提升。

  • 标签: 法学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学 课堂讲授 论文发表
  • 简介:<正>《中外法学》1990年第6期"法学论文写作指导"专栏开辟以来刊载的几篇文章,对指导法学各专业领域论文的写作有普遍借鉴意义.为节约篇幅,本文尽可能地避免与之重复.一、文章越来越难做不少同志认为,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与过去相比不见提高,甚至有所下降.由于没有进行普遍调查,不敢妄断.假定这一评论大致反映真实情况,我试图

  • 标签: 论文写作 刑法学 本科生 借鉴意义 法学论文 直觉思维
  • 简介:<正>修辞与司法文书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司法文书,是行使司法权的司法机关制作,体现国家法律具体实施的国家公文。司法文书讲究语言准确,而修辞是专门研究如何使语言准确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我对“修辞”的看法》一中说过,修辞就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之间——各个(多少是同义的)词语之间,各种句式之间,各种篇章结构之间,各种风格(或叫做‘文体’、‘语体’)之间——进行选择,选择那最适合需要的,用以达到当前的特定的目的。”吕先生所说的“选择那最适合需要的”,是指选择要准确。所说的“达到当前的特定的

  • 标签: 司法文书 文书写作 修辞效果 风格特点 司法权 司法机关
  • 简介:在孔子的话语系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标志着儒家对西周礼乐文化的高度重视与自觉传承。孔子对“”的高扬与其改造社会的政治策略密切相关,而这种策略则又暴露出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错位,造成某种思想上的悖论性特征。儒家的文艺思想只有置于这个“”的观念系统中才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

  • 标签: 悖论性
  • 简介:<正>法学学士论文,是指为获得法学学士学位而撰写的大学生毕业论文(以下简称“学士学位论文”)。其性质,是法学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撰写学士论文,目的在于总结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具有综合运用法学专业知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受至科学研究规范的基本训练,为今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法学大

  • 标签: 学士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毛泽东思想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专业知识
  • 简介:<正>西汉刘向著《说苑》卷十四中子大义灭亲一节读来令人感慨。春秋时期,子担任楚国最高官职令尹,其弟子新因犯死罪,被执法官廷理囚于狱中。可廷理了解其背景后,又将其释放。子闻知些事,即把廷理进衙署,严加训导:“国家委你以廷理之重任,就是要你依法惩治罪

  • 标签: 执法官 楚国 《说苑》 衙署 刘向 中子
  • 简介:李大钊曾在《甲寅》日刊发表70篇文章,几乎是将近每两天就发表1;在《新生活》周刊发表68篇文章,平均每期发表1.2篇。可是,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竟然在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存续的近5年时间里,没有用本名或常用笔名发表过一篇文章。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实际上,他在该报以列武、子棠、其颖、罗敬、田诚5个笔名发表了36篇文章。另外,在《政治生活》以罗敬署名的两亦为他所作。

  • 标签: 李大钊 笔名 38篇轶文
  • 简介:英语写作的体裁很多,其中备忘录是所有英语国家中最常用的一种行政公文,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高效率行文方式。本文以在联合国任务区使用的范文为例,着重介绍了备忘录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 标签: 英语备忘录 写作 技巧
  • 简介:<正>撰写硕士论文,并没有固定的程式,各门学科、各个写作者的情况不同,也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套.这里只想就十几年来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对写作硕士论文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论文题目的选择写作法学硕士论文,首先要重视论文题目的选择,题目选得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论文的质量.多年来我系许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从题目一看就感到是学科中应当研究、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价值、有新意,使人就想读读这篇论文.但是也有个别论文的题目,一

  • 标签: 硕士论文 论文题目 论文质量 硕士研究生 具体写作 调查研究
  • 简介:"80后写作"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而青春文学、玄幻文学和盗墓文学可以看做"80后写作"的三个主要代表。本文通过对它们的出现、命名与走红原因等的描述与分析,试图给出"80后写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与评价。

  • 标签: “80后写作” 青春文学 玄幻文学 盗墓文学
  • 简介:案例教学正在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在世纪之交共同的“新宠”。公安法律文书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责无旁贷地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在实施应用过程中,采纳了“一案到底”的案例教学法,把同一案件在办理过程中,让各种法律文书在办案进程的不同阶段出现,收到融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桥为一体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公安法律文书 写作教学 案例教学
  • 简介:清代司法审判的性质和裁判依据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中可以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来指导今天的司法实践。把清代的司法审判还原到清代的社会现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应该从以下两个维度思考:其一,以普通人对法律的认知及司法诉求来探讨其对清代司法审判的影响;其二,以断案官员自身的理念和对普通人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的了解为前提,并且在“背景依赖”的制约下来探讨官员对清代司法审判结果的影响。清代司法审判的性质和官员的断案基准是在二者的紧张关系中展现的。

  • 标签: 俗人 士人 清代 审判 情理
  • 简介:纵观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不外以下功能,一是通过保护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产生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鼓励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二是通过鼓励优秀作品的交流、传播,促进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最终起到提高全社会文化素质,尤其是推动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与公众享有受教育、获取知识和了解世界的权利在一定意义上却又是一对矛盾.

  • 标签: 东方国家 西方国家 教材写作 著作权法 教学目的
  • 简介:<正>拜读《学术季刊》1988年第3期上刊登的尤俊意同志的论文《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律思考》(以下简称《思考》),受到不少启发。但对该文中提出的几个基本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意见如下:一、关于我国当前法学研究是否仍处于“幼稚”阶段问题关于我国“法学幼稚”的评价,最初见之于七届人大会议上历史学家戴逸对于理论界现状的批评,作为人民代表在人大讨论时的发言,针贬时弊,指出理论界与改革、开放有脱节的毛病,诸如哲学贫困、经济学混乱、史学危机、法学幼稚等等。这些直观、整体的评价未必全部正确,仍容辨析与争议,但对法学界现状的概括是比较中背的,甚

  • 标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法律思考 法学理论 法律文化 法治社会 商榷意见
  • 简介:汉代和北魏的石刻画像中描绘的丁兰侍亲传说有侍奉母亲和父亲两种,而侍奉父亲在早,侍母为后出;名字有丁兰和丁兰父两称,又实为一人。到北朝时期,侍奉母亲的丁兰又变成女性,丁兰的丁表示身份,就是汉代的丁奴婢。《木兰诗》的传说由此产生,诗歌的写作时间也就应该在北魏时期。在文化层面上,故事由孝提升到了忠,最后成为忠孝两全统一的典范。后来木兰为了体现性别差异又变成了花木兰,花木兰就是木兰。元代以后,丁兰是二十四孝之一的主角,孝顺侍奉的对象不再为一个人,而是父母双亲,一事分合变化凡三次。

  • 标签: 古代石刻 丁兰 孝道 木兰诗
  • 简介:<正>《法学》1983年第四、五期连载了李光灿同志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写的长篇文章《马克思主义与刑法学》。编辑部在按语中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的重要论文郑重地向广大读者推荐。但是,当我认真读了该文之后,对其中一些理论观点是否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却不禁产生了疑问。特提出来与李光灿同志商榷。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刑法学 马克思恩格斯 犯罪 社会秩序 施蒂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