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卵泡刺激(FSH)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在调控女性卵泡发育和雌激素释放,以及男性生精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SH具有性腺外的作用,FSH经由其高亲和力卵泡刺激受体(FSHR)起作用,FSHR被发现存在于破骨细胞、脂肪组织、肿瘤组织、及免疫细胞等,可能与年龄相关的骨质疏松、脂质代谢紊乱、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FSH性腺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骨质疏松 肥胖 自身免疫病 肿瘤
  • 简介:摘要卵泡刺激(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和睾丸支持细胞功能的重要激素,其作用由卵泡刺激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介导。FSHR下游信号通路包括G蛋白介导的下游信号、辅助信号分子参与激活的下游信号、与其他胞质膜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等。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FSHR信号的精细调节方式被进一步揭示,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此外,大量最新研究显示非性腺组织中广泛分布具有生物学活性的FSHR,可能与绝经后相关并发症如骨质疏松和代谢综合征有关,肿瘤组织、生殖系统非性腺组织以及胎儿组织等部位的FSHR可能也具有促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提示FSH可能在多系统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作用,这为FSHR的相关研究开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 标签: 卵泡刺激素受体 颗粒细胞 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A G蛋白偶联受体
  • 简介:摘要绝经可引起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并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因其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卵泡刺激及其特异性受体在骨质疏松、脂质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肿瘤、认知功能障碍等绝经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已取得进展,为绝经后疾病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绝经期
  • 简介:摘要卵泡刺激(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通过激活靶细胞上特定的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而发挥作用。FSHR对女性卵泡的发育和雌二醇生成,以及对男性睾丸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和精子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已通过较多的病例鉴定了FSHR基因失活、激活的突变位点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FSHR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研究和突变受体体外功能实验研究有助于了解患者不孕的遗传学原因。本综述总结已报道的FSHR基因不同部位的失活突变及其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影响。

  • 标签: 卵泡刺激素受体 失活突变 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抵抗综合征 卵巢早衰 闭经
  • 作者: 朱依敏 高悦 乃东红 胡琳莉 靳镭 钟影 武泽 郝桂敏 伍琼芳 管一春 姜宏 张翠莲 刘敏利 王晓红 滕晓明 段金良 李理然 张玥 叶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杭州 310006,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 510006,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生殖医学科,南宁 53002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郑州 4500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武汉 430030,成都西囡妇科医院生殖专科,成都 610023,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昆明 650034,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石家庄 050000,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南昌 330006,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郑州 45005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源性卵泡刺激(uFSH)与重组卵泡刺激(rFSH)在控制性促排卵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费用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全国16家生殖中心,所收集周期的取卵时间为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使用uFSH(uFSH组)或rFSH(rFSH组)作为起始促性腺激素(Gn)进行控制性促排卵,并使用体外受精(IVF)和(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进行受精的新鲜周期。由于同一患者可多次接受IVF周期治疗且在同一中心内进行的周期间不独立,故使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纳入调整的变量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移植胚胎数、Gn使用天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2 061个新鲜周期进行分析。在有效性方面,当控制不平衡的基线特征后,与rFSH组相比,uFSH组的高获卵数(定义为获卵数>15个)率显著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OR=0.642,P<0.0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OR=0.556,P=0.001)。对比于rFSH组,无论激动剂方案还是拮抗剂方案,uFSH组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每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均显著增加(OR=1.179、1.169,P均<0.01)。在安全性方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激动剂方案中,与rFSH组相比,uFSH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显著降低(OR=0.644,P=0.002);在所有方案中,uFSH组与rFSH组的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均不显著(P=0.890、0.470)。在费用方面,与rFSH组相比,uFSH组的人均Gn总花费降低(P<0.01),rFSH组的预计成本为6 734元,uFSH组为3 880元。结论对于接受控制性促排卵的患者,uFSH相对于rFSH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妊娠率 超排卵 治疗结果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经济学,医学
  • 作者: 王怡洁 曾阳杰 刘梦思 陈焕 楼媛 田朝阳 张子为 李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2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刺激在肾上静脉采血(adrenal vein sampling, AVS)中的应用及对于采血成功率及优势分泌判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至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行AVS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基础及ACTH刺激后进行双侧肾上腺静脉同步采血,并计算选择性指数(selectivity index,SI)、优势分泌指数(lateralization index,LI)及相对醛固酮分泌指数(relative aldosterone secretion index, RASI)。结果ACTH刺激后左右侧肾上腺静脉及外周静脉皮质醇浓度均明显升高(P<0.001),左侧肾上腺静脉SI由18.00(2.29,20.29)升高至34.76(12.10,46.86),右侧肾上腺静脉SI由26.61(5.24,31.85)升高至28.4(27.65,56.05;均P<0.001)。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由基础时80%(43/54)升至ACTH刺激后93%(50/54)。LI在ACTH刺激后由2.85(1.78,6.20)降低至2.45(1.40,6.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其中11例患者优势分泌判定结果在基础时提示单侧优势,而在ACTH刺激后无优势分泌,其刺激后优势分泌侧RASI由0.50(0.38,1.25)降至0.37(0.22,0.84,P=0.019)。结论ACTH刺激明显升高SI并提高AVS中采血成功的检出率,但ACTH刺激会降低部分醛固酮瘤患者优势侧相对醛固酮分泌,由此降低单侧性优势分泌判定比例。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静脉采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选择性指数 优势分泌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关节滑液α-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α-MSH)水平与KO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断为原发性KOA的96例患者资料(设为KOA组)。影像学严重程度由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确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血清及关节骨液中α-MSH水平,并测定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髌骨脱位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数字疼痛量表(NPS)和修订版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评估症状严重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α-MSH、IL-1β和MMP-3用于K-L等级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KOA组患者关节滑液中的α-M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6.9±3.8)pg/mL vs.(18.8±2.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OA组患者血清α-M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24.9±1.8)pg/mL vs. (24.8±1.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滑液α-MSH水平与K-L分级、NPS评分均呈负相关性(r=-0.382,P<0.001;r=-0.382,P<0.001),与OKS评分呈正相关(r=0.339,P< 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关节滑液α-MSH水平与关节滑液IL-1β、MMP-3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83,P<0.001;r=-0.336,P<0.001)。结论血清α-MSH水平与KOA进展无相关性,而关节滑液α-MSH与KOA的进展呈负相关。关节滑液中α-MSH的表达水平与关节软骨破坏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评估KOA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血清 滑液 α-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雄、孕激素在男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pG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66例pGA患者[其中急性期痛风患者(AG)93例、间歇期痛风患者(IG)118例、慢性期痛风患者(CG)55例]和129名健康体检者(HC)的血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雌二醇/睾酮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 pGA、AG、IG、CG组血清中雌二醇、睾酮水平均低于HC组[(30±8)pg/ml,(27±7)pg/ml,(31±8) pg/ml,(34±7)pg/ml,(35±10)pg/ml;F=17.770,P<0.05]和[(4.4±1.6)ng/ml,(3.8±1.4)ng/ml,(4.6±1.4)ng/ml,(5.1±2.0)ng/ml,(5.8±1.9)ng/ml;F=23.314,P<0.05],但HC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与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血清中雌二醇、睾酮水平又均低于IG、CG组[(27±7)pg/ml,(31±8)pg/ml,(34±7)pg/ml;F=17.770,P<0.05]和[(3.8±1.4)ng/ml,(4.6±1.4)ng/ml,(5.1±2.0)ng/ml;F=23.314,P<0.05],IG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CG组[(31±8)pg/ml,(34±7)pg/ml;F=17.770,P<0.05]。HC组血清中孕酮水平、雌二醇/睾酮均低于pGA、AG组[(0.24±0.10)ng/ml,(0.27±0.11)ng/ml,(0.30±0.15)ng/ml;F=5.124,P<0.05]和[(0.006 6±0.002 2)ng/ml,(0.007 6±0.003 2)ng/ml,(0.008 0±0.003 8)ng/ml;F=3.787,P<0.05],IG、CG组血清中孕酮水平又均低于AG组[(0.25±0.09)ng/ml,(0.26±0.08)ng/ml,(0.30±0.15)ng/ml;F=5.124,P<0.05];②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GA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胱抑素(CysC)呈正相关(r=0.310,P<0.01;r=0.164,P=0.008),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33,P=0.030);其孕酮水平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r=0.139,P=0.023);其睾酮水平与肌酐、CysC呈正相关(r=0.179,P=0.003;r=0.162,P=0.008),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40,P=0.022;r=-0.173,P=0.005;r=-0.149,P=0.015);其雌二醇/睾酮与载脂蛋白(apo)B1、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131,P=0.032;r=0.140,P=0.023)。AG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肌酐呈正相关(r=0.234,P=0.024;r=0.245,P=0.018);其睾酮水平与肌酐呈正相关(r=0.349,P=0.001),与apoB1呈负相关(r=-0.250,P=0.016);其雌二醇/睾酮与apoB1呈正相关(r=0.276,P=0.007)。IG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呈正相关(r=0.269,P=0.003),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83,P=0.048);其孕酮水平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r=0.204,P=0.027)。CG组孕酮水平与CysC呈正相关(r=0.303,P=0.025)。结论痛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雌二醇、睾酮的表达显著降低,孕酮雌二醇/睾酮表达升高,雌二醇与睾酮之间呈正相关,并与痛风患者炎性、糖脂代谢指标相关,提示雌、雄、孕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痛风的炎症和代谢过程参与其发病。

  • 标签: 性激素 痛风 关节炎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程迁延,且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技术,目前在神经精神疾病有着广泛的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应用正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经颅磁刺激能改善强迫症症状并有助于提高其认知功能,但研究的刺激部位、刺激参数、样本大小和刺激时间长短不同,报告的临床疗效多不一致。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强迫症的经颅磁刺激研究在靶点选择、刺激序列、刺激方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探索。重点关注不同的刺激部位对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为强迫症的进一步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强迫症 经颅磁刺激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A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酸刺激治疗,C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酸刺激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整体吞咽功能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B组和A组,吞咽时程短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sEMG最大波幅的升高,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康复。

  • 标签: 低频咽腔电刺激 酸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GnRH拮抗剂治疗的92例初诊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0(65~76)岁。治疗前PSA中位值98.30(32.50~436.75)ng/ml,睾酮中位值12.30(1.51~18.44)nmol/L。M0期26例(28.3%),M1期66例(71.7%);≥T3期67例(72.8%),N1期54例(58.7%)。Gleason评分≥8分80例(87.0%);联合使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58例(63.0%),有特殊基因突变者21例(22.8%)。患者均接受GnRH拮抗剂地加瑞克皮下注射治疗,每28天1次,首次剂量240 mg,后续每次80 mg。记录地加瑞克治疗后3个月PSA和睾酮变化情况;将PSA最大降幅≥99%的患者,定义为高反应组,<99%者为低反应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地加瑞克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92例使用地加瑞克治疗3个月后,PSA中位值下降至0.64(0.11~3.93)ng/ml(P<0.001),睾酮中位值降至0.45(0.13~0.72)nmol/L(P<0.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反应组48例,低反应组44例。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PSA与低反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67.11~444.25)ng/ml与88.50(9.91~582.25)ng/ml,P=0.077];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前睾酮水平显著高于低反应组[13.82(7.53~19.43)nmol/L与4.61(0.75~16.12)nmol/L,P=0.030]。高反应组患者治疗后PSA显著低于低反应组[0.22(0.09~0.82)ng/ml与3.22(0.19~15.88)ng/ml,P<0.001];两组治疗后睾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0.09~0.80)nmol/L与0.45(0.02~0.65)nmol/L,P=0.826],均达到去势水平(<1.7nmol/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低是地加瑞克反应良好的因素(OR=0.947,95%CI 0.897~0.999,P=0.039);T分期(P =0.540)、N分期(P =0.363)、M分期(P =0.660)、Gleason评分(P=0.834)、应用第二代抗雄激素药物(P =0.238)和基因突变(P =0.525)均与地加瑞克高反应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地加瑞克高反应的独立因素(OR=0.913,95%CI 0.847~0.983,P=0.016)。结论在真实世界中,GnRH拮抗剂治疗HSPC患者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睾酮和PSA水平,且疗效不受肿瘤分期、分级、基因突变等影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疗效 真实世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DAS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VEGF分别为(7.98±1.14)μg/L、(168.78±10.28)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1.10)μg/L、(110.34±10.47)ng/L,观察组NSE为(7.57±1.1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6±1.30)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23.90、10.60,均P < 0.001)。观察组Frowen吞咽功能量表(Frowen)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HISS)评分分别为(2.47±1.16)分、(7.03±1.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1.10)分、(9.66±1.20)分(t=12.31、9.53,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为(160.40±8.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74±8.10)分(χ2=4.57,P=0.03;t=7.25,P < 0.001)。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DAS,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价值和创新性。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电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眼表疾病。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这种性别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性激素有关。目前雌激素在眼表的作用仍有争议,但雄激素对眼表的保护作用已经明确。眼表雄激素主要来源于雄激素前体在局部组织内的合成,通过结合眼表组织内的雄激素受体发挥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雄激素缺乏会导致泪腺损伤和MGD,雄激素替代疗法对水液缺乏型干眼和蒸发过强型干眼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1-54)

  • 标签: 雄激素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雄激素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骨导耳机振子、激振器输出振动直接刺激颅骨记录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BC-oVEMP),为BC-oVEMP的临床应用提供最理想的振动刺激参数;比较骨导振动刺激和气导声刺激引出电位波形的参数差异。方法2017年3—5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共20名,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20~25(22.05±2.01)岁。声学分析仪采集骨导耳机振子、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信号频谱和瞬态波形,依据国际标准计算得到输出的振动作用力的峰值等效力值(peak-to-peak equivalent force level,peFL)。分析选择可以获得稳定骨导振动刺激的最优参数。20名志愿者同时接受最大输出强度的气导声刺激、振动力刺激,记录双侧oVEMP波形及N1潜伏期、P1潜伏期、振幅等参数。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方差齐采用t检验,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偏态分布两组间数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不同频率的原始声刺激信号经声学分析仪记录到输出振动刺激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输出振动的峰值频率与原始声信号频率一致。相同的原始信号强度时,500 Hz信号对应的频谱图输出峰值最高。原始声刺激参数频率相同时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峰值等效力值随刺激声强度增加而增加,相同强度时激振器的输出振动刺激的峰值等效力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以500 Hz短纯音输出的峰值等效力值最大,为139.8 dB peFL;同时大于相同原始声刺激信号时通过骨导耳机振子输出的峰值等效力值130 dB peFL。40耳中5耳在气导声刺激下未记录到对侧oVEMP电位波,即气导刺激和骨岛刺激的N1-P1波引出率分别为87.5%(35/40)和100%(35/40)。气导声刺激和骨导振动刺激N1的潜伏期分别为(11.33±1.05) ms和(10.14±0.38) ms,P1潜伏期分别为(16.24±1.56) ms和(15.65±1.19) ms,波间期分别为(4.59±1.26) ms和(5.55±0.81) ms,左右耳对称性系数分别为12.22%[5.5%,21.85%]和8.74%[3.37%,14.08%],振幅分别为3.07[2.05,4.43] μV和11.96[7.42,14.75] μV;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振幅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500 Hz短纯音原始刺激经激振器获得振动输出能最大,优于B-81骨导耳机振子;与传统气导声刺激相比,BC-oVEMP的引出率更高,波形幅度更大,更稳定可靠,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导 振动 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椭圆囊
  • 简介:摘要乳腺癌病理学亚型可根据其免疫组化结果如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管腔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管腔型被定义为ER和(或)PR阳性,在分子机制上,ER的表达活性可调控PR表达,所以ER与PR表达通常一致,但在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部分ER/PR表达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ER(-)/PR(+),但关于此类病例是否真实存在尚存争议,应对此型患者重新进行ER和PR免疫组化检测,再根据HER2状态进行分类。因ER与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故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现就ER(-)/PR(+)型乳腺癌存在的原因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探讨。

  • 标签: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雌激素及其变化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于北京医院就诊停经49 d以内且进行过1次以上的血清雌激素水平测定的早孕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其中至妊娠12周正常妊娠组185例、稽留流产组68例,比较正常妊娠组与稽留流产组血清雌二醇及雌二醇日变化值(ΔE2),并分别以雌二醇和ΔE2为诊断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稽留流产的准确性。结果正常妊娠组与稽留流产组相比,雌二醇[分别为(2 025±793)、(1 513±679)pmol/L]和ΔE2[分别为(192±207)、(45±98)pmol·L-1·d-1]均有显著差异(P=0.014、P<0.01)。分别以雌二醇和ΔE2为诊断标准,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95%CI为0.853~0.937)、0.961(95%CI为0.932~0.990),雌二醇和ΔE2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 661.6 pmol/L(即454.0 pg/ml)、109.8 pmol·L-1·d-1(即30.0 pg·ml-1·d-1),敏感度分别为86.4%、91.7%,特异度分别为86.1%、88.6%。结论雌二醇和ΔE2是早孕期预测妊娠结局的良好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可逆、安全性高、长期疗效显著的优点。DBS手术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监护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睡眠-清醒-睡眠(asleep-awake-asleep, AAA)麻醉和全身麻醉,目前关于该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较少。文章就DBS手术的麻醉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介绍DBS手术的适应证、实施过程,总结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治。DBS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的选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指导DBS手术的麻醉管理。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麻醉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药物一直发挥着主要却不甚理想的作用,非药物干预作为辅助或替代疗法,如电刺激和重复经颅磁刺激,不仅有明显的效果,且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及患者接受度较高,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经皮神经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脊髓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迷走神经刺激术机械刺激效应(简称"蜜月期"效应)对后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的81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后未开机刺激、仅有机械刺激的情况下,患儿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定义为存在"蜜月期"效应。所有患儿均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以及为期1年以上的随访(≥2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有无"蜜月期"效应及其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控制效果采用McHugh量表评估,Ⅰ、Ⅱ级(发作频率降低≥50%)为治疗有效,Ⅲ~Ⅴ级(发作频率降低<50%)为治疗无效。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及有无"蜜月期"对疗效的影响。比较出现"蜜月期"的患儿中,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的"蜜月期"效应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8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81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27.6(12~47)个月。至末次随访,McHugh分级为Ⅰ级41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Ⅴ级16例。22例患儿出现"蜜月期"效应,其中Ⅰ、Ⅱ级共16例,Ⅲ~Ⅴ级共6例;"蜜月期"效应的持续时间中位数(范围)为23(10~115)d。比较不同McHugh癫痫疗效分级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因及有无"蜜月期"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7%(16/22),而未出现者治疗有效率为67.8%(40/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中,治疗有效者比无效者的"蜜月期"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时间(范围)分别为28(11~115)d和13(10~15)d;U=9.000,P<0.01]。结论初步研究未观察到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迷走神经刺激术后出现"蜜月期"效应对疗效有影响,但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中,治疗有效的患儿"蜜月期"效应持续时间较长。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 治疗结果 机械刺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