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血流测量(TTFM)波形经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后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可行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114例在北京朝阳医院行CABG的患者术中记录的TTFM波形进行FFT处理,获取相关参数。按照旁路移植血管不同分为左乳内动脉组(LIMA组,113支)和大隐静脉组(SVG组,207支)。术后随访CTCA,评价处理后参数对旁路移植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术中共移植旁路血管320支,总通畅率80.3%(257/320)。LIMA组术后通畅率89.4%(101/113),SVG组术后通畅率75.4%(156/207)。经FFT转化后,全组病变与非病变旁路移植血管的主波幅度值(H0)、第1谐波幅度值(H1)、第1谐波频率(P1)和H0/H1,LIMA组的H1、P1,SVG组的H0、H1和P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组H0降低(OR=0.92,95%CI:0.90~0.95)和P1升高(OR=2.26,95%CI:1.64~3.10)使旁路移植血管病变风险增加。LIMA组中,H1升高(OR=3.57,95%CI:1.79~7.12)和P1升高(OR=1.53,95%CI:1.01~2.33)使旁路移植血管病变风险增加。SVG组中,H0降低(OR=0.83,95%CI:0.77~0.89)、H1降低(OR=0.05,95%CI:0.02~0.14)和P1升高(OR=9.53,95%CI:3.04~29.86)使旁路移植血管病变风险增加。ROC曲线显示全部旁路移植血管组中H0和P1具有中等程度的预测准确性;LIMA组中H1、H0/H1具有中等程度预测准确性;SVG组中H0、H1具有较高程度预测准确性,P1具有中等程度预测准确性。结论TTFM波形经FFT处理后的获得参数对CABG术后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通畅率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霍夫变换(HT)的新算法提高射波刀自动质量保证(AQA)测试胶片影像分析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并探讨胶片图像的扫描分辨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获取9对胶片对AQA模体进行分析测试,首先利用中值滤波对灰度化后的胶片影像预处理,去除噪声干扰;再使用全局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利用HT提取胶片边缘直线,将胶片图像变换至正确位置;最后利用边缘检测和HT提取出影像中射野投影圆和钨球投影圆的圆心,通过分析同心度最终得到AQA测试的误差分析结果。结果所有样本分别使用本算法与原软件算法所得等中心误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表明本算法在保证了胶片分析准确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均不能通过采用分辨率更高的胶片影像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本算法排除了胶片扫描摆位误差造成的干扰,为射波刀系统AQA工作提供了一种更稳定的途径。

  • 标签: 射波刀 自动质量保证 霍夫变换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在平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行择期平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中压疮预防措施;15°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调整手术床角度;30°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30°-平卧-右倾30°调整手术床角度。评价3组患者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及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结果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6%(8/50)、0、4%(2/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120,P<0.05),进一步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术后压疮发生率高于15°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与30°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分别为(27.880 ± 1.637)、(27.520 ± 1.693)、(26.920 ± 1.947)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779,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与15°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高于30°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可在不影响手术医生操作便捷性的前提下,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其中间隔30 min,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的手术床角度调整方案效果最优。

  • 标签: 手术体位 压疮预防 手术 平卧位 间断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在平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行择期平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中压疮预防措施;15°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调整手术床角度;30°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30°-平卧-右倾30°调整手术床角度。评价3组患者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及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结果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6%(8/50)、0、4%(2/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120,P<0.05),进一步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术后压疮发生率高于15°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与30°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分别为(27.880 ± 1.637)、(27.520 ± 1.693)、(26.920 ± 1.947)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779,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与15°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高于30°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可在不影响手术医生操作便捷性的前提下,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其中间隔30 min,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的手术床角度调整方案效果最优。

  • 标签: 手术体位 压疮预防 手术 平卧位 间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