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值血流速(STA-PSV)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病因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未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患者301例,其中Grave病(GD)患者24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STA-PSV、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相关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TA-PSV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TA-PSV对GD的鉴别能力。结果GD组STA-PSV明显高于AIT组[61.00(41.00,86.50)cm/s比34.50(25.25,46.00)cm/s,P<0.001],ROC曲线分析,AUC为0.790(95%CI 0.734~0.845,P<0.001),当STA-PSV切点值≥49.5 cm/s时,诊断GD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3.3%。在所有甲状腺毒症患者中,以STA-PSV(对数转换后)为因变量,以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RAb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PSV与FT4(β=0.371,95%CI 0.005~0.010,P<0.001)和TRAb(β=0.138,95%CI 0.001~0.014,P=0.035)独立相关。结论STA-PSV对GD和AIT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且与甲状腺素水平和TRAb相关。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 甲状腺毒症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创伤(TBI)患者不同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对其疗效及脑血流速、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8例TBI患者,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n=45)和晚期组(n=43)。2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BO治疗,早期组在创伤后1个月内、晚期组在创伤后1~2个月内开始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残疾等级量表(DRS)评分,脑血流速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7.8%)高于晚期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ADL及D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GCS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D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患者的GOS分级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素(GH)、促甲状腺素(TSH)、催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早期组患者治疗后GH水平显著降低晚期组患者治疗后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FSH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尽早进行HBO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缺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创伤 脑血流速度 垂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及眩晕残障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及眩晕残障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及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均低于观察组,DHI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较高,同时可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降低眩晕残障评分。

  • 标签: 颈性眩晕 温针灸 推拿 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眩晕残障评分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后神经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流速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L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0 mA组、25 mA组、30 mA组和40 mA组,每组30例。术中通过监测T1(麻醉后)、T2(切皮前)、T3(置入椎间融合器前)、T4(缝合结束)时双下肢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分析SEP不同电流刺激强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的影响。结果与组内T1时间点比较,4组患者股总静脉、腘静脉T2、T3、T4时间点的血流速均较高(P<0.05)。与20 mA组、25 mA组同时间点比较,30 mA组、40 mA组的股总静脉血流速较高(P<0.05)。在T2时间点,30 mA组[(16.68±1.47)cm/s]、40 mA组[(16.86±1.22)cm/s]的腘静脉血流速较20 mA组[(15.46±0.90)cm/s]、25 mA组[(15.94±1.52)cm/s]高(P<0.05)。T3、T4时间点,30 mA组腘静脉的血流速高于25 mA组,25 mA组腘静脉的血流速均高于20 mA组(P<0.05)。20 mA组术毕确诊DVT 2例,术后24 h确诊DVT 2例;25 mA组术毕无DVT发生,术后24 h确诊1例;30 mA组和40 mA组术毕和术后24 h均无DVT发生。结论胫后神经电刺激可以增加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其中以30 mA电流强度的刺激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视频脑电图(VEEG)评价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40例ESES患儿(ESES组)的临床资料,采用TCD-VEEG检测深睡期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MCAmean)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波动值,并与同期40例行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ESES患儿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ESES组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87 ± 7.38)%比(2.07 ± 1.11)%和(92.92 ± 21.64)cm/s比(58.11 ± 8.0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3.389和9.536,P<0.01)。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16例)、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变异型(13例)和获得性癫痫性失语(11例)患儿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性癫痫灶(16例)、双侧不对称癫痫灶(16例)和双侧同步对称癫痫灶(8例)患儿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同步波及全导广泛性ESES患儿(16例)深睡期MCA血流波动值明显高于不对称性ESES患儿(24例)[(22.37 ± 2.37)%比(15.37 ± 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890,P<0.01);两者深睡期MCA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认知损害(14例)、轻微认知损害(13例)和严重认知损害(14例)患儿深睡期MCA血流波动值分别为(14.21 ± 5.20)%、(17.97 ± 7.45)%和  (22.10 ± 7.9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376,P<0.05);三者深睡期MCA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ES患儿深睡期MCA血液波动值与认知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 = 0.391,P<0.05)。结论基于TCD-VEEG检查获得的深睡期MCA血流波动值与ESES患儿认知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或可为临床评估ESES患儿认知损害程度的可靠 方式。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儿童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大脑中动脉 视频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视频脑电图(VEEG)评价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40例ESES患儿(ESES组)的临床资料,采用TCD-VEEG检测深睡期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MCAmean)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波动值,并与同期40例行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ESES患儿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ESES组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87 ± 7.38)%比(2.07 ± 1.11)%和(92.92 ± 21.64)cm/s比(58.11 ± 8.0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3.389和9.536,P<0.01)。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16例)、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变异型(13例)和获得性癫痫性失语(11例)患儿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性癫痫灶(16例)、双侧不对称癫痫灶(16例)和双侧同步对称癫痫灶(8例)患儿深睡期MCAmean和MCA血流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同步波及全导广泛性ESES患儿(16例)深睡期MCA血流波动值明显高于不对称性ESES患儿(24例)[(22.37 ± 2.37)%比(15.37 ± 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890,P<0.01);两者深睡期MCA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认知损害(14例)、轻微认知损害(13例)和严重认知损害(14例)患儿深睡期MCA血流波动值分别为(14.21 ± 5.20)%、(17.97 ± 7.45)%和  (22.10 ± 7.9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376,P<0.05);三者深睡期MCA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ES患儿深睡期MCA血液波动值与认知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 = 0.391,P<0.05)。结论基于TCD-VEEG检查获得的深睡期MCA血流波动值与ESES患儿认知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或可为临床评估ESES患儿认知损害程度的可靠 方式。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儿童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大脑中动脉 视频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对混合痔患者手术前后痔上动脉分支数量、分布及平均血流速的观察,了解超声介入痔血管学研究的价值。方法8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术,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剥手术(Milligan-Morgan术)。运用肛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测各病例术前、愈合时痔上动脉分支数量、部位及平均血流速变化情况,了解疗效与痔核血供变化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痔动脉分支数量术前与愈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042,-7.488;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痔动脉分支数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3.500,P<0.05)。实验组术前与愈合时比较,血流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086,P<0.05),且术前血流速明显高于愈合时,而对照组的术前、愈合时血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5,P>0.05)。两组病例术前痔动脉分布点位均以3、7、11点为主,愈合时,实验组病例痔动脉分布点位以3、5、7、9点为主,对照组病例痔动脉分布点位仍以3、7、11点为主,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实验组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t=-3.24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术确实能精准结扎痔动脉,改变了痔动脉分支数量及血流速,对出血痔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愈合时间短的潜在优势。

  • 标签: 痔上动脉 手术 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人三种视觉状态(定向视觉、闭眼静息及自由视觉)大脑视觉功能区(位于枕叶,简称视区)脑血流和血氧含量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选择2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被试参与本研究,所有被试经过实验训练和实验测试,以测试阶段数据作为最终评价指标。实验测试按定向视觉、闭眼静息和自由视觉三个阶段进行,在定向视觉阶段获得被试视觉疲劳时间(visual fatigue time,VFT),以VFT为被试三种视觉状态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试开始时间。应用MRI脑血流速(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分别测试三种视觉状态中视区脑血流和血氧水平改变。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对组间差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被试经过训练,VFT延长,训练阶段为(35±15) s,测试阶段为(50±6) s,(P=0.07)。以闭眼静息状态测试值为基线,则自由视觉的视区CBF显著升高(P=0.05)、SWI相位值无显著升高(P=0.10),但定向视觉的视区CBF显著下降(P<0.001)、SWI相位值显著升高(P=0.02)。结论定向视觉视区脑血流和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可能是其容易疲劳的生理基础。

  • 标签: 视觉疲劳 大脑视觉功能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CA-PSV)的Z-评分范围。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865例孕10~40周正常胎儿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在标准切面测量MCA-PSV作为因变量,以胎体大小参数孕周(GA)、双顶径(BPD)、股骨(FL)作为自变量,计算MCA-PSV均数和标准差的最佳拟合方程。另选取62例可能引起胎儿MCA-PSV增高的病例(包括宫内生长受限、重度子痫前期、宫内感染、重型α-地中海贫血和轻、中型α-地中海贫血)作为病例组,再应用已建立的Z-评分标准对这组胎儿进行评估。结果①胎儿MCA-PSV与胎体大小参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35~0.939,P<0.001)。②MCA-PSV均数相对胎体大小参数的最佳拟合方程为二次或三次方程,而标准差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线性。③病例组中宫内生长受限、重度子痫前期、宫内感染和重型α-地中海贫血相应的Z-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其以重型α-地贫胎儿最为显著(17/20,85%)。结论MCA-PSV Z-评分方法直观、简便,可以作为一项评估胎儿疾病尤其是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Z-评分 重型α-地中海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VTI)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评价其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2组的复苏目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除外中心静脉压指标)。超声指导组在液体复苏前,行容量负荷试验(5 min之内输注3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并利用超声检测△VTI;若△VTI≥15%,提示患者存在容量反应性,可继续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 ml,30 min左右输注体内,反复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EGDT;若△VTI<15%,提示患者无容量反应性,不积极行液体复苏,由临床医师评价后自行决定后续治疗。常规治疗组由临床医师决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重要生理及实验室指标、各时间段液体出入量及平衡、EGDT达标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及使用时间、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本试验共纳入了7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指导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2组,最终完成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4例、29例。0~6 h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复苏液体入量及正平衡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7 d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液体平衡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0~12 h、0~24 h、0~72 h、0~5 d,2组的液体出入量及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EGDT达标率比较,超声指导组达标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 vs. 58.6%,P=0.129)。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使用时间显著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VTI评价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从而指导液体复苏,比常规治疗在液体管理方面更加精确,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缩短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 重症脓毒症 液体复苏 容量负荷试验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食速度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杭州市采荷街道40~65岁居民644名,收集人口学资料,完成居民健康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进食速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快速进食组和快速进食组。比较2组间肥胖相关指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食速度与肥胖的关系。结果快速进食组的体重指数、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均大于非快速进食组(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每周体力活动水平及主食摄入量之后,与非快速进食比较,快速进食与腹型肥胖(OR=1.66,95%CI 1.11~2.48, P=0.014)、内脏型肥胖(OR=1.65,95%CI 1.14~2.39, P=0.007)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按照性别分层后,男性研究对象中,快速进食与腹型肥胖(OR=2.04,95%CI 1.07~4.04, P=0.032)、内脏型肥胖(OR=1.85,95%CI 1.04~3.31, P=0.037)有显著相关性;女性研究对象中,快速进食与超重及肥胖(OR=1.59,95%CI 1.04~2.42, P=0.03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进食速度过快与肥胖症患病风险升高存在相关性。对进食速度进行干预,或许有利于控制体重。

  • 标签: 进食速度 腹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呼气末屏气(EEO)试验联合肱动脉峰流速(Vpeak-BA)能否作为判断机械通气-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指标。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40例休克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序贯进行EEO试验和补液试验。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EEO试验前后和补液试验前后的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Vpeak-BA,计算EEO试验前后的Vpeak-BA变化(△VBA-EEO)和VTI变化(△VTI-EEO)。将补液试验后VTI增加值≥ 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23例),否则纳入无反应组(17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BA-EEO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EEO试验前,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患者Vpeak-BA [(48 ± 4)cm/s vs. (55 ± 5)cm/s]及VTI [(19.1 ± 4.7)cm vs.(23.0 ± 4.8)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715、3.010,P均< 0.05);有反应组患者EEO试验后Vpeak-BA [(56 ± 6)cm/s vs.(48 ± 4)cm/s]和VTI [(22.8 ± 5.2)cm vs.(19.1 ± 4.7)cm]均较EEO试验前显著升高(t = 5.324、2.495,P均< 0.05)。补液试验前,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患者Vpeak-BA [(48 ± 4)cm/s vs.(54 ± 5)cm/s]及VTI [(19.0 ± 4.7)cm vs.(23.0 ± 4.4)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222、3.155,P均< 0.05);有反应组患者补液试验后Vpeak-BA [(58 ± 6)cm/s vs.(48 ± 4)cm/s]、VTI [(23.5 ± 5.0)cm vs.(19.0 ± 4.7)cm]均较补液试验前显著升高(t = 6.800、3.133,P均< 0.05)。△VBA-EEO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置信区间(CI)(0.718,0.941),P < 0.001;△VTI-EEO的AUC为0.887,95%CI(0.772,1.003),P < 0.001。以△VBA-EEO ≥ 12.5%为界值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和70.6%;以△VTI-EEO ≥ 9.9%为界值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和88.2%。结论△VBA-EEO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机械通气-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治疗。

  • 标签: 休克 呼气末屏气试验 容量反应性 肱动脉峰流速
  • 简介:摘要机车速度故障转换装置采用了PIC24H系列高性能16位单片机,从而实现了对机车四路速度传感器信号的实时显示、监测、信号异常的报警及转换、信号异常时的具体时间、持续时间的存储及下载,通过本装置乘务员可以实时的了解速度传感器的使用状况,及时的更换故障的速度传感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阻断(end expiratory obstruction, EEO)期间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brachial artery peak velocity variation, ΔVp)对老年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先后进行EEO试验和容量负荷(volume expansion, VE)试验,记录EEO前、EEO期间、VE前、VE后的MAP、心率、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各指标实验前后差值(Δ),记录EEO开始前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在EEO开始时、扩容前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并计算ΔVp。将扩容后每搏量增加值(increment rate of stroke volume, ΔSV)≥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15%的患者纳入无反应组;共纳入84例患者,有反应组43例,无反应组41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结果EEO试验前后和VE试验前后有反应组ΔMAP、ΔSV高于无反应组(P<0.05),心率差值(ΔHR)、ΔCV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O试验前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P<0.05)。有反应组EEO期间ΔVp和VE前ΔVp高于无反应组(P<0.05)。EEO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EEO试验期间ΔVp及EEO前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62、0.615、0.514、0.524、0.797;VE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及VE前Δ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分别为0.667、0.521、0.542、0.779。EEO期间ΔVp≥30.2%为截断值,敏感度91.1%,特异性81.8%,EEO前SVV≥8.7%为截断值,敏感度84.5%,特异性73.4%,VE前ΔVp≥27.6%为截断值,敏感度81.5%,特异性72.8%。结论本研究中,EEO期间ΔVp≥30.2%可对老年患者术中患者容量反应性进行有效预测。

  • 标签: 老年人 呼气末阻断 超声测量 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复张联合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预测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胃肠手术患者64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BMI 19~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依次进行肺复张(保持30 cmH2O气道正压10 s)和容量负荷试验。于肺复张开始时采用超声测量ΔVp。于肺复张前(T1)、肺复张时(T2)、容量负荷前(T3)、容量负荷后(T4)记录MAP、HR、CVP、SV,计算各指标肺复张前后变化率(ΔMAPLRM、ΔHRLRM、ΔCVPLRM、ΔSVLRM)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变化率(ΔMAPVE、ΔHRVE、ΔCVPVE、ΔSVVE)。以ΔSVVE≥15%定义容量负荷试验阳性,分为有反应组(≥15%,R组)和无反应组(&lt;15%,NR组)。结果R组34例,NR组30例。与NR组比较,R组T2时MAP和T1,2时SV降低,ΔMAPLRM、ΔMAPVE、ΔSVLRM和ΔSVVE升高,ΔVp升高(P<0.05)。ΔVp与ΔSVVE呈正相关(r=0.829,P&lt;0.05),ΔSVLRM与ΔSVVE呈负相关(r=-0.876,P&lt;0.05),ΔVp与ΔSVLRM呈负相关(r=-0.819,P&lt;0.05)。肺复张联合ΔVp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8,诊断阈值32.3%,灵敏度75.3%,特异度88.2%。结论肺复张联合ΔVp(≥32.3%)可准确预测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

  • 标签: 正压通气 血管容量 肱动脉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相关性,探索反应性充血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对血管老化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内皮功能检测的体检人群304例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内皮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内皮功能与年龄、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探究内皮功能与年龄关系时,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组;根据吸烟史将整体人群分为吸烟或曾吸烟组、不吸烟组,在此基础上探究年龄节点;探究动脉硬化与内皮功能相关性时,将整体人群按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值分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通过单变量回归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与75次心率时标准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75)[比值比(OR)=0.970,P<0.01]、肱踝脉搏波传导指数(baPWV)均值(OR=0.999,P<0.05)、平均动脉压(OR=0.959,P<0.01)、年龄(OR=0.976,P<0.05)、血红蛋白(OR=0.985,P<0.05)存在相关性,经多变量回归研究,发现AI@75(OR=0.969,P<0.05)、血红蛋白(OR=0.985,P<0.05)是内皮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本次研究结果及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拟合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8,渐进显著性为0.001,Nagelkerke R2=0.235,即该模型可解释23.5%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结论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对于吸烟、高血压人群,应警惕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对于血管老化的预测,动脉硬化程度与内皮功能应共同检测、相互参考。

  • 标签: 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硬化 血管老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峰值流速变异度(∆VpeakAO)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SAP休克患者134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PLR和容量负荷试验(VE),利用床旁超声仪器检测PLR和VE前后血流动力学及超声指标的变化。根据VE后每搏量(SV)变化值(∆SV)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SV-VE与∆VpeakAO-PLR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VpeakAO联合PLR在SAP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预测价值。结果PLR前,有反应组SV、VpeakAO均低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LR和VE后,有反应组SV、VpeakAO均高于PLR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R和VE后,有反应组∆SV、∆VpeakAO均高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peakAO-PLR与∆SV-VE呈正相关(r=0.769,P<0.05)。∆VpeakAO-PLR预测SAP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79~0.969),临界值为10.9%时,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88.5%。结论∆VpeakAO联合PLR在SAP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对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休克 超声检查 主动脉峰值流速变异度 被动抬腿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ΔVpeak)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从建库至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ΔVpeak判断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员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应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量表(QUADA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 Dics 1.4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优势比(DOR)等,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S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Deek检验法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1项研究,总计1 854例接受床旁即时超声ΔVpeak检测的患者,包括11项国内研究、20项国外研究。用QUADAS 14个条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显示,纳入文献均为A级,说明文献整体质量较高。SROC曲线平面散点分布不呈"肩臂形",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62(P=0.710),认为其不存在阈值效应;异质性检验提示I2=57.2%(P=0.001),说明各研究间存在一定异质性,且该异质性来源为非阈值效应;Meta回归分析显示,补液试验方法是造成异质性的原因〔DOR=3.87,95%可信区间(95%CI)为1.56~9.57,P=0.004 8〕。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剔除用被动抬腿试验(PLR)代替容量负荷试验的研究后,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10.6,P=0.288 5)。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显示,合并DOR为23.85(95%CI为17.57~32.37),合并敏感度为0.82(95%CI为0.80~0.85),合并特异度为0.83(95%CI为0.80~0.85),合并PLR为4.17(95%CI为3.58~4.86),合并NLR为0.22(95%CI为0.18~0.28),AUC为0.901 2(95%CI为0.88~0.93),Q指数为0.832 5。Deek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无发表偏倚(P=0.19)。结论床旁即时超声测量ΔVpeak对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是评估休克、危重症及外科手术等需要监测容量反应性人群的可靠参数。

  • 标签: 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社区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关系。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样检验、臂踝脉搏波速度检查。最后将资料完整者3 912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baPWV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率、睡眠情况、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踝臂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发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相关。与睡眠时长为6~8 h组相比,睡眠时长≥8 h组PWV异常率的患病风险升高(OR=1.155, 95%CI 0.995~1.367, P=0.037)。与入睡时间~23:00组相比,00:00以后组PWV异常率患病风险升高(OR=1.482, 95%CI 1.008~2.179, P=0.045)。结论睡眠时长过长(≥8 h)和入睡时间过晚(00:00以后)可能与动脉硬化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 标签: 睡眠时长 入睡时间 社区人群 脉搏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