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法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继受外来到形成发展美国本土法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是有机的,渐进的,不可任意割裂。17世纪早期殖民地的法制状况具有多元化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特点。18世纪殖民地大规模,全面系统地继受英国法。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美国本土法形成。在移植外来,形成本土法的过程中,美国人重视法律本土资源,坚持可适用性原则。在法律移植过程中,最先被本土化的是初级规划,本级规划则较晚被本土化。

  • 标签: 美国 本土法 外来法 法律继受 普通法 衡平法
  • 简介:习惯法制度化既是对社会现象的实然描述,也是对法律发展的应然要求。那么,如何汲取历史经验并促进本土的法律实践?本文首先考察了习惯法制度化的法理依据及其在不同背景下的制度经验;然后,分析了当代中国习惯法制度化的现状及其问题;随后,建设性地提出了习惯入必须具备的制度要件。最后在结语部分对习惯法制度化的法治价值作了简要阐述。

  • 标签: 习惯法制度化 历史经验 现实选择
  • 简介:法治是我国既定的治国方略,也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和路径;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德治传统的社会中.法治的实现必须立足于对德治资源的整理与统合。杭州市“德并进”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法治”与“德治”在社会管理领域的有机整合.在理念、组织和制度等多层面统摄了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是对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回应.是落实和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表现。“德并进”社会治理模式的目的是形成更为良好的社会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法治 德治 “德法并进” 杭州
  • 简介:英国的法治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建国之初,源于日尔曼原始习俗的习惯初步划定了英国的未来走向,法治进程开始起步。诺曼时期一度流行的封建法,不自觉地促进了英国法治传统的成长。此后产生的普通,因其自治性、职业化、制度化等固有属性,进一步稳固了英国法治传统。'光荣革命'后,法治最终确立。英国法治经验主要有:第一,建立适度强大的政治权威,进而实现政治与法律的良性互动,是顺利走向法治的必要前提。第二,法律自治的制度化是关乎法治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第三,法律自治制度化的核心是自治型司法制度建设。

  • 标签: 习惯法 封建法 普通法 法律与政治互动 法律自治制度化
  • 简介:2004年是中国法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年。有着55年历史的大及大人,在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和法学教育的过程中,任重道远。

  • 标签: 法治建设 法学教育
  • 简介:<正>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法律观念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能量。因此,对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颇有意义。本文拟通过"刑"、""、"律"字演变的阐述,来考察先秦人的法律观念及特征。一、"刑"字的产生、演变——"刑"的观念文字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最主要形式,不能脱离人的思维。因此,特定文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能够反映出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认识。文字的产生遵循着事物、概念、语言、文字四者相递产生的规律、事物在先,然后在人们的思维中产生

  • 标签: 传统法律观念 先秦 法观念 甲骨文 现代化进程 金文
  • 简介:[民间·民族习惯专栏主持人手记(八)]多年前,我指导的法律硕士厉尽国同学以《法学研究中的“民间”范式》为题,完成了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并受到答辩组全体成员的一致称赞,无可争议地获得了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据我所知,这是我国法学界就民间作为法学研究的范式问题所进行的首次系统和专门的论述。尽管在此前,梁治平、朱苏力、田成有等在他们的论著中,也捎带着对这一问题做过一些论述,但并非专门就此问题而展开。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民间法 专栏 硕士学位论文 法学研究 法律硕士
  • 简介:社会作为寓于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第三法域,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法律社会化现象的经济.因而,一方面,经济具有广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经济与狭义社会之间,各自所对应的国家干预在范围、宗旨和手段上都不尽相同,但在经济与社会趋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需要完善其功能的配合.

  • 标签: 经济法 社会法 法律社会化 国家干预 广义社会法 狭义社会法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行为时、中间、裁判时的适用问题属于刑法的时间效力问题或溯及力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是刑法界比较熟悉的刑法时间效力原则,是处理犯罪行为时和犯罪裁判时法律不一致情况下的法律适用原则,这是新旧两的选择适用问题。但在近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因涉及适用刑法修正...

  • 标签: 刑事司法 法的适用 时间效力 刑法 裁判 法律适用原则
  • 简介:经济主体范畴的提出,意味着主体内涵与外延的明确界定,决定着经济的效力范围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经济范畴体系的重要一环。

  • 标签: 经济法 法主体 范畴
  • 简介:文章从分析法律移植与中国法的国际化进程,法律移植与国家主权、国家意识形态、中国法的本土资源以及立法成本等关系入手,指出法律移植是世界法律发展的一个基本历史过程,是法律发展的规律之一.文章最后对法律移植与21世纪中国法的发展作了展望.

  • 标签: 法律移植 中国法 法律发展 立法成本 世界法 国家主权
  • 简介:审判经验来源于司法实践,既不能脱离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指导和制约,也不能一味固守原理和定律、拒绝回应社会与实践的需求与发展。当代社会对调解正当性的认同实际上已超越和升华了传统法治原理,尤其是逐步脱离了国家中心和诉讼迷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政策,是司法机关立足于我国现行体制和司法环境,应对社会纠纷解决需求而做出的选择,为了保证其目标得以实现,法院应在总结调解实践经验的同时,遵循调解的规律和原理,并注意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提高调解的效果和正当性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

  • 标签: 审判经验 诉讼调解 司法政策 法学原理
  • 简介: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霍姆斯经验法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通过对客观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在观念上它属于不证自明的公认范畴。在证据法意义上,经验法则是法官依照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反映事物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事理作为认定待证事实的根据的有关规则。①我国三大诉讼本身并没有规定经验法则,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释[2001]33号《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从免证事实的角度规定了经验法则,但仅作了关于事实推定的比较简单的反证规定。②司法实践中,法官滥用、误用③以及该用不用经验法则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经验法则作一简要的探讨。

  • 标签: 经验法则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实践运用 规制 最高人民法院 日常生活
  • 简介:”最初为“刑”之一种,即流放。作为刑罚,其本身就含有惩罚与遏止两重含义。“”字从“水”,“水”既是一种惩罚的手段,同时又作为永恒的象征。《说文解字》说“平之如水”,强调的是“”的规范统一特性,而不是其公平性。“”字的含义经过了“刑”、“刑赏”和以刑赏为保障的各种社会规范三个发展阶段,其完备时期是在战国时期。

  • 标签: 规范
  • 简介:<正>一、经济是关于经济秩序的法律经济是经济秩序的。经济秩序则是调节经济运行并规范在经济运行中起重要作用的经济主体的行为的原则。经济秩序最基本的原则取决于制定经济计划的方法。它们可以通过

  • 标签: 经济法 限制竞争 世界经济秩序 贸易实践 国际法 经济政策
  • 简介:<正>的价值、正义与利益的概念就当代中国法学来说,的价值,或法律价值,是本世纪80年代从有些西方法学作品中引入的一个概念。从字面上讲,的价值可以有不同的含义。第一,它指的是促进哪些价值;第二,指法本身有哪些价值;第三,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根据什么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从这一意义上讲,的价值即指它的评价准则。美国法学家庞德(R·Pound)在其法理学作品中所讲的价值问题就是评价准则:在法律调整或安排背后"总有对各种互相冲突和互相重迭的利益进行评价的某种准则。""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

  • 标签: 正义论 各种利益关系 局部利益 评价准则 法律调整 类价值
  • 简介:<正>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罗马与英国法的关系成为英国法律史上最难解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英国法理论认为,英国普通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制度,不曾受任何外来影响。的确,与欧洲大陆国家相比,英国法律的发展独树一帜,但这并不是说,它完全离开了欧洲历史上罗马传播的主流。实际上,罗马对英国普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是,这种影响的方式、时机、程度和性质,与欧洲大陆国家的情况迥然有别。本文的目的,正是要通

  • 标签: 罗马法 英国普通法 欧洲大陆 欧洲历史 英国法 法律史
  • 简介:民间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则,与国家制定法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存限度。民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强制性、传承性等鲜明的特点。与此相联系,出于对自然的原初的敬畏与恐惧、社会化了的行为尺度、乡土社会的正义观以及类同于国家法的暴力构成了民间的效力来源和基础。民间同样发挥着的作用,只是与国家制定法在作用的内容、方式、方法、强度和向度上存在着差别。

  • 标签: 民间法 习惯法 效力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