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采用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控中心是控地面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对现场设备维护经验及应急处置,总结了处理控中心设备故障的方法,为控中心设备维护与故障的处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列控中心 设备 故障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风险建立对应的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年(≤45岁)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时段在德州市人民医院行健康查体的青年群体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青年脑出血的风险线图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对构建模型进行效能、拟合优度及获益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家族史(χ2=115.66,P<0.001)、高血压分级(Z=17.67,P<0.001)、吸烟史(χ2=33.91,P<0.001)、饮酒分级(Z=4.84,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11.76,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4.78,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5.83,P<0.001)、血糖(Z=5.68,P<0.001)、同型半胱氨酸(Z=2.2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分级(OR=3.457,95%CI:2.809~4.254,P<0.001)、家族史(OR=2.871,95%CI:1.868~4.413,P<0.001)、BMI(OR=1.093,95%CI:1.040~1.148,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230,95%CI:0.111~0.480,P<0.001)、血糖(OR=3.457,95%CI:2.809~4.254,P<0.001)、同型半胱氨酸(OR=3.457,95%CI:2.809~4.254,P<0.001)是青年脑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线图预测模型显示,BMI 96分,高血压分级100分,家族史30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6分,同型半胱氨酸48分,血糖52分,该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系数为0.874;线图依赖ROC曲线AUC为0.891,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5%(263/353)、89.7%(437/487),模型诊断效能良好。结论通过本研究建立的线图模型可预测高危人群发生脑出血的概率,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青年脑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青年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达格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患者肾功能及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2.80±5.77)岁;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53.19±5.82)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格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P=0.023)。治疗后,观察组FBG为(6.50±1.33)mmol/L、2hPG为(8.35±1.44)mmol/L、HbA1c为(6.01±0.54)%、TC为(4.58±0.23)mmol/L、TG为(1.41±0.22)mmol/L、LDL-C为(2.23±0.34)mmol/L、MDA为(3.20±0.33)μmol/L、BUN为(6.33±1.07)mmol/L、Scr为(110.53±18.77)μmol/L、UMA为(10.34±3.21)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9±1.50)mmol/L、(11.29±2.53)mmol/L、(7.02±1.19)%、(5.23±0.70)mmol/L、(1.95±0.44)mmol/L、(3.31±0.52)mmol/L、(4.50±0.52)μmol/L、(9.86±2.55)mmol/L、(178.41±25.36)μmol/L、(18.55±5.2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1、6.623、5.068、5.785、7.198、11.399、13.842、8.371、14.108、8.725,均P<0.05);观察组HDL-C为(1.74±0.65)mmol/L、SOD为(43.96±8.22)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0.53)mmol/L和(36.77±7.03)U/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9、4.359,均P<0.05);两组GSH-P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P=0.837)。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65%(2/43)比9.30%(4/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7,P=0.410)。结论达格净治疗T2DM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脂代谢、氧化应激和肾功能。

  • 标签: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肾功能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线图。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ICU住院的824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307例)和非AKI组(517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原发疾病种类、疾病史、手术史等相关资料,对比构成分布并进行预测模型构建。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以及有手术史都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中妊高症也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AKI相关危险因素的线图,结果提示年龄≥70岁、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以及既往有手术史都是AKI发生的高风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脓毒血症以及既往有手术史是ICU患者发生AKI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多关注此类患者。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输尿管梗阻 尿道梗阻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作者: 陈露 陈伟 田晓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 400014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市儿科学重点实验室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 400014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市儿科学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切除治疗儿童巨趾症的临床效果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趾切除治疗巨趾症患儿手术前后足部尺寸变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趾切除指征(1项或多项):(1)跖骨累及;(2)前足肥厚明显;(3)伴有并趾;(4)进展型巨趾;(5)受累足趾序列靠后;(6)患儿及家属强烈要求切除趾。术后随访24~40个月。采用跖骨间宽度比和跖骨扩散角来评价患足的严重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尺寸变化。采用巨趾调查问卷评价临床效果。根据临床结果分析前述趾切除指征对儿童巨趾症的适用性。手术前后跖骨间宽度比以M(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分析;手术前后跖骨扩散角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儿15例(15足),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7~66个月,平均22个月;右足5例,左足10例。因跖骨受累切除趾者9例,其中1例伴有并趾畸形;因前足增厚严重切除趾者1例;因受累趾顺序靠后切除趾者1例;因伴有并趾畸形切除趾者3例;因患儿及家属强烈要求切除趾者1例。15例中,第2趾切除者8例,第3趾切除者5例,第2、3趾同时切除者2例。共有4例进展型巨趾。15例患儿术后足部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跖骨间宽度比从1.14(1.07,1.29)降至0.91(0.84,1.01)(P=0.002),跖骨扩散角从(33.27±8.13)°降至(15.25±8.54)°(P<0.01)。所有患者术后左、右足均可穿同码鞋,其中9例不需鞋垫,其余6例患足较对侧正常足稍大,正常足侧需穿鞋垫。术后巨趾调查问卷评分为(9.2±0.8)分。结论趾切除能最大限度缩小患足体积,达到较好的功能及外观重建效果。前述趾切除指征对儿童巨趾症适用性良好,巨趾症患儿可根据患足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特点、患儿和家属的意愿选择趾切除。

  • 标签: 足畸形 巨趾症 趾列切除 外科 整形
  • 简介:摘要1例45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应用卡格净100 mg口服、1次/d。用药第4天出现轻微腹胀、乏力;第5天,患者恶心、浑身乏力,尿液呈深棕色,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36 μmol/L,血尿素氮(BUN)9.7 mmol/L,尿蛋白(+),尿潜血(++)。考虑为卡格净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阿卡波糖50 mg餐前口服、3次/d,海昆肾喜胶囊2粒口服、3次/d,金水宝胶囊3粒口服、3次/d。停用卡格净2 d后患者恶心、乏力症状消失,尿液颜色正常。停药5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6 mmol/L,Scr 112 μmol/L,BUN 8.5 mmol/L,尿蛋白(-),尿潜血(-)。19 d后复查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标签: 卡格列净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切除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建立有效的线图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6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57.41±10.35)岁,年龄范围29~81岁。观察指标:(1)患者随访的结果,术后生存情况;(2)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3)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CA19-9、上腹部B超、CT或MRI检查。随后每3~6个月随访1次。观察终点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即为手术日期到随访截止日期,或因肿瘤复发及转移致死亡的日期。随访截至2019年8月1日。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将160例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模型组(n=112)及验证组(n=48),模型组用于生存线图的建立,验证组用于其预测能力的评估,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线图模型对ICC患者术后生存预测的准确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160例ICC术后患者,随访期间死亡100例,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转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60例,生存时间20个月(2~11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3%、30.0%、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类型、肿瘤直径、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卫星灶及切缘状态是I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HR=1.78,1.97,2.91,1.89,3.06,2.86,2.07,1.94,2.24,1.95,2.68,2.00,95%CI:1.12~2.85,1.22~3.16,1.85~4.56,1.26~2.85,1.38~6.82,1.31~6.25,1.37~3.14,1.07~3.51,1.24~4.06,1.26~3.01,1.28~5.60,1.11~3.5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及肿瘤细胞类型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7,2.37,2.06,5.52,5.72,95%CI:1.39~4.38,1.44~3.91,1.25~3.40,1.24~24.49,2.31~14.17,P<0.05)。线图的建立基于5个独立危险因素,模型组的线图预测术后生存的C-index值为0.71 (95%CI:0.64~0.79),验证组C-index值为0.71(95%CI:0.61~0.81)。结论基于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类型等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 标签: 胆管肿瘤 预后 列线图 肝内胆管癌 生存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55~65岁中老年女性下尿路症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该人群下尿路症状线图模型,协助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该人群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方法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798例55~65岁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该人群下尿路症状相关基础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该人群下尿路症状线图风险模型。结果在798例被调查的55~65岁中老年女性中,下尿路症状患病率为81.08%(647例),尿路感染占比21.48%(139例);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阴道分娩、盆底Ⅱ类纤维肌力、盆腹协调性、心理健康评分为55~65岁中老年女性下尿路症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99、2.681、0.895、0.658、1.057,P=0.010、0.030、0.040、0.010、0.038);并利用这5个风险预测指标构建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65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9%、58.9%,校正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患病概率基本相同。结论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55~65岁中老年女性下尿路症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该人群线图风险模型,经验证该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准确、有效地预测55~65岁中老年女性下尿路症状发生的风险,从而协助临床医师筛选高风险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55~65岁中老年女性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危险因素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心原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以线图形式构建新疆地区心原性休克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9年29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原性休克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使用线图构建心原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系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优劣性。结果295例患者中,30 d死亡182例为死亡组,未发生死亡113例为生存组。死亡组与生存组性别构成、年龄、ICU时间、收缩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酶原时间、血钾、血糖、血肌酐、总胆红素、碳酸氢根、碱剩余、乳酸、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及呼吸衰竭、肝病、肾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凝血酶原时间、cTnI、乳酸和收缩压为心原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00、1.10、1.30、1.29和1.04,95% CI 1.00~1.00、1.01~1.18、1.00~1.68、1.01~1.65和1.02~1.07,P<0.01或<0.05)。对多因素分析得到的独立影响因素再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分析选择建模变量,纳入列线图模型的变量为NT-proBNP、凝血酶原时间、cTnI和乳酸。线图模型在经过500次Bootstrap自抽样内部验证后,得到的C指数为0.805,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阈值0.486,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3.1%。结论NT-proBNP、凝血酶原时间、cTnI和乳酸为心原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相关线图预测模型,对心原性休克的早期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休克,心原性 预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心原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以线图形式构建新疆地区心原性休克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9年29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原性休克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使用线图构建心原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系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优劣性。结果295例患者中,30 d死亡182例为死亡组,未发生死亡113例为生存组。死亡组与生存组性别构成、年龄、ICU时间、收缩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酶原时间、血钾、血糖、血肌酐、总胆红素、碳酸氢根、碱剩余、乳酸、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及呼吸衰竭、肝病、肾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凝血酶原时间、cTnI、乳酸和收缩压为心原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00、1.10、1.30、1.29和1.04,95% CI 1.00~1.00、1.01~1.18、1.00~1.68、1.01~1.65和1.02~1.07,P<0.01或<0.05)。对多因素分析得到的独立影响因素再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分析选择建模变量,纳入列线图模型的变量为NT-proBNP、凝血酶原时间、cTnI和乳酸。线图模型在经过500次Bootstrap自抽样内部验证后,得到的C指数为0.805,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阈值0.486,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3.1%。结论NT-proBNP、凝血酶原时间、cTnI和乳酸为心原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相关线图预测模型,对心原性休克的早期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休克,心原性 预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尾装置是重要的行车安全保证设备。结合尾装置在包神重载铁路线上的维护经验,总结分析影响尾装置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以达到降低尾装置故障率的目地。

  • 标签:
  • 作者: 谭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牙重度磨耗表现为全牙或牙中多颗牙冠表面硬组织出现明显缺损,严重影响患者口腔美观和功能。牙重度磨耗病因复杂,类型多样,鉴别诊断困难,治疗涉及多个学科,不仅需要美学重建,还需要功能重建。本文重点讨论牙重度磨耗的病因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的牙异常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为CC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和第一门诊完成口腔综合治疗的14例CCD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回顾,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16.1±4.5)岁,共153颗埋伏牙,44颗多生牙;统计埋伏牙及多生牙好发部位。除术前因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的牙齿外,采用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牵引147颗埋伏牙入列。患者按年龄划分为青少年组(≥12岁且<18岁)(10例患者110颗埋伏牙)和成年组(≥18岁)(4例患者37颗埋伏牙),比较两组埋伏牙牵引失败率。选择牵引失败高发牙位,统计该牙位所有埋伏牙,分析埋伏牙不同垂直向位置(高位、中位和低位)和不同水平向位置(舌腭侧、正中和唇颊侧)牵引成功率差异。结果CCD患者上颌埋伏牙发生率[69.3%(97/140)]显著大于下颌埋伏牙[40%(56/140)](χ²=24.22,P<0.001)。多生牙主要集中于前磨牙区[61.4%(21/44)],95.5%(42/44)位于恒牙舌腭侧,常与相邻恒牙位于同一高度[59.1%(26/44)]或位于其方[40.9%(18/44)]。埋伏牙牵引成功率为93.9%(138/147)。青少年组埋伏牙牵引成功率[98.2%(108/110)]显著大于成年组[81.1%(30/37)](χ²=14.09,P<0.05)。牵引失败牙共9颗,其中7颗为第二前磨牙。本文病例共36颗第二前磨牙为埋伏牙,其垂直向位置(χ²=11.44,P<0.05)或水平向位置(χ²=9.71,P<0.05)的牵引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高位15/16、中位12/13、低位2/7和舌腭侧10/17、正中19/19、唇颊侧0/0。结论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是治疗CCD埋伏牙的有效术式,其埋伏牙牵引结果主要受年龄的影响。位于牙槽骨低位、舌腭侧的第二前磨牙的牵引成功率较低,治疗时需密切观察。

  • 标签: 锁骨颅骨发育不良 牙,未萌出 牙,阻生 牙,额外 口腔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发生跌倒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等。采取Lasso回归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方法筛选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C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Bootstrap重采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70例患者发生院内跌倒伤害,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8.81%。年龄≥60岁、功能障碍、联合服用特殊药物、无陪护、低血钙是跌倒伤害的五大预测因素。模型C指数为0.823(95%CI 0.756~0.875),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0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42,P=0.4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临床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快速通过院内跌倒伤害预测线图获得重回风险,识别院内跌倒伤害发生高风险患者,为针对性预防跌倒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跌倒 伤害 院内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1例6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汀、二甲双胍和伏格波糖治疗10个月,因血糖抑制不佳,将伏格波糖换为阿卡波糖,2 d后又换为恩格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 h后(第2次服用恩格净4 h后),患者胸腹部出现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瘙痒,继之眼睑水肿。考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过敏,予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皮疹逐渐消退,但皮肤瘙痒加重,且躯干、上肢逐渐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恩格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停用恩格净,加用非索非那定和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因患者病情需要,3 d后再次使用恩格净,用药9 d后患者再次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用恩格净,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未再出现。考虑患者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恩格净相关可能性大。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过敏反应 药疹 恩格列净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发生跌倒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等。采取Lasso回归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方法筛选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线图。C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Bootstrap重采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70例患者发生院内跌倒伤害,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8.81%。年龄≥60岁、功能障碍、联合服用特殊药物、无陪护、低血钙是跌倒伤害的五大预测因素。模型C指数为0.823(95%CI 0.756~0.875),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0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42,P=0.4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临床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快速通过院内跌倒伤害预测线图获得重回风险,识别院内跌倒伤害发生高风险患者,为针对性预防跌倒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跌倒 伤害 院内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个体化胆汁淤积患儿发生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的329例胆汁淤积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173例,女156例;227例BA,102例非BA。患儿纳入研究的标准:①出生后反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经内科规范治疗无效;②血清胆红素进行性上升或不变,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③肝胆B型超声或核素动态显像提示异常。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民族、是否足月、白大便及肝功能等。使用SPSS软件以随机数字表法拆分病例,将67.2%(221/329)患儿作为建模组,32.8%(108/329)患儿作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两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A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婴儿BA的线图模型,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拟合度检验模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建模组数据,提示性别、体重、是否足月、白大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经逐步回归法纳入了性别、体重、白大便、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5个因素进行建模。线图模型建模组AUC为0.927,验证组AUC为0.951,区分度良好。最终该模型在建模组准确度为86.4%,验证组准确度为88.9%。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性别、体重、白大便、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5个因素的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高,对胆汁淤积婴儿的BA患病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格汀联合格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磷酸西格汀+阿卡波糖,研究组患者口服磷酸西格汀+格美脲,持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2 h PG)、平均血糖波动(MAGE)]、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硝基酪氨酸(3-NT)、C- 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BG、HbA1c、2 h PG、MAGE、3-NT、CRP、HOMA-IR、HOMA-β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HbA1c、2 h PG、MAGE、3-NT、CRP、HOMA-I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HOMA-β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FBG、HbA1c、2 h PG、MA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3/48),研究组为10.42%(5/48),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汀联合格美脲治疗T2DM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幅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西格列汀 格列美脲 效果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达格净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Embase、JAMA、Wiley-Blackwell、Springer Link、Elsevier、Ovid、Taylor & Francis Onlin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截至2021年3月),收集结局指标包含恶性肿瘤发生情况的达格净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分析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研究共22项,均为多中心RCT,质量评价结果均为A级。22项研究涉及31 451例患者,试验组(应用达格净5或10 mg/d)16 267例,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15 184例;疗程为24周~5.2年,其中15项研究(68.2%)为24周;试验期间发生恶性肿瘤者共1 302例,试验组661例,对照组6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达格净不同剂量总体研究、剂量为5或10 mg/d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4.2%(661/15 911)比4.1%(648/15 884),RR=1.02,95%CI:0.92~1.13,P=0.72;5 mg/d:0.8%(10/1 181)比0.6%(7/1 172),RR=1.35,95%CI:0.57~3.17,P=0.49;10 mg/d:4.4%(651/14 730)比4.4%(641/14 712),RR=1.01,95%CI:0.91~1.13,P=0.78],乳腺癌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0.2%(25/12 216)比0.2%(25/12 215),RR=1.00,95%CI:0.59~1.69,P=1.00;5 mg/d:0.6%(2/348)比0(0/347),RR=3.00,95%CI:0.31~28.65,P=0.34;10 mg/d:0.2%(23/11 868)比0.2%(25/11 868),RR=0.93,95%CI:0.54~1.59,P=0.78],膀胱癌发生风险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体:0.1%(16/12 021)比0.2%(28/12 019),RR=0.59,95%CI:0.33~1.07),P=0.08;5 mg/d:0.7%(1/137)比0(0/137),RR=3.00,95%CI:0.12~73.00,P=0.50;10 mg/d:0.1%(15/11 884)比0.2%(28/11 882),RR=0.55,95%CI:0.30~1.02,P=0.06]。结论达格净可能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但其远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糖尿病,2型 肿瘤 风险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达格列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分界时间,构建预测早期复发的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HCC患者119例,根据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期(PRS),采用最小P值法确定早期和晚期复发的最佳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影响因素,构建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界值是射频消融后12个月(P=0.005)。据此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47例)和晚期复发组(72例)。早期复发组患者的下四分位PRS(Q1-PRS)和下四分位总生存期(Q1-OS)分别为11.1和19.1个月,均短于晚期复发组(分别为31.6和81.0个月,P值分别为0.005和<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甲胎蛋白(OR=8.459,95%CI为2.231~32.073)、白蛋白(OR=0.251,95%CI为0.047~1.339)、病灶数量(OR=3.842,95%CI为1.424~10.365)和瘤周强化(OR=8.05,95%CI为1.23~52.80)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构建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的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灵敏度为68.1%,特异度为93.1%。校准曲线显示,线图模型的预测曲线接近理想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结论射频消融后12个月是HCC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分界时间。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HCC射频消融后的早期复发,并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或随访策略提供指导。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磁共振成像 复发 复发后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