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有助于大幅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发病率。本文通过对新生儿复苏方案从经验到证据的转变、复苏流程的主线板块维持不变和把"争分夺秒"落到实处这3个方面内容的阐述,强调应规范执行新生儿复苏流程,以真正实现高效复苏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术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机械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含29 727例患者,其中11 104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使用了机械心肺复苏,18 623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全程使用徒手心肺复苏。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械心肺复苏相对于徒手心肺复苏不能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发生率(RR=1.10,95%CI:0.99~1.23,P<0.01)、入院存活率(RR=1.01,95%CI:0.95~1.08,P=0.67)、出院存活率(RR=1.00,95%CI:0.86~1.15,P=0.14)、神经功能预后(RR=0.81,95%CI:0.61~1.06,P=0.69)。结论机械心肺复苏对比徒手心肺复苏,并不能显著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不推荐机械心肺复苏完全替代徒手胸外按压。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机械心肺复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通过120院前急救中心派遣执行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任务,根据是否应用手动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分为器械组和徒手组,分析两者之间的按压频率、按压移动、胸外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优秀率及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预后等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收集5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器械组和徒手组基线资料比较,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目击者、是否除颤、外伤史、有无冠心病史以及按压时间和心搏停止估计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使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器械组,ROSC恢复率、CCF优秀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以及按压部位是否移动情况均好于徒手组,且ROSC恢复、按压频率达标情况及按压部位移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最终器械组和徒手组生存率7/28 vs 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采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救治心脏骤停患者,在保证胸外按压质量、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方面有良好的价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方便携带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按压质量 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 简介:摘要她有过无数个代号——塞纳河的无名少女、塞纳河的蒙娜·丽莎、复苏安妮,以及世界接吻最多的少女。她的生平无人知晓,但死后却成为急救培训模型,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接受过心肺复苏术(CPR)培训的人都亲吻过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这幅天使面孔背后的故事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AP具有起病快、病情变化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通过早期液体复苏支持治疗,AP患者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可得到有效缓解,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P液体复苏的必要性、复苏时机、复苏液体选择等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液体复苏 微循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估正压通气抢救极早早产儿时,复苏人员对使用呼吸功能监测仪(RFM)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的观点。方法研究将在线调查的链接发送给六个国家的共计106名复苏人员,他们均参与了多中心试验,比较使用和不使用RFM时,预定目标范围内肺充气百分比,复苏人员被要求对RFM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此项在线调查研究共持续4个月。结果共计74名(70%)复苏人员完成调查,其中99%认为RFM对新生儿复苏有帮助,92%认为RFM会影响其决策。大多数(76%)认为使用RFM能改进实践,使复苏效果更有效。此外培训不足是限制RFM有效性的关键问题:其中45%认为培训不足,78%认为在使用RFM方面进行更多培训是有益的。结论复苏人员认为RFM有助于指导新生儿复苏,但需要充分的培训才能达到最大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7年至2019年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复苏质量改进情况及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 318例。按照具体复苏策略实施情况分为3组:2017年为复苏质量改进前(n=83),2018年为改进中(n=102),2019年为改进后(n=133)。分析比较各年复苏策略,包括体温管理、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 DCC)、呼吸支持[产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使用]和氧疗[复苏初始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复苏最高FiO2以及纯氧复苏]实施情况、复苏效果及转归。采用趋势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Wilcoxon轶和检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母亲产前足疗程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在2017年至2019年逐年上升[44.6%(37/83)、47.1%(48/102)与72.2%(96/133),χ2趋势=18.218,P<0.001]。(2)入院时低体温比例逐年下降[100.0%(83/83)、90.2%(92/102)与33.8%(45/133),χ2趋势=136.042,P<0.001],且并未增加体温过高比例[0.0%(0/83)、1.0%(1/102)与0.0%(0/133),χ2趋势=2.124,P=0.346]。(3)DCC比例逐年增加[0.0%(0/83)、29.4%(30/102)与90.2%(120/133),χ2趋势=178.659,P<0.001],生后12~24 h毛细血管血血红蛋白含量逐年上升[(190.1±34.8)、(202.0±29.7)与(213.6±32.3)g/L,LSD检验,P值均<0.05]。疑似红细胞增多症(毛细血管血红细胞压积>68%)发生率逐年增加[7.2%(6/83)、7.8%(8/102)与17.3(23/133),χ2趋势=5.825,P=0.016];除外没有检测静脉血红细胞压积的病例,2017、2018和2019年VLBWI红细胞增多症确诊(静脉血红细胞压积>65%)率并未增加[1.3%(1/80)、2.0%(2/100)与4.8%(6/126),χ2趋势=2.333,P=0.127]。(4)产房CPAP使用比例逐年增加[0.0%(0/83)、28.4%(29/102)与87.2%(116/133),χ2趋势=167.721,P<0.001];产房内正压通气比例[44.6%(37/83)、31.9%(32/102)与28.6%(38/133),χ2趋势=5.371]、生后1 min内气管插管比例[100.0%(31/31)、45.0%(9/20)与35.0%(7/20),χ2趋势=37.467]和总气管插管比例[37.3%(31/83)、19.6%(20/102)与15.0%(20/133),χ2趋势=13.566]均逐年下降(P值均<0.05);但胸外按压、肾上腺素使用以及低Apgar评分比例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与2017年相比,2018年和2019年复苏初始FiO2[30%(21%~100%),30%(21%~100%)与40%(25%~100%)]、最高FiO2[40%(21%~100%),30%(21%~100%)与40%(25%~100%)]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7),纯氧复苏比例逐年下降[13.3%(11/83)、1.0%(1/102)与0.8%(1/133),χ2趋势=17.719,P<0.001]。各年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期间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应用比例、最高经皮胆红素值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随着复苏质量改进措施的陆续应用,降低了VLBWI入院低体温的发生,提高了生后血红蛋白值,减少了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的比例,且对复苏效果无影响,也不增加短期不良结局。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复苏术 质量改进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严重创伤多为高能量损伤,多发伤发生率高。院内早期合理的评估和复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创伤复苏单元(TRB)是院内早期评估和复苏严重创伤的主要区域,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快速抢救。目前,对于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大多集中在急诊抢救室进行,但存在很多弊端,如空间有限创伤救治团队难以有效施救、床旁影像学检查难以展开、救命性操作难以顺利进行、影响内科急症患者的救治等,均导致创伤早期救治质量下降。随着创伤中心建设的深入和拓展,专门用于严重创伤早期评估和复苏处置的TRB应运而生。笔者根据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特点,对TRB的特征和优势、功能和运行要求,不同级别创伤中心TRB组成要素及中国TRB建设现状进行探讨,为各级创伤中心建设TRB提供借鉴。

  • 标签: 多处创伤 复苏术 创伤诊治中心 创伤复苏单元
  • 简介:摘要良好的团队训练显著影响新生儿复苏时医护人员的表现,进而影响新生儿的结局。2016年起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也正式纳入了关于团队培训的10个要点,归纳起来为3个核心要素:团队协作、沟通与交流、领导力。本文尝试从这3个要素在目前团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主要培训方法做阐述,为我国新生儿复苏的规范化团队培训提供参考。

  • 标签: 复苏术 合作行为 模拟培训 信息交流 教育,专业,再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PACU)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结核性脓胸行肺纤维板剥脱并脓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B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BIS)维持在40~50范围内,根据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前(T1)、手术切皮后(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时(T4)及出PACU时(T5)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拔管后5、30 min、出PACU时患者静息与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药物追加的剂量,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SAS),观察拔管后至出PACU期间的恶心、呕吐、嗜睡、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T2、T3、T4、T5时HR和MAP均低于A组(P<0.05),生命体征更为平稳。B组患者拔管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状态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为(35.92±8.12)μg和(749.56±95.30)mg,显著低于A组[(45.74±4.42)μg和(862.83±105.34)mg,P<0.05];B组术后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用量为(5.26±2.10)μg,显著少于A组[(10.35±5.86)μg](P<0.05);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2.92±5.12)min、意识恢复时间(20.56±5.10)min、拔管时间(26.87±6.16)min,短于A组[(15.74±4.72)min,(25.83±5.34)min和(35.35±5.80)min](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5%、20%,显著低于A组(30%、20%、75%和45%)(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纤维板剥离并病灶清除术中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加快患者的麻醉复苏速度,减轻复苏时的躁动,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超声检查 脓胸,结核性 麻醉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以及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19年8月发表的有关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与EGD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语言、国家、地域不限。采用两人独立评阅、交叉核对的方式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结果最终仅纳入2项英文RCT研究。由于2项RCT中超声组分别使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VCCI)和超声评分指导液体复苏导致临床异质性,故无法合并,仅进行系统评价,不进行Meta分析。2项RCT分别存在测量偏倚和选择偏倚,文献质量等级分别为B级和C级。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EGDT组相比,超声组脓毒性休克患者7 d病死率明显降低(15.0%比35.0%,P=0.039),24 h液体平衡量明显减少(mL:900比1 850,P<0.01);由于超声易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与心功能,因此肺水肿发生率也较EGDT组明显降低(15.0%比37.5%,P=0.022)。但超声组患者28 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与EGD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侵入性EGDT治疗方案相比,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7 d内使用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方案可能是有益和实用的,但不能降低28 d病死率,也不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超声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容量复苏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PACU)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结核性脓胸行肺纤维板剥脱并脓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B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BIS)维持在40~50范围内,根据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前(T1)、手术切皮后(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时(T4)及出PACU时(T5)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拔管后5、30 min、出PACU时患者静息与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药物追加的剂量,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SAS),观察拔管后至出PACU期间的恶心、呕吐、嗜睡、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T2、T3、T4、T5时HR和MAP均低于A组(P<0.05),生命体征更为平稳。B组患者拔管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状态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为(35.92±8.12)μg和(749.56±95.30)mg,显著低于A组[(45.74±4.42)μg和(862.83±105.34)mg,P<0.05];B组术后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用量为(5.26±2.10)μg,显著少于A组[(10.35±5.86)μg](P<0.05);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2.92±5.12)min、意识恢复时间(20.56±5.10)min、拔管时间(26.87±6.16)min,短于A组[(15.74±4.72)min,(25.83±5.34)min和(35.35±5.80)min](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5%、20%,显著低于A组(30%、20%、75%和45%)(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纤维板剥离并病灶清除术中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加快患者的麻醉复苏速度,减轻复苏时的躁动,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超声检查 脓胸,结核性 麻醉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护理专业的实习生117例,按年级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3人(2018级)应用常规的教学法,试验组64人(2019级)同时运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完成课程后逐一对两组实习生展开统一标准考核。结果试验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压部位、按压和通气时间间隔、按压手法、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幅度及频率等操作环节的失误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可以使实习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意识得到强化,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 标签: 心肺复苏 数字密码 实训教学