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内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肠息肉 帽状息肉病 临床特征 内镜特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直径≥1 cm)行内全层切除术,并采用单钳道对吻缝合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内全层切除术后单钳道对吻缝合技术闭合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所有术后创面成功闭合(100%),未发生术后吻合口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瘤体平均最大长径3 cm(1~7 cm),13例(21%)瘤体最大长径≥5 cm;62例患者平均止血夹应用个数25.7枚(7~78枚),平均手术时间168 min(44~300 min),平均缝合时间63 min(13~211 min);患者术后平均7 d(4~12 d)出院;术后3~6个月复查,手术创面均愈合良好。以上结果提示,单钳道对吻缝合方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安全、有效、简单、可行。

  • 标签: 缝合技术 对吻缝合 内镜全层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 简介:摘要黏膜下剥离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由于切除几乎保留了完整的胃黏膜,术后异时性胃癌(metachronous gastric cancer,MGC)的发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MGC的临床病理特征、长期预后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胃肿瘤 异时性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作者: 任常 冯力民 段华 朱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北京 100006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发病率高,黏膜下子宫肌瘤常造成明显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一线微创手术治疗方式。2021年12月,国际妇科学会(ISGE)制订了“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指南”,为临床实施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提出了具体的推荐建议。本文对此指南中的推荐建议进行解读,便于中国妇产科同道借鉴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87(56.6±12.5)岁。2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行内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为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为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2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R2切除患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187.4±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07.2±31.3)mL,分别大于组的(105.8±19.6)min、(45.89±14.6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6.51,P值均<0.001)。手术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6~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3个月。随访期间,手术组患者死亡2例,组患者死亡5例。组术后胃肠部位转移1例、局部进展4例,手术组术后同侧肺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总体生存期平均为61.9[95%可信区间(CI)48.0~75.9]个月、无复发生存期平均为50.7(95%CI 31.6~69.8)个月,分别短于手术组的83.1(95%CI 75.8~90.4)个月、86.7(95%CI 78.6~94.8)个月,仅无复发累积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20)。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优于治疗,且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推荐其为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肺肿瘤 肺腺样囊性癌 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与显微联合上鼓室入路行中耳胆脂瘤切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62例中耳胆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耳与显微联合上鼓室入路中耳胆脂瘤切除治疗,均随访1年以上。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听力情况,记录随访1年的复发与感染情况。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鼓膜愈合60例,愈合率高达96.77%,另2例发生感染继发性穿孔,后经耳联合显微手术后愈合。术后3个月,62例患者的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复发1例,感染1例。结论中耳胆脂瘤采取耳与显微联合上鼓室入路切除治疗,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听力指标,且复发率与感染率低。

  • 标签: 中耳胆脂瘤切除术 上鼓室 显微镜 耳内镜 听力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除和腹腔手术治疗肿瘤最大径为2~5 cm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肿瘤表面情况、生长方式、病变起源等因素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为胃间质瘤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因胃间质瘤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切除(切除组137例)或腹腔手术治疗(腹腔手术组164例)的301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表面有无凹陷(肿瘤表面黏膜局部下陷深度>5 mm)、是否不规则(肿瘤表面表现为非半球形或非椭圆形)、有无溃疡,肿瘤部位、形状、病变起源、生长方式(腔生长或腔内外生长)、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肿瘤是否整块切除,手术时间、是否出血、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切除组137例胃间质瘤患者中,行内黏膜下剥离术85例(62.0%),黏膜下挖除术9例(6.6%),下全层切除术42例(30.7%),隧道法黏膜下肿物切除术1例(0.7%)。切除组和腹腔手术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胃间质瘤患者中分别有1、49、26、2例肿瘤表面有凹陷、溃疡、不规则,不同危险度分级肿瘤表面有无凹陷、是否不规则、有无溃疡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P=0.011)。切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低于腹腔手术组[86.1%(118/137)比100.0%(16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P<0.001),但切除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手术组,且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手术组[分别为90.0 min(62.5 min,150.0 min)比119.5 min(80.0 min,154.2 min)、3 d(3 d,4 d)比5 d(4 d,7 d)、3 d(2 d,4 d)比4 d(2 d,6 d)、11 d(10 d,14 d)比16 d(12 d,20 d)、7 d(6 d,9 d)比9 d(7 d,11 d)、(38 211.6±10 221.0)元比(59 926.1±17 786.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6、-7.12、-4.44、-6.89、-5.92,t=-13.24;均P<0.05)。切除组术后腹痛和术后其他较重并发症(休克、呼吸衰竭、肺栓塞、胃轻瘫等)发生率均低于腹腔手术组[16.8%(23/137)比27.4%(45/164)、0.7%(1/137)比4.9%(8/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8、0.043);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出血、发热、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除组呈腔生长、起源于固有肌层病变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腹腔手术组[分别为19.5%(25/128)比32.6%(45/138)、12.6%(12/95)比31.4%(37/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0.42,P=0.016、0.001)。切除组和腹腔手术组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0(0/137)比2.4%(4/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129)。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为2~5 cm的胃间质瘤,切除安全、有效,优于腹腔手术治疗,但对于肿瘤表面有凹陷、溃疡、不规则、呈腔内外生长倾向的病变建议选择腹腔手术。

  • 标签: 胃间质瘤 内镜切除 腹腔镜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Endoport技术在累及室间孔的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神经Endoport技术治疗的21例累及室间孔的颅病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随访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的病变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围手术期发生术后出血1例、颅感染1例。随访3~30个月,除1例失访外,余20例患者术前出现过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末次随访时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5.5±3.5)分],影像学随访均未发现病变复发迹象。结论神经Endoport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切除累及室间孔的颅病变,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神经内镜 Endoport技术 室间孔 微创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的改进和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也可为临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目前,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胆胰疾病的可选治疗方案。本文对2021年12月发表的欧洲消化学会制定的治疗性EUS指南进行解读,旨在阐明EUS引导下胰胆管穿刺引流、胆囊穿刺引流、胃空肠吻合等治疗性EUS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方法和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 标签: 超声检查 治疗性超声内镜 指南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DEAS模式访视在结肠息肉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EMR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DEAS模式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量表(APAI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脉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脉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PAIS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APAI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EAS模式访视应用于结肠息肉EMR患者中,能降低患者术前焦虑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生理指标。

  • 标签: 结肠息肉 IDEAS模式访视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焦虑 生理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患者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联合电话回访采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问卷调查时间从2019-05-01开始,截至2020-07-31。整理分析患者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患者复查的原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复查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13例患者的调查问卷,其中331例(80.1%)复查依从性好,82例(19.9%)复查依从性差。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构成(χ2=4.68,P=0.034)、病变性质构成(χ2=10.10,P=0.002)、文化程度构成(χ2=4.00,P=0.049)、可支配收入构成(χ2=7.00,P=0.009)、工作状况构成(χ2=11.29,P=0.004)、医疗保险种类构成(χ2=13.59,P=0.001)影响患者复查依从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种类的医疗保险下,黏膜下病变患者比黏膜病变患者达到依从性好的可能性更低(P<0.001,OR=0.383,95%CI:0.227~0.644);在相同的病变性质下,城镇医疗保险患者比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达到依从性好的可能性更高(P<0.001,OR=2.938,95%CI:1.696~5.090)。结论ESD术后患者复查的依从性与病变性质、医疗保险种类和对疾病认知密切相关。黏膜下病变患者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更有可能依从性不佳,应多加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疾病认知教育,对提高复查依从性非常必要。

  • 标签: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 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 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 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 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机器人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下治疗的阑尾腔息肉病例共6例,息肉直径0.3~1.3 cm。6例阑尾腔息肉均顺利完成下治疗,其中3例行内黏膜切除术整块切除、1例行内黏膜切除术分片切除、1例行内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例予活检钳冷钳除。6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和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3例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余3例暂未复查结肠。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阑尾腔息肉行内下治疗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阑尾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完全生型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PN或LPN的73例完全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RAPN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48.6±13.7)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13例,右侧16例;R.E.N.A.L.评分(9.2±1.0)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2.6±10.7) ml/(min·1.73 m2)。LPN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50.1±12.3)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24例,右侧20例;R.E.N.A.L.评分(9.1±1.3)分;术前eGFR(81.7±9.6) ml/(min·1.73 m2)。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eGF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及根治手术病例。RAPN组与LPN组手术时间[140(80,160) min与150 (90,180) min,P=0.264]、术中出血量[150 (100,200)ml与180 (120,200) ml,P=0.576]及术后住院时间[(7.0±2.7)d与(7.4±2.1)d,P=0.4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APN组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LPN组[(23.1±3.3)min与(27.6±4.7) min,P<0.001)。RAPN组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LPN组术后1例活动性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缘阳性病例。两组术后3个月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6.3) ml/(min·1.73 m2)与(70.5±7.6) ml/(min·1.73 m2),P=0.117]。中位随访22.6(6.0~93.2)个月,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对于经验丰富的术者,RAPN和LPN治疗完全生型肾肿瘤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LPN相比,RAPN可以降低完全生型肾肿瘤的手术难度,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围术期疗效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肾肿瘤 完全内生型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经胃腔切除术(LIGS)在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行LIGS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52(35~69)岁;患者均行LIGS。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间隔为每3个月1次。了解患者远期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4月1日。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IGS,无中转开腹或手术方式变更。5例患者术中探查示:3例肿瘤位于贲门小弯侧,2例位于胃底后壁,肿瘤距离贲门齿状线1.5(1.0~3.0)cm。5例患者中,3例具有病理学可评估切缘,分别为0.3、0.8、1.5 cm,2例无可评估切缘但包膜完整。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5(65~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5(15~70)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1~3)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2~4)d,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3~5)d,术后住院时间为6(5~8)d。5例患者均无出血、吻合口漏、胃瘫等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胃间质瘤;肿瘤长径为3.0(1.8~5.5)cm,其中2例肿瘤长径≤2.0 cm,3例肿瘤长径≥3.0 cm。5例患者危险度分级为2例极低危,2例低危,1例中危。(2)随访情况。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9(3~1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等远期并发症,CT复查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LIGS可用于治疗贲门周围胃肠间质瘤。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贲门 腹腔镜经胃腔内技术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创新性将水下黏膜切除术应用于胆囊息肉切除的胃镜下保胆手术中,该手术方式可以避免术中气泡的干扰,让视野清晰,避免漏诊,可以让胆囊黏膜层漂浮在固有肌层上方,更安全切除病灶,且因水的热传导功能,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避免因为黏膜下注射导致的针道转移风险。

  • 标签: 胆囊疾病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保守疗法
  • 简介:摘要胰瘘常见的病因为急慢性胰腺炎、外伤以及外科手术。其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随着技术的发展,下治疗逐渐成为保守治疗无效的胰瘘首选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讨论了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超声及相关技术在胰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胰瘘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内镜超声 多学科管理
  • 简介:摘要为更有效地清洗管道,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型双头清洗刷。收集2019年6月—202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镜中心使用后的肠130件,以肠使用结束后清洗顺序标记为单双号,单号为常规组(n=65),采用常规单头清洗刷往返式清洗;双号为实验组(n=65),采用新型双头清洗刷单向式清洗,其头端为尼龙刷头,尾端为致密无纺布刷头。两组清洗方法均按照《软式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进行,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细菌定量检测法对两种方法清洗软式管道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常规组清洗刷清洗管道前后ATP相对光单位值(relative light unit,RLU)水平均有所下降[530.63 RLU(26~3 559 RLU)比270.87 RLU(20~1 415 RLU)],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5)。刷洗后新型双头刷的无纺布刷头带出细菌阳性率为86.2%(56/65),尼龙刷头带出细菌阳性率为46.2%(30/65),常规单头刷的尼龙刷头带出细菌阳性率为32.3%(21/6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46,P<0.05)。使用新型双头清洗刷对软式的清洗效果比常规单头清洗刷的清洗效果更佳,无纺布刷头带出细菌效果明显优于尼龙刷头。

  • 标签: 专业,护理 内窥镜 消毒 清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不同型号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镜中心2014年3月—2020年12月所施行的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置入“双猪尾”10 F双塑料支架组和置入“双猪尾”7 F双塑料支架组,比较这两组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共纳入29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10 F双塑料支架组11例,7 F双塑料支架组18例,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8.2±8.0)min及(34.7±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01)。术后腹痛[18.2%(2/11)比5.6%(1/18)]、发热[9.1%(1/11)比11.1%(2/18)]及出血(均无)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月后复查CT,10 F双塑料支架组、7 F双塑料支架组嚢腔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0.9%(10/11)和88.9%(1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对于符合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标准的患者,7 F与10 F支架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7 F支架具有手术操作便利、时间较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腔内超声检查 引流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